说到手抖,很多人的眼前可能会浮过一个画面:大学食堂阿姨打菜时手不断的颤抖,手一抖,两坨肉就没得了!看不下去了,“阿姨,你手莫抖嘛!”“嘿,我又没得帕金森!我哪里在抖嘛?”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吗?这可不一定。
帕金森病患者主要有两大症状表现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是由于黑质发生病变,多巴胺分泌减少所致。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症状多表现为静止时手、脚、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患者的活动能力大大受到限制。帕金森病患者常有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两大表现。
1.运动症状
静止性震颤:就是常说的“抖”,手抖、脚抖、头抖都算,安静时明显,活动后反而能缓解。
运动迟缓:早期可以发现患者精细动作缓慢,比如走路、刷牙、打鸡蛋、系鞋带等动作明显变慢。
姿势平衡障碍:起立的时候很困难,而且容易往后面跌倒。有时候患者开始走路,步伐极小但步速极快,且不能及时“刹车”。
肌强直:部分患者肢体会出现类似弯曲软铅管的状态,称为“铅管样强直”;在有静止性震颤的患者中,可出现断续停顿样的震颤,如同转动齿轮,称为“齿轮样强直”。严重时患者可出现特殊的屈曲体位或姿势,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书写障碍:不管以前字写得好好看,现在写字就变得困难,或者字越写越小,小得都看不清楚,自己也不认识。
2.非运动症状
自主神经系统的症状:如顽固性便秘、直立性低血压、性功能障碍、夜尿增多等。
神经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视幻觉等。
认知损害: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减退等。
感觉症状:疼痛、嗅觉减退等。
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白天嗜睡等,有些病人会出现睡眠中打人、打床,大吼大叫等,患者往往认为自己在做“恶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检查干预。
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人特发性震颤的粗略患病率为 0.4~6%。50% 的患者有家族史 。
中老年人(46 岁或以上)和青少年(24 岁或以下)分别存在一个发病高峰 。
特发性震颤起病隐匿,临床上以上肢远端频率为 8~12 Hz 的动作性震颤为特点,可伴姿势性震颤。
双侧上肢均可受累,多数发生于手和前臂,一般在上肢受累后数年出现头部震颤,躯干和下肢通常最晚累及,声音亦可受累。
双侧上肢的严重程度常不对称,双手的姿势性震颤并不同步,当患者的双手握住物体时可减弱震颤。
多数患者饮酒后症状减轻,进行书写、倒水、进食等日常活动和劳累、情绪紧张或激动(如庆祝会、公开演讲)时可加重震颤。随着病程的发展,震颤频率下降而幅度增加,导致较为严重的功能障碍。
另外,尽管在患者刚发病时并不存在意向性震颤(即接近目标时震颤幅度增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特发性震颤的患者可出现意向性震颤 。
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都属于神经系统疑难杂症。 西医对此没有很好的办法,与此同时中医却能有比较显著的效果,并且其毒副作用较小,因为可以因人制宜,从局部到整体对人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深层解析,从而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虽然中医治疗期间见效较慢,但是经过长期治疗,大部分患者都能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疑难杂症,是中医治疗的优势所在,这是因为,中医的整体思维,把人体看成整体来考虑问题的治疗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超越目前西医对疾病本身的认知,所以往往会有比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