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春秋】 451 拜赐之师

原标题:【一说春秋】 451 拜赐之师 ▼ 鲁国第十八任国君鲁兴进入在位执政第二年。 彭衙之战,秦晋

原标题:【一说春秋】 451 拜赐之师

鲁国第十八任国君鲁兴进入在位执政第年。

彭衙之战,秦晋两军摆开队列,狼曋带领他的直属部队直接冲入秦军,战死其中,晋军跟随其后大败秦军。

《春秋》借君子之口评价狼曋说:“狼曋这么做算是君子了吧,《诗经》有云「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又说「王赫斯怒,爰整其旅。」”

我们说这两句诗经,前面“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出自今天《诗经·小雅·巧言》,意思就是君子一怒,混乱立即就会终止。后面这一句“王赫斯怒,爰整其旅。”出自《诗经·大雅·皇矣》,意思是说文王震怒,就会整理军队。

这两句诗都是在讲,在愤怒的时候不会放纵自己乱来,而是做对的事情,做更有利的举动,就像说文王震怒的时候,他不会马上要怎么怎么样,而是反过来整理军队,准备下一次能够作战胜利。所以呢,君子就是说,狼曋愤怒,但是他不作乱,他可以将自己的情绪用于军事,这就是君子。

我们要说,狼曋的事情放到今天那绝对是正牌的正能量,其实我们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经常会碰见这样的一些情况,明明是我花的功夫更多,我做出来的效果更好,可是奖励、荣誉,都被别人领走了。所以呢,有时候就好像觉得是说:“既然领导看不上我,故意给我穿小鞋,好,那我就消极怠工呗,我看见坑我也不吭声呗,我就等着你们领导都掉到坑里面呗。”可是呢,你这么做了以后对你有什么好呢?什么好处都没有,只是放纵自己,让事情变得更混乱而已。如果是狼曋的话,狼曋就会说:“哎,你没有看到我所做的事情,那是你的问题,我还要在下一次做得更好,我要更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能力。”这才是积极应对工作生活的态度。

晋军在彭衙击败了秦军,因为之前百里视在崤之战以后,被释放的时候,曾经说过“三年之后,将拜谢君赐。”有这么一句话,所以呢,晋军就讥讽秦军为拜赐之师。

百里视二次战败,可是他回国之后呢,秦国国君秦任好仍然重用他,百里视知耻而后勇,增修国政,给民众更优厚的待遇,鼓舞人心,以备再战。

晋国的大夫赵衰听说以后,他对其他的大夫说:“如果秦军再来,我们能避则避,秦人由于畏惧而勤修德行,这是不可阻挡的,《诗经》有云「毋年尔祖,聿修厥德」。”这句诗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意思就是时时念着你的祖先,不断勤修你的德行。

赵衰接着说:“百里视就是这样的,注重德行而不懈怠,我们怎么能和他对抗呢?”我们要说啊,赵衰所说的这套话就和城濮大战之前楚国的先君芈恽对令尹成得臣所说的,军志有云“君子有德不可敌”实际上是一个意思。

同样是本年的春天,二月二十,鲁国为先君鲁申做牌位。所谓牌位,也被称为主或者神主,或者神主牌,或者神主牌位,都是一个意思。

牌位一般是由木头或者石头制作的,底座是一个正方形,中间穿一个眼,牌位以榫的形式直插底座中央这个卯眼,然后把它固定住。天子的牌位长一尺二寸,诸侯的牌位长一尺,背后一般会刻有谥号。牌位平时装在石盒之中,需要祭祀的时候就把它拿出来,用一下,用完又会重新放回石盒之中,并且存放在祭庙北面的墙壁上。

《春秋》之所以记录这件事情是因为是牌位做得太晚了。按照当时的习惯,国君去世,下葬之后要举行虞祭。所谓虞祭呢,就是虞乐安神的祭祀。因为当时死者的牌位还没有做好,所以虞祭是在死者停灵的房间举行。以诸侯而论,诸侯五月而葬,要行虞祭七次,下葬的当天举行第一次虞祭,被称为初虞,以后每隔一天举行二虞、三虞、四虞,五虞、六虞,六虞举行过之后,紧接着第二天就举行七虞,也就是说在葬后十二天就要举行最后一次虞祭。最后一次虞祭举行完,再隔一天要行卒哭礼。

所谓卒哭礼,就是停止哭泣的一个礼仪环节。在行卒哭礼之前,孝子孝女朝夕之间感到悲伤就可以哭,哭无定时,但是,行卒哭礼之后呢,只有早上、晚上哭,其他的时候就可以不哭,所以被称为卒哭礼。一旦行了卒哭礼就需要将死者的牌位放至在主庙里面附祭,也就是说在葬后十四天行卒哭礼的时候,这个牌位就应该做好备用。

一旦把牌位放到主庙之中,以后还要对这个牌位做一些特殊的祭祀,像我们之前讲过的,服丧一年之后,要举行小祥,服丧两年之后要举行大祥,服丧二十七个月之后除服。在除服之前所有祭奠的烝祭、尝祭、禘祭,都要在主庙之内和死者的牌位一起祭祀。从这个我们就知道,死者的牌位应该是在下葬之后十四天就做好备用。可是呢,鲁申的牌位是在下葬之后十个月才做,这就太晚了,明显是不合礼数的。

当然,我就这么一说,您就那么一听。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