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洗兵大秦海上波
字数:3295,阅读时间:约6分钟
编者按:长期以来,我国的道教总以一种“爱信信,不信滚,别打扰我飞升”的模样展现在世人面前。但回顾历史,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早期道教徒,却相当武德充沛,大量地以一种“战斗”姿态出现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
早在东汉安帝时期,“海贼”张伯路冠赤帻,服绛衣,自称为后世道教徒常用的“使者”、“将军”,掀起了绵延后世数百年层出不穷的道教起义浪潮的第一波。随后,各路“黄帝”、“皇帝”、“将军”、“使者”前赴后继,连汉朝灵帝都受道教影响,在阅兵时称“无上将军”——却不知这就是汉冲帝时期九江“妖贼”徐凤的头衔。
直到汉末,张角兄弟这天公、地公、人公三位“将军”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发动了震撼整个东汉帝国的黄巾起义,为四百年大汉帝国正式拉开了灭亡的序幕。黄巾起义失败了,但早期道教徒的征途并没有结束,一次次失败,一次次被镇压,他们仍旧和此起彼伏的政治运动、时代需求相联系,继续他们的造反道路。
▲天公将军张角,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宗教农民起义的领导者
“木子弓口”,一位又一位号称“太上老君降生的救世主”李弘和“汉室重兴,刘氏再举”的刘举,如同道经里兵解不死的仙人,成为数代道教造反者的名讳。
西晋王朝腐朽时,他们宣传“典午之末”;五胡乱华,衣冠南渡时,他们号称“灭胡者李”;甚至连在汉末铁腕镇压黄巾起义的世家典范卢植,他的后裔卢循也接过了张角的精神旗帜,用一波大起义几乎为东晋王朝敲响了丧钟。
▲平定黄巾起义的卢植想不到,他的直系子孙卢循将来会成为新的“三公将军”,领导新的一轮道教大起义
这个时期的道教是如此喜欢军事头衔,一代又一代的领袖都是“男称将军,女号夫人”,其下甚至有“大帅”、“中郎将”、“虎贲”、“校尉”、“司马”的等级区分,俨然一个等级森严的军事体系。
连带教团内的晋升体系都染上了“将军”之名,经文有载,“凡受更令,五年得进一将军,四年十将军,三年七十五将军,二年百五十将军”“民有三勤为一功,三功为一德。民有三德则与凡异,听得署箓。受箓之后,须有功更迁,从十将军箓,阶至百五十。”
▲道教军事壁画《太平经》
支持早期道教维持这套严格的军事等级体系的原因是什么?自然是更深层次的“三张故法”,更严格和贴合世俗需求的戒律,让一个个道教教团能够深深地根治民间。
“命簿”制度,让每一个道教团体都以掌握当地的道民户口为己任,后世的节日“上元”、“中元”,此时都是道教徒大聚会以点名的日子。可以说,在某些时刻,道教团对领下人群的掌握水平甚至要高于世俗官府。
每一位新的道民,都能为教团的领导者带来经济效应。因为道民要缴纳他们每年收入的20%-30%,用于供养教团神官,维持教团整体的开支。“太真科曰:受天师治,割配领户,不得同自化十二之折当中,分其功十折五。”
▲镇江焦湾出土的道教六面印,上有“将军”或“将君”字样
同样,教团也会回馈基层道民相对于朝廷、官府更好的公共服务,除了早在张鲁时代就有的义米、道路修缮,甚至是自行铸造钱币外,魏晋道教大量举行共餐性质的“厨会”,结婚、生病、丧葬、犯错、迁居、生子、节日、祭祖。
世俗生活中的许多大事都有特定的聚餐要求和仪式规定,既满足了道教徒的饮食需求,也极大地增强了各教团内部的凝聚力。自然,有凝聚力的团体就不惜为他们的“目标”而奋力向前。
▲张鲁道教政权铸造的太平百钱
我们也能从佛教徒的指斥中一窥这个时期道教徒的“武勇之风”:道教徒们顶盔贯甲,看重武勇,以斩杀捕获所谓的妖魔鬼怪为一时之乐。自恃威风,常常带吴钩,骑骏马,假称将军、司马、大帅,看见王者也不下拜,更喜欢以侠自居,犯上作乱。
正所谓“侠道作乱......介胄之士,见君不拜,重其秉武,故尊不加也......斩缚魑魅,以快愚情,凭威自恃威风,俗之旧风,故吏兵钩骑,以动浅心。”除了军事组织,这个时期的道教也醉心于佩剑用兵,甚至是铸剑的技术改良。
早在《太平经》中就有记载,“中央者,为雷为鼓为剑;中央者,土也,五行之主也,鼓亦五兵之长也,剑亦君子道德人所服也,亦五兵之长也;故中央神来,以此为节”。除文献记载外,从迄今可见的图像数据中,亦可发现佩剑堪谓道教神仙的基本仪范。甚至道门中人死后亦须以剑随葬,所谓“神剑安右”是也。连曹丕都被道教的法剑传统感染,送人兼具实用、美观和斩妖除魔的宝剑,“仆有剑一枚,明珠标首,蓝玉饰把,用给左右,以除妖气。”
▲道教法剑
许多道教徒更是赫赫有名的铸剑大师与冶金大师。早在《太平经》中就记载了铸剑流程,采集铁矿石(“击治石”),冶炼矿石提取生铁(“求其中铁”),炒炼生铁成钢(“烧治之使成水”)以及最后锻钢成剑(“万锻之,乃成莫邪”),正是汉代以来赫赫有名的“炒钢法”。
唐代的道教经典继续深化了炒钢技术,《太古土兑经》之《炼铁精法》记载:“右取生铁四两炼之,一销一入黍米酒中,又洋,投之米许硇砂、半两矾石。食久,急搅,又倾酒中,洋之。如此三十遍得精矣。”即通过反复进行加热、搅拌、脱碳,并为使生铁保持为半液体、半固体的状态,多次加入米酒以调温的改良炒钢法。
又据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载,北魏太武帝太延六年,道士继天师为拓拔焘造剑长三尺六寸,太武帝拓拔焘因此改元太平真君。梁普通元年,陶弘景曾应梁武帝之命,造神剑十三口。
“用金、银、铜、铁、锡五色合为此剑。长短各依剑洞术法。一曰凝霜,道家三洞九真剑,上刻真人玉女名字。二曰宫仪,备斋六宫,有剑神名,无刃,刻宫宿星,皇后服之。三曰擒光,备非常,御斩刺,长三尺六寸,上刻风伯雨师形名。四曰九天,出军行师,君执授将,长五尺......取上元甲子时加斗魁,加岁正月旦合,合之取风雷雨震,日止环偏,长八寸,文曰:服之者永治四方。”
▲陶弘景《古今刀剑录》,作者不仅是有名道士,也是铸剑名匠
连在中国冶金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灌钢法”都与道教徒有关。北齐道士綦母怀文“以道术事齐神武”,他发明了“宿铁刀”,宿铁即通常说的灌钢,“怀文造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刚。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斩甲过三十札。今襄国冶家所铸宿柔铤,是其遗法,作刀犹甚快利,但不能顿截三十札也”
依我国军事技术史大家杨宽先生之论,灌钢冶炼法正与道教技术发展密切相关:“道家在炼丹和炼金银的过程中,运用多种矿石和金属作化合试验,必然会丰富冶金的知识,提高冶金的技术。这种用生铁熟铁相和炼的灌钢冶炼法,该就是道术之士在劳动人民冶炼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炼制宝刀宝剑的实践而进一步提高了。”
▲灌钢法
早期道教某些流派的斗志是如此昂扬,他们不仅试图用刀剑结束地上的乱世,建立前所未有的太平世道,还将矛头对准了高高在上的天界,试图将神界与传统也塑造成道民理想的样子。昊天上帝成为了六天故气,是泰山下统领万鬼的“高天万丈鬼”;周公、刘邦、汉武、白起都成了需要被道教徒讨伐驱逐的瘟神厉鬼;
伐破的山庙,禁绝的淫祠,无不彰显这个时代道教徒试图同时改变俗世朝廷与精神世界的努力;甚至在《太上老君百八十戒》一条条严苛的律令,将祭祀、算命、占卜、风水、忌讳等等风俗都归为需要弃绝的对象:
“不得为人图山立冢宅起屋”、“不得多畜世俗占事之书及八神图,皆不得习”、“不得自多忌讳”、“不得向他鬼神礼拜”、“不得祠祀鬼神”,时至今日,我们仍旧能透过这些文字,穿过漫长历史,感受到原初道教所具有的蓬勃生机与凛冽杀气。
参考文献:
1.《早期道教史》
2.《汉帝国的遗产:汉鬼考》
3.《张道陵“军将吏兵”考》
4.《汉代的道教组织———以张姓高道为线索》
5.《东汉时期的“妖巫”、“妖贼”与太平道政治性格的形成》
6.《也谈“太平百钱”的铸主问题》
7.《道教法剑信仰衰落原因考》
8.《早期道教教团内的权威与惩罚》
9.《中古道教铸剑术小考》
10.《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洗兵大秦海上波,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