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尔茨二访 对华政策有变?

4月14日至4月16日,应中方邀请,德国总理朔尔茨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4月16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朔尔茨。习近平指出,两国要从长远和战略角度看待和发展双边关系,携手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朔尔茨表示德方愿同中方继续加强两国关系,深化各领域双边对话与合作;德国愿为促进欧盟同中国关系良好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赵晨:

“这次朔尔茨访华是他上任以来的第二次访华,时间仅隔了一年,显示德国对于它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的重视程度。中德之间已经形成了贸易和经济的互补格局。如果没有中国的市场和中国企业与德国企业之间的互补关系,德国的经济是无法摆脱目前低迷的状态。

Part.

1

本次随行的商务代表团可谓豪华,包括了德国多个行业头部企业的领头人,规模庞大,其中有德国化工行业龙头巴斯夫CEO薄睦乐、西门子CEO博乐仁、奔驰CEO康林松、宝马集团CEO齐普策、拜耳CEO安德森等,这其中一些人不久前还刚刚参加过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赵晨:

“现在无论是出口份额还是投资,中国都占到了德国的三分之一左右,这次随同朔尔茨访华的德国大企业不会放弃对华的继续投资的机会,它们也充分的意识到中国市场以及中国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对于它们的生存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2022年11月,中共二十大刚刚结束,朔尔茨作为欧盟国家首位访华的领导人,迅速带领庞大的德国工业代表团访华,双方取得了亮眼的合作成果。

但与上次不同,本次除了庞大而豪华的商务代表团外,陪同朔尔茨前来的还有德国内阁的三位部长,他们分别是交通部长沃尔克·维辛,环境部长斯特菲·莱姆克,农业部长杰姆·厄兹德米尔。内阁部长跟随总理同时出席访问,实属罕见,这种情况通常只出现在政府磋商期间,而德国这一动作,也被外界看作希望与中国多领域合作态势的升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 王义桅:

“朔尔茨政府是一个红绿灯的混合政党的政府,三个部长分别属于不同的政党,国内外的掣肘是比较多的。他这次能够在中国待三天,带三个部长,相当不容易。”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钱峰:

“几个重量级的内阁部长,说明了此次朔尔茨总理的访华经贸是重头戏,而且通过这三位分管的不同领域,也预示着此次中德双方也会在环保合作,农业领域合作,数码合作、通信合作上会取得一些新的进展,这也是此次商贸活动的最大的亮点,也预示着中德经贸关系,在今年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尽管本次朔尔茨将外交和经济作为重头戏,但德国外交部长安娜莱娜·贝尔博克和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并没有出现在访问团中。在朔尔茨正式组阁后,两位部长一直试图通过制定对华贸易政策、限制部分对华技术转移,从而降低对中国原材料、电池、半导体产品的依赖。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赵晨:

“德国绿党和自由民主党目前它们所推选出了三党联合政府的负责人,对华态度并不像朔尔茨这样的务实和谨慎,反而对美过于亲近,这两位没有随同朔尔茨前来,也反映了目前德国政府的对华战略是存在着一定的自相矛盾性。”

Part.

2

仅从本次访问的中国城市的选择上就能看出,朔尔茨将重点放在了经济关系上,除了北京,朔尔茨此次访华还有另外两站,重庆和上海,首站重庆是世界上超大型城市之一,从博世、巴斯夫到大陆集团,许多德国公司都在这里商贸投资。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钱峰:

“众多的德国企业已经入驻重庆了,重庆也是中国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市场潜力巨大,这些年中德方面围绕着新能源合作,经贸合作,德国在重庆有很多的设局布点,他对重庆的访问也是看得出来,朔尔茨政府想让在华投资更加的多元化,让德国的企业与中国的市场的巨大红利更加更好地贴合在一起。”

第二站上海,更是德国公司青睐的投资胜地,大众、西门子、安联保险、巴斯夫、拜尔、汉莎航空等都有分支机构,而周边的太仓市还被誉为德国企业的“第二故乡”,拥有500多家企业落户。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赵晨:

“这次在上海也是访问中德合作的一个学术交流的枢纽,和中国研究德国的学者以及和中国学习德语的和学习德国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大学生进行座谈,维持德国在华的影响力,同时也培养中德合作的种子,为中德的友谊事业,栽下未来的常青树。”

Part.

3

朔尔茨本次访华的背后也充满着波折,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刚刚离开中国,尽管交流有些暖意,但难掩笼罩在中美关系上的阴霾。在美西方国家对中国不断围堵“去风险”的背景下,朔尔茨来访也是顶住了重重压力。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钱峰:

“美国自然不愿意看到中欧、中德关系变得更加紧密,经济领域指责中国产能过剩,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的内政也是指手画脚,在政治安全领域,欧盟明显也受到了美方的压力,欧盟内部一批‘大西洋主义者’还是主张欧美关系至上,包括外交关系,包括对华关系要放在之下。

现在美国对华的战略很明确,打压围堵中国,欧盟在这方面也要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走。但是朔尔茨还是选择开启自他执政以来的第二次访问中国。”

朔尔茨也并非毫不顾忌美国与欧盟的伙伴们,去年7月,朔尔茨政府发布了所谓“中国战略”,将中国定性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德国政府认为,基于从俄乌冲突中吸取的教训,德国乃至欧洲不得不减少关键领域对华的经济依赖,以增强自身韧性,有分析指出,朔尔茨政府对中国进行“三合一”定性,说明它们想要响应美国的策略,实施对华部分“脱钩”。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 王义桅:

“俄乌冲突的因素,美国的因素,民粹主义的因素,对中国的担心和抱怨因素还存在,所以它必须要发布一些对华的战略显示对华是有多重身份,但是关键领导人在这三个定位之间的排列组合的轻重缓急,有的是虚,有的是实。”

在访问前夕,德国一贯喜欢唱反调的绿党也给朔尔茨施加压力,要求维持德国“中国战略”中规定的降低风险方案。绿党联席党主席奥米德·努里普尔表示:“我们需要更快地减少依赖,使我们的供应链多样化并保护我们的关键基础设施。这样,我们就加强了欧洲的作用,德国作为一个位置,可以自信地从一个强势地位与中国打交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赵晨:

“德国绿党是过于的亲美,同时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也对普京持激进的态度,这样的政党对于德国总理朔尔茨本人,以及德国目前在执政联盟里面第一政党社民党,构成很大的掣肘。如果丢失掉中国在贸易链、产业链方面的合作伙伴,那会使德国企业的竞争力大打折扣,会反噬德国经济的增长,目前会让德国的经济失去主要的支柱。”

Part.

4

有外界分析,德国经济陷入了动力不足的困境是朔尔茨本次访华的重要原因之一。德媒甚至直言不讳地说,德国目前的经济前景很黯淡。权威机构预测,德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只有0.3%。德国专家的预测更加悲观,仅为0.1%。更麻烦的是,欧洲经济能否复苏,还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也因此,有媒体将德国贴上了“欧洲病夫”的标签。

此外,德国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受到了俄乌冲突的巨大冲击,不仅是产业与资本不断外逃,能源价格飙升,导致工业与制造业难以维续,为了应对俄乌冲突造成的新安全形势,大量的经费还被用到军事上,如果俄乌冲突无法尽快结束,德国经济将会持续遭受重创。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赵晨:

“德国不得不采购挪威、卡塔尔或者是美国的LNG,就是液化天然气来替代原有的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的依赖,这使它的价格相对较高,无疑已经对于德国民众的生活和德国的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化工产业方面产生了比较大的一个冲击。”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钱峰:

“无论是经济援助,还有军事援助,给予乌克兰很多的支持。德国出了将近160亿欧元,为了维持乌克兰政权,德国还会出更多的援助,无论是经济上军事上,都对德国的经济发展无形中是一个拖累。”

俄乌冲突愈演愈烈,欧洲地缘环境、经济环境不断走低。在此背景下,朔尔茨的民调支持率也创下历史新低。根据德国电视一台的民意调查,只有19%的受访者对这位社会民主党籍的总理感到满意。这比去年12月低了一个百分点,这是1997年以来德国总理得到的最差评分。面对2025年德国大选临近,朔尔茨也希望通过本次中国行向德国社会证明自己。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 王义桅:

“金钱是政治的母乳在美国有这个现象,欧洲也类似,如果经济基础不好,政客们的仕途就会严重地受到冲击,所以他必须要为企业界、商界服务。我认为他是来中国寻找新的投资机遇的

中德经贸继续紧密联系,不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真正能够令双方都得益。而法国也将在下个月迎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到访。有分析认为,被经济焦虑和局势不安笼罩着的欧洲,在更多地向中国靠近。

制片人:何冀宁

编 导:张 萌

编 辑:李唯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