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巧巧的高跟鞋上了热搜,章子怡有高跟鞋“神器”,慈禧的高跟鞋有什么你知道吗?

有些人的角色能让我们记一辈子,金巧巧和章子怡就是如此。两位女士最近上频繁地上热搜榜,而让热搜的理由让人哭笑不得,竟然是因为女士们的最爱——高跟鞋。

近日,曾在《西游记》中饰演“孔雀公主”的金巧巧在戛纳惊艳亮相,一席中式复古旗袍,勾勒出好身材。不过为了撑起这件裙子,金女士也是拼了,脚上穿了一双足有20公分的高跟鞋,真是太拼了。

而章女士像是和金巧巧商量好的似的,在戛纳红毯幕后,章女士用起了一款神器::barefoot scientist oreheels防高跟鞋 脚后跟磨脚起水泡擦伤喷雾!据说这款喷雾神奇可以在4-6小时内保护双脚,防止在穿高跟鞋的时候磨皮出血。

笔者真想喊话:金女士,赶紧用一下这款喷雾吧!

null

我们言归正传,其实无论是女明星或普通女士都有着对高跟鞋极度的喜爱,有时候只需要一双高跟鞋就让一个女人散发出无限的魅力。

其实不止是现代,古代的女子们对高跟鞋的喜爱也是难以言喻的。

据相关史书记载,高跟鞋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200多年前的周朝;在当时,女子们所穿的是一种圆头高低的鞋子,鞋跟的高度可以达到20公分左右。

而这些穿高跟鞋的女子多是皇室贵族,她们穿高跟鞋并不是为了走路,更多的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然而在唐宋时期,高跟鞋已经在百姓们之间很普遍了。那时候,古代女子对美的追求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这一点可以从唐朝看出来,唐朝的风气很开放,唐朝的服饰也是相当绚丽的。

null

这些唐朝女子“头戴蜀样花,燕脂涂粉腻”。

唐朝女子们的美很时尚,在浓妆和襦裙的装扮下十分华丽,但是要想出门,还少不了一双神奇的鞋子。

有历史考究,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在《唐文德皇后遗履图》中曾记载,说高祖之妻长孙皇后的鞋子高三寸多;大家注意一下,在古时,“履”就是“鞋”的意思。而且还有文人给长孙皇后穿的鞋起了名字,名叫“晚下”,其意,是说鞋子的底慢慢落下。

可是到了明朝,高跟鞋的意义又再一次的转变了。明朝是一个十分封建且专制严重的朝代,而且女子在着装上也十分讲究,基本上沿袭了唐宋的女装样式;但唯一与唐宋不同的是明朝女子的衣裙要比唐宋女子们穿的裙子长2-3公分。

这是因为明朝女子们要用衣裙把她们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包裹住,还要不妨碍走路。而穿高跟鞋,好看不是明朝女子们对它的首要选择,防走光才是选择高跟鞋的重要原因。

到了满清时期,高跟鞋的性子随着国家风气又发生了转变;不同的说法是:满族妇女有着“削木为履”的风俗习惯。

她们需要经常上山采集各种野果,打柴,而山上的蛇虫鼠蚁较多,为了防止叮咬,满族的妇女们就开始在鞋底上做功夫,在鞋底绑上削好的木块。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高底鞋成为了满族贵妇们的最爱,从而在制作的也越来越精美。

不仅如此,高跟鞋在满族还产生了衍变,由唯一的一种变成了两种。一种是倒梯形花盆状,这样的被称为花盆底。

null

null

还有一种是上细下宽,前面是平的后面圆,踩在地上的印痕像马蹄印,这种被称为马蹄底。木底高跟鞋的高度一般是5-10厘米,还有的达到25厘米呢,这种鞋在现代可足以让我们感到惊讶了。

清朝时期,高跟鞋有着一定的特色,妇女们一般都会在鞋上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鞋跟使用白细布裱蒙,鞋面则用刺绣、串珠来做装饰,很是别致。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对高跟鞋十分痴迷的女人——慈禧。

慈禧的是出了名的奢侈,虽然她年过半百,但对美的追求却一直没有停止。早2013年,香港的历史博物馆对清朝宫廷服饰做了一次最大的展览,130件清代服饰珍品,其中有昔日慈禧太后穿的高逾4寸的“花盆底鞋”,只不过慈禧太后穿的鞋比较特别,把鞋头做成凤头形状,嘴衔珠穗,十分精致。

null

据香港历史博物馆馆长翁怡接受表示,满族妇女穿高底鞋,除了美观因素,有指满族发源于东北寒冷之地,厚厚的鞋底可阻隔寒气收保暖之效。

如果你以为在清朝,女子们各个都要穿高底鞋的话,那就错了!

看过《甄嬛传》的人们应该会有些了解,清廷服饰衣冠制度严谨,原来从颜色深浅、花纹等可表现君臣官民阶级之分;所以,鞋子也是。

能穿这样鞋子的女性都是满族亲贵,她们多数是豆蔻年华的少女或者是满族贵族的中年女子,她们穿这种鞋走路相当的稳,并且慢,但是凸显除了女子的婀娜多姿,相当美丽。

作家亦舒说过:“女人的堕落是从高跟鞋开始的。”爱美嘛,难道有罪?其实,任何时代的女性穿“高底鞋”、高跟鞋等等,无论说法再多,肯定与追求美、拽人眼球有绝大关系。

为了美,古今中外的女子,受罪吃苦,却趋之若鹜,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不过在美丽的鞋子对脚还是会有影响的,希望爱美的女士多穿平底鞋或穿了高跟鞋之后为多用热水泡泡脚。

女士们,记得关爱你的脚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