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元银行股解禁潮来袭 近9成银行破净股价压力大

银行股大扩容之后,即将迎来解禁潮。5月20-26日,青岛银行、杭州银行、浙商银行3家上市银行,即将迎来首发股份解禁,解禁数量为6.3亿股,解禁市值32.5亿元。

银行股大扩容之后,即将迎来解禁潮。

5月20-26日,青岛银行、杭州银行、浙商银行3家上市银行,即将迎来首发股份解禁,解禁数量为6.3亿股,解禁市值32.5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同花顺统计,今年以来有29家银行先后加入解禁队伍,有22家为首发原股东解禁。截至5月19日,已有13家银行解禁,未来还有16家银行待解禁,待解禁数量为249.6亿股,涉及市值1413亿元。

目前银行股已经大面积破净,随着解禁潮的到来,银行股未来的表现将承压。

千亿元银行股解禁潮

5月20日,青岛银行将迎来5万股首发限售股解禁,这是该行今年以来第二次解禁。公告显示,本次解除限售股份的5万股占该行A股股份的0.0018%,占该行股份总额的0.0011%。

此前,青岛银行在1月16日已有1.54亿股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上市流通,占该行A股股份的5.6077%,占股份总额的3.4154%。

杭州银行、浙商银行也将相继加入解禁队伍中。其中,杭州银行1.47亿股首发原股东限售股将于5月21日解禁,以5月19日的收盘价计算,本次解禁涉及市值12.9亿元;浙商银行有4.82亿股首发一般股份将于5月26日解禁,涉及市值19.6亿元。

在2019年银行扎堆上市后,今年迎来了银行股解禁的小高潮。数据显示,目前已经解禁53.9亿股,未来还有249.6亿银行股,按照最新的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约为1413亿元。

有6家银行的解禁市值超过百亿元,包括邮储银行、渝农商行、浙商银行、苏州银行、北京银行、浦发银行。其中邮储银行的规模最大,合计解禁份额为74亿股,涉及金额377.2亿元。渝农商行的解禁数量45.4亿股,涉及市值约223亿元,排在第二位。浙商银行以181.1亿元的规模列第三。这三家解禁日期集中于今年四季度。

从解禁的股份类型来看,首发原股东的数量最多,涉及解禁的29家银行中,有22家为首发原股东;其次是首发一般股份,有3家银行;还有4家是定增机构配售股东。

从解禁减持动力来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首发机构配售股”在解禁后,股东出于资产配置长期持有的考虑,减持动力相对较弱;“首发一般股份”、“定增机构配售股”则存在资金利用效率的考虑,阶段获利的动力较强,减持的可能性较高。

“特别是定增股,一般会被机构包装成各种产品,存在产品到期日。基本上在解禁后一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就会被减持一空,因此会对个股的股价形成较明显压力。”华南一家基金公司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银行股破净率超过86%

在解禁压力来袭的同时,银行股大面积“破净”的情况并未得到改善。

截至5月19日收盘,36只A股上市银行中,有31只破净,破净率达86.1%。此外,苏州银行、紫金银行、常熟银行的最新收盘价虽维持在净资产之上,但市净率已不足1.1倍,也处于岌岌可危的位置。目前市净率较高的是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分别为1.42倍和1.56倍。

破净程度最高的银行是华夏银行,仅为0.46倍,华夏银行已长期处于破净的尴尬状态。该行近三年的业绩也不佳,2017年、2018年、2019年,华夏银行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0.72%、5.22%、5.04%,在A股上市银行中排名靠后。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破净已经不是新鲜事,主要是投资者担忧未来净息差进一步收窄,银行的盈利能力会受影响。此外,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国内实体经济有一定下行压力,全球经济存在不确定性,银行不良率可能会有所升高。

中国银保监会5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61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986亿元;不良贷款率1.91%,较上季末增加0.05个百分点。

华泰证券分析师程晨的研报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银行2020年一季度盈利增速有所下滑、不良率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整体经营仍较为稳定。一季度银行维持净利润增长主要来自生息资产扩张,后续还需关注银行对净息差收窄的应对,贷款投放能力较强、负债成本较低的银行可能存在优势,有竞争优势的非息业务收入也有利于增厚银行盈利。疫情对银行不良率的冲击尚未完全体现,后续资产质量下行可能迟滞到三季度显现,消费信贷、小微贷款不良率已经呈现上行迹象。疫情对区域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区域风险抬头。当前银行债券评级间利差较窄,需防范上述风险隐患造成信用分层甚至信用事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