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朔尔茨读什么书?

参考消息网12月19日报道 德国《明镜》周刊12月3日一期发表题为《一页接一页》的文章,作者是马梅拉妮·阿曼和马丁·克诺贝,全文摘编如下:

书籍塑造了德国总理朔尔茨的世界观,它们帮助他确定政治目标,看清大局,进行前瞻性思考。朔尔茨说,每本书都会在他的世界观中形成“一个新层面”。

朔尔茨受到了哪些书的影响?

河内,11月的一天,朔尔茨在接受欢迎。这是他东南亚之行的第一站。随后他还将前往新加坡,最后是印度尼西亚,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将在巴厘岛举行。

这一天,他的公文包里放着《革命》一书,这是比利时作家达维德·范雷布劳克的作品,有700多页厚。这位历史学家描述了印尼为摆脱荷兰殖民统治而进行独立斗争并迅速崛起为东南亚经济强国的故事。朔尔茨在前往亚洲的长途飞行中阅读了该书部分内容。

朔尔茨给范雷布劳克打了电话,后者很高兴总理在读这本书。他说,印尼的经济将继续增长。

亚洲和非洲(即所谓的全球南方)新兴国家、世界权力平衡的变化、旧形式全球化的终结——这些都是朔尔茨在思考的问题。他读过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以及乌尔里希·门策尔的《世界的秩序》。

朔尔茨还读了大量关于亚洲的著作,例如印度作家潘卡杰·米什拉的作品,米什拉将亚洲崛起形容为“东方的复仇”。此外,还有美国经济学家布兰科·米拉诺维奇的书,他预测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在收入方面将很快赶上西方。

朔尔茨还读过德国社会学家安德烈亚斯·雷克维茨的著作《独异性社会》。他后来说,当时他的“心情糟糕了整整一个星期”。该书展望了变化的未来,认为作为民主基础的社会共识正在丧失。朔尔茨说,雷克维茨在后来的一本书中对形势不再感到那么悲观,才让他感觉轻松了一些。

朔尔茨还读过法国作家迪迪埃·埃里蓬的《回归故里》。埃里蓬认为功绩原则和机会平等的想法是一种幻觉,来自下层社会的孩子从一开始就不会追求最上层的生活。

埃里蓬说,不能强迫别人去追求更多成就,最好是增强人们对自己所选择生活的自我价值感。朔尔茨基本上采纳了这个想法,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在谈论“尊重”。

朔尔茨自己也写过一本书《希望之地——德国的新现实》。书中探讨了移民的机遇,德国社会如何保持开放和自由,欧洲如何能够保持团结,以及像他这样的政治家能为此做些什么。(编译/焦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