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7月,继咸阳阻击战大破马家军后,彭德怀再次发动了规模庞大扶眉战役,重创胡宗南部队。这场势如破竹的胜利,极大震慑了青宁二马,马步芳、马鸿逵原本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平凉会战计划,准备打一场防御性的决战,击溃一野主力。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色厉内荏的马家军暴露出了他们惯于欺弱怕硬的本质,居然一枪未放就撤出平凉,拱手把青、甘、宁的门户送给彭德怀。
一、扶眉战役打惊二马
自1949年5月二马主动向蒋介石请战反扑西安时,马家军一贯表现得很高调,反复向社会上传递自己有信心击败彭德怀的信号。
然而咸阳一战,青马精锐被解放军181师狠狠揍了一顿,马家军无往不利的骑兵露出破绽,战场上成了活靶子,马家军基层士兵的战术自信出现严重动摇。只不过马继援等高级军官仍然装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口口声声说要整军再战,给彭德怀一个教训。
谁知这世上,最忌讳口无遮拦凭空放炮,马家军话音未落,彭德怀反手狠狠抽了胡马联军一顿。
1949年7月,18、19兵团全部秘密开到西安,毛泽东、彭德怀本意要两个兵团休整一段时间,以恢复千里行军的疲劳。但周士第(18兵团司令员)、杨得志(19兵团司令员)都坚决要求迅速投入战斗,而且胡宗南集团摆出了一个松散的阵势,利于围歼,主客观形势都非常有利。彭德怀立即决定18、19两兵团压缩休整时间,于7月12日向胡宗南发起进攻。
胡宗南原本料想,彭德怀兵少,没有一口吃掉5个军的胃口(胡部尚有5个军);就算华北两个兵团赶过来,至少也要休整一个月,大战一时不会打响。胡宗南把5个军部署在扶风、眉县一带,夹渭河而阵,渭河以北3个军、渭河以南2个军,号称前后连贯、层层设防、据守天险,专破共军的迂回包围攻心战法。
谁知彭德怀又猛又快,居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起战斗,胡集团5个军瞬间陷入崩溃。胡宗南的第5兵团司令裴昌会爱睡懒觉,人称懒猴,不爱管事。战斗打响时,他正在呼呼大睡,并且睡前交待没有急事谁也不能叫醒他。
国军38军本来在渭河南侧,被一野绕到后侧攻击,38军方面接连向第5兵团示警,军长李振西打电话到5兵团,裴昌会的电话兵表示无奈,说不敢去叫,打扰了司令官的好梦会挨骂。胡宗南18兵团司令官李振同样打了好几遍电话,裴昌会拖了很久才接了电话,只是为时已晚。宝鸡的5兵团没有及时派出兵力救援18团。
战斗仅两天,一野歼灭胡宗南4个军共4.4万人,自身伤亡4500余,敌我损兵比达10:1。胡宗南吓得丢掉宝鸡撤往汉中。
马家军本来集结在胡宗南部队的西侧,彭德怀为防马家军增援,派19兵团西进,作出一副主动进攻的姿态,马家军刚刚在咸阳吃过亏,不敢轻举妄动,坐视胡宗南部队被包围歼灭。
2天吃掉4个建制单位4万多人,一野战斗力之强悍,令马家军惊恐万状。马步芳、马鸿逵虽然都在大后方,却也感受到一旦强兵在手的彭德怀杀气是何等惊人。
马步芳连连提醒在前线的儿子马继援,要他千万先顾自身,不要急于往前冲,以免招致共军之打击。
二、仓促出台的平凉会战计划
扶眉战役结束后,彭德怀指挥大军连克扶风、武功、宝鸡等9座县城,胡宗南残余兵马全部逃到秦岭以南,关中地区再无国民党的军事存在。
战役结束后,胡宗南与二马互相埋怨。二马认为胡宗南有意保存实力,咸阳之战不敢向前。胡宗南则指责马家军,被一野19兵团攻击时不抵抗,而且后撤时不通知胡宗南,导致西线侧翼出现巨大空缺,共军就是从这里迂回包抄过来的。
马步芳虽然理亏,嘴上却死不认账。他是西北军政长官,与胡宗南平起平坐,胡宗南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好自家开了个战后总结会。胡宗南本想发发火,骂一顿就了事,顺带提醒一下手下那些骄兵悍将。谁知会上几个军长、师长互相指责,把枪口对准没有发救兵的第5兵团司令裴昌会,埋怨他没有及时接电话。
裴昌会死猪不怕开水烫,随便大家怎么说,只把眼睛盯着胡宗南,意思是,我想动兵,我动得了吗?没有你胡长官亲自下的命令,我一个团都调不动,这锅我不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裴昌会睡懒觉的爱好,确实是胡宗南逼出来的。胡宗南张口结舌,也不好再去责怪谁,只是提醒各军一定要把心提嗓子眼,不要再让共军偷袭了。
吵来吵去也没吵出个所以然,但仗还是要打下去,下一步该怎么办?青海那边又传来消息,马步芳不甘心就这么丢了关中,还要拼力搏一搏,争取把彭德怀堵在关中,不让他继续进攻河西。
胡宗南有点奇怪,马步芳难道吃错药了?居然敢在共军的上风头选择迎战,这于情于理都不合常规。打听了一下才明白,原来是蒋介石出手了。
关中惨败后,蒋介石急于稳住局面,想保住大西北,但胡宗南已是秋后的蚂蚱,无力和彭德怀对抗,唯一的希望是青宁二马手里的十几万军队。蒋介石派亲信贺衷寒到兰州,召集西北军大佬开会,鼓舞士气。
贺衷寒是黄埔三杰之一,与陈赓、蒋先云齐名,颇有一些政治能力。他在会上慷慨激昂地说,二战结束后,美国与苏联势成水火,早晚要爆发大战,当前要务就是要止住败势,以拖待变,一定要保住西北大地。
贺衷寒还在兰州频繁开展黄埔同学联谊会,到处串联、游说,一时间搞得兰州颇有些新气象,仿佛国民党中央真的有回天之力。马步芳被贺衷寒说的飘飘然忘乎所以,信心又高涨起来,于是决心在平凉地区,再与共军打一场。
平凉位于甘肃陇东的蜂腰部位,北可能固原、银川,西可入兰州,南临甘肃重镇天水,又直扣关中的西大门,乃是陕甘宁三省咽喉。同时平凉位于六盘山麓,居泾河上游,有山、河之险,利于固守。所以马步芳决意在这里做一下文章。
从实际条件看,二马部队从关中退出后,主要集中在静宁、泾源、平凉、天水一线,以逸待劳,坐等彭德怀大军远道而来,有一定主场优势。
马步芳决心已定,便派其专员刘任到静宁召开紧急军事会议。由于贺衷寒在兰州带来了蒋介石的意旨,马步芳拉大旗作虎皮,以“保卫甘肃、保卫西北”的名义,命令宁马和胡宗南两个方面都要派副军长以上高官参会。
胡宗南远在汉中,对这个计划没有任何兴趣,而且他的西安绥靖公署和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不相隶属,干脆没搭理马步芳。
马鸿逵也不愿意屈尊降贵,去静宁和一帮军官商量大计(马步芳并没有去静宁),指派他手下的军长们参加会议。
本来是三家联合会议,结果两家都不来,马步芳气得吹胡子瞪眼,但也是干着急没办法。无奈,只好硬着头皮把会议开下去。
刘任抛出了三个作战方案:
第一案,集中优势兵力,青马在平凉南面设置阵地,宁马在平凉北面的固原设置阵地,待共军打过来,马家军就地阻击,并相机由守转攻,击溃彭德怀主力。
第二案,若是主力对决打不过共军,就由平凉向西退却,一边退一边节节抵抗,消耗共军主力。同时发扬骑兵机动速度快的长处,轮番袭扰、夹击共军后侧,重现当年打败西路军的辉煌。
第三案,如果阻击不力,就撤到兰州,以兰州金城汤池之固,与共军决一死战。
这三个案,总体看是越来越消极,越来越把重心撤往河西,而置宁夏的安危于不顾。宁夏方面只来了几个军长,最高官是兼任前线总指挥的128军军长卢忠良。
卢忠良不是马氏家族的亲戚,纯靠作战勇敢、有勇有谋而取信于宁马。他以职业军人的敏感,嗅到马步芳可能要把宁马甩到一边的暗黑心术,不禁忧叹,二马到了生死关头,居然仍然互不相顾。
他强行出头,与刘任、马继援争论,声明既然要在平凉决战,就要守好平凉这个门户。三个方案,后两个都是弃宁夏而不顾,决不可行,只要第一案勉强可行。但第一案中,青马兵力部署太过靠南,无法有效防守平凉的正面,而宁马又太过靠北,重心压在固原,平凉成了两家的结合部,哪有把重镇当成结合部的?
刘任、马继援见卢忠良讨价还价,便顺坡下驴,商定了最终的平凉会战计划,并当场宣布执行。
卢忠良不看便罢,一看之下弄他透心凉,赶忙把作战计划传回银川请马鸿逵审阅。马鸿逵一看,当场连声痛骂马步芳居心不良。
三、二马窝里反
原来,马继援秉承马步芳的意思,制定了一个非常不合理的计划,主要内容如下:
1.以宁马128军、11军在平凉正面,自东北至西南构设防线,在平凉当面抗击共军。
2.以青马82军、129军、91军为第二线部队,西移至平凉以西的六盘山,待平凉当面战至胶着,青马从共军左后侧迂回攻击。
3.胡宗南部队,北出汉中,过秦岭,袭击关中,以配合平凉作战。
说白了,就是让宁马冲在前面当肉盾,与彭德怀死战,胜则青马从背后杀出摘桃子,同时削弱宁马力量,制造青马一家独大之势。如果宁马敌不过彭德怀,青马则迅速向兰州撤退,可保主力不损。
马步芳理想中的兵力布势
马鸿逵主政宁夏十几年,脑筋里除了防共、防国民党中央军吞并,绷得最紧的弦,就是防止青马算计。这个计划一出台,马鸿逵心里就明镜一样,大骂马步芳鬼心眼算计人。
马鸿逵此时已经探明,共军18、19兵团已经于7月上旬到达关中,彭德怀手下已有34万人马,实力大大超过二马和胡宗南联军,此时在平凉硬顶彭德怀,毫无疑问是死路一条。马鸿逵当即电令卢忠良,立即把部队撤回宁夏,把守三关口、瓦亭一带。
宁马一撤,马步芳也傻眼了,马上命令马继援向西撤退,决不能直接和彭德怀接触。马步芳的情报系统也获知华北18、19兵团已经入关,一野总兵力多于胡马联军,马步芳也怂了。尽管马继援仍然打肿脸充胖子,表示宁马撤了,青马照样能打。但架不住马步芳连连催促,马继援只好留下部分兵力扼守固关,主力全都退到静宁。平凉这座三省咽喉,就这么不战而拱手让给彭德怀了。
二马的表现,与人们认知中的剽悍善战似乎不太一样。其实这正是诸马军阀的真实成色:欺软怕硬。
我们且来简要回顾一下马家军的发家史。
甘青宁诸马,最早起源于清末,当年河西爆发反清活动,回部首领马占鳌与左宗棠大战,后接受招抚。马占鳌有两个部将,一个马海晏(马步芳的祖父),一个马千龄(马鸿逵祖父),都是能征惯战之辈。马占鳌受抚后,马海晏、马千龄摇身一变反过头来镇压农民起义,成为清廷鹰犬。
清亡后,马海晏之子马麒、马千龄之子马福祥分别进入青海和宁夏,趁乱组建以宗族、宗教为纽带的封建割据政权。但不久后冯玉祥进入西北,冯军实力强大,上来就分化消灭了甘肃的马家军,威震西北,青马、宁马没有什么骨气,谁强就认谁当老大,宣布屈服于冯玉祥,从而转入国民党旗下。
后来马步芳、马鸿逵相继接掌青海、宁夏大权,又倍受蒋介石算计,二马虽然坐拥强兵,却害怕蒋介石大兵进逼,不得不甘当蒋介石的打手。即使下作如此,二马仍然得不到蒋介石欢心。
1933年蒋介石一手设计了一桩驱虎吞狼之计,下令让流氓军阀孙殿英担任青海屯垦督办,让其带兵进入西北,与二马竞争。孙殿英所部只有5万人,与二马实力相差甚多,谁知二马却吓得一夕数惊。原因无他,一则孙部颇有实力,二则孙殿英背后扛着国民党中央的大旗,二马想抵抗却又怕得罪了蒋介石,左右为难好不尴尬。
结果孙殿英以5万破烂之众,居然长驱直入宁夏,包围银川城。马鸿逵应对失策无力抵御,赶紧招呼青海马麟出兵救援,马麟、马步芳叔侄因为和宁夏、甘肃划界问题与宁夏久有矛盾,此时乐得隔岸观火,拒不出兵。可见,两家不和、互相挖坑的历史由来已久。
臭名昭著的流氓军阀孙殿英
后来若不是孙殿英部下诸将因为分赃不均,大军突然停止攻城,马鸿逵几乎要成了孙殿英的俘虏。马鸿逵趁机赶紧施展金元攻势,收买国民党甘肃省主席朱绍良,要他出面向南京求情,蒋介石这才命令孙殿英撤出宁夏,撤销青海屯垦督办公署。
这场青海屯垦风波,蒋介石一石三鸟,打了宁马,挑拨了青马,还削弱了孙殿英,政治手段之高明令二马不敢望其项背。二马坐拥十万大军不敢与孙殿英死磕,可见政治上之奴性与军事上之软弱。
经此事件,二马对国民党中央更加奴颜婢膝,军事上虽说愈加壮大和独立,但政治上全无自主,被蒋介石的指挥棒来回作弄,这一点,马家军不要说比不上桂系、晋系,连西南的龙云、刘湘等人都不如,政治上毫无名分,成为新军阀鄙视链的底端。
所以,红军长征和各地军阀发生冲突时,桂、川、滇等都是能避则避、能送则送,不愿和红军死磕以免中央军坐收渔利,唯独马家军一反常态,和往日无怨、近日无仇的红军死磕,酿成一桩血案。
回顾这些历史就能明白,马家军就是一帮外强中干、欺软怕硬的落后武装集团,给人当打手、当马仔可以,要他们独立应对解放军,那是万难之难,政治上没有主见,又何能强求军事有什么发展。
四、二马从此分裂
马家军一手炮制的平凉会战一夜之间流产,这回轮到彭德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怎么回事,突然退缩难道是诱我深入?可是看架势又不像。青马退守静宁,宁马退守固原三关口,这两处都是险关要隘,还是要打仗的样子。
经过情报侦察,彭德怀这才明白过来,原来二马有了矛盾,窝里反了。
彭德怀当即决定趁势追击。34万大军在平凉分兵,1兵团向南攻陇县固关镇,19兵团向北攻固原三关口。这两处是宁夏和甘肃的出口,打掉这两个险关,便可将青宁二马从地理上隔绝开。
二马本来放弃了平凉会战计划,却不料刚猛的彭总不给机会,强逼着二马继续应战,没办法,自己设计的计划,跪着也要执行完。
至此,二马放弃平凉的坏处完全暴露出来。
本来,就算是宁马在平凉当肉盾,如果青马在平凉西南支援,一野要打破平凉并非易事。但平凉要隘一弃,青宁二马兵力被分割开来,无法彼此呼应,总兵力又处于劣势,就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了。
7月26日,一野1兵团在王震率领下进攻陇县固关镇。
马步芳令其骑兵精锐14旅扼守固关镇,这个镇处于群山之中,镇中有一条公路穿过去,马步芳自诩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谁料一野1兵团自7月28日早上5点发动总攻,到下午16点便攻破固关。骑14旅旅长马成贤在山坡上指挥战斗,被流弹打中胳膊,血流如注,提前送回后方。其余部队崩溃后四处奔逃,想凭借骑兵优势逃走,谁知王震料敌在先,早就派兵迂回到固关镇后方,切断敌骑退路,14旅败残军马被机枪打得到处乱窜,除少数人弃马从山岭间逃命,全旅2000匹战马大部被击毙、活擒,副旅长、参谋长皆被击伤俘虏。
固关之战再次暴露出马家军战术水平之低劣,历来守险关要以步兵为主,骑兵的优势在于机动,马步芳、马继援父子无识无谋如此,焉能不败。
向北进攻固原三关口的战斗,19兵团也取得了完胜。马鸿逵也派他的王牌128军守三关口,并放出话来,青马守不住固关,他能守得住固原,三关口作为青宁的生命线,绝不会失守。
结果话刚放出来就被打脸了。
杨得志纵横南北二十余年,打过的大仗恶仗不计其数,在华北、山西面对的是傅作义、阎锡山50多万大军,平原战斗、山地战斗、阵地战、游击战、奇袭战斗、攻城战斗什么仗没打过,区区一个三关口怎能难得住杨得志。马鸿逵到底是个地方小军阀,见世面见得少,以至于说话太满自取其辱。
杨得志入关后,毛主席、彭德怀都反复提醒他,19兵团没和马家军交过手,要全神提防马家军骑兵机动偷袭战术。杨得志对此确实也有所忌惮,但一到三关口,见卢忠良摆出一副死守险关的架势,杨得志心里的大石头放下了,敌人龟缩在重山险关之中,这是自断优势,纵有骑兵,也无法发挥优势了。
杨得志手下近10万大军,对面马家军只有2万多人,兵力占据绝对优势。杨得志一面令部队正面进攻三关口,吸引敌人注意力。一面派一个军绕出三关口侧背,强攻太白山,干掉了三关口的侧翼。
卢忠良左右不能相顾,太白山阵地丢了之后,三关口侧翼遭到严重威胁,杨得志的炮纵如九天霹雳,打得三关口血肉横飞,卢忠良128军伤亡惨重,不得不撤兵退走。
固关、三关口两战,一野大获全胜,毙伤俘马家军11900余人,缴获骡马2514匹,并以攻占三关口为标志,彻底切断青宁二马的地理联系,从此二马各居一隅,再也无法联合作战,夕阳在山,晚景已是目下之物了。
但彭德怀从战后详报中看出一些端倪,马家军被毙伤俘者11900人,击毙者近3000人,投诚者仅1300人,其余都是战斗被俘。特点有二,一是战斗极其顽固,死亡比例较高;二是主动投降者极少,比其他战场的国军更加顽固,可见马家军之独特。彭德怀告诫各兵团,对待这样冥顽不化的敌人,决不能心存仁慈,只有毫不留情地重拳出击打到底,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一野大军摩拳擦掌,只待军委一声令下,继续向西北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