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谢莲)“当前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工业化前水平的148%,世界上有100万个物种面临着灭绝的风险,每年有1000万公顷的森林正在消失……我们正处在灾难的边缘,希望之窗正在迅速地关闭。”11月2日,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吴红波发出警告。
当天,联合国驻华系统和全球化智库(CCG)在北京共同举办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五十周年座谈会。此次座谈会探讨了中国与联合国50年来的合作历程以及未来发展,并重点关注了当前备受瞩目的全球气候危机。
11月2日,纪念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五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CCG供图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徳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在庆祝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过去40余年联合国与中国建立值得信赖的伙伴关系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未来的挑战。他指出,气候危机是一场系统性的危机,而人类扭转气候变化的剩余时间已经不多了,“我们需要迅速采取行动,避免走上不归路”。
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也在致辞中指出,联合国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上非常关键,在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危机愈发严峻之时,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的COP26大会恰逢其时。
当前,第26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正在格拉斯哥进行中。来自190多个国家、超过2万人会聚一堂,探讨如何应对这项威胁着全人类生存的危机——气候变化。
吴红波曾亲自参与制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一直非常关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此次会议间隙,吴红波接受了新京报记者采访,就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行动中的角色、中美欧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关系等谈了他的看法。
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吴红波。CCG供图
中国可以在气候问题上给世界作出表率
2021年可以说是气候变化“超级年”。今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昆明落幕。10月3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开幕。
针对正在进行中的COP26,吴红波表示,这次大会对于全人类来说都非常重要,联合国一直在呼吁各国采取更具雄心的行动,以阻止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影响。
“大家对于这次大会有很高的期待,但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行动仍然非常艰巨。”吴红波指出。
首先,各国国家自主贡献(NDC)能否提高、提高后能否兑现,另外需要考虑的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设定的减排目标也会不一样;其次,在气候资金问题上,发达国家一直未能兑现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这显然不利于推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在控制全球升温的目标上,目前一些国家提出应严格控制在1.5℃,而非《巴黎协定》达成的“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以内,争取控制在1.5℃以内”。对这个问题,各方仍存在争议。
面对气候危机,吴红波尤其强调落实行动的重要性。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一直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譬如很早就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近日又出台了具体的碳达峰行动方案。”
吴红波表示,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减排声音很大,但实际行动没有跟上,这令人非常沮丧,“而中国坚持说到做到,在这方面可以给世界作出表率。”
中美欧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应保持合作
作为全球前三大温室气体排放者,中国、美国、欧盟在全球气候治理行动中的表现备受瞩目。
据路透社报道,当前,中、美、欧三方的温室气体排放超过全球排放量的一半。其中,中国排放量占全球的28%,美国占15%,欧盟占8%。但若是计算历史累计排放量的话,美国占比达29%,欧盟为22%,中国则为13%。
吴红波表示,中国、美国和欧盟的碳排放量确实是最多的,但从发展阶段来看,美国和欧盟减排相比中国要更容易一些。而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危机,三方合作显得尤为必要。
吴红波指出,中美欧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应该在三个方面展开合作。首先,三方要有共同的政治意愿,携手努力控制全球变暖、减缓全球温室气体效应,而不要相互指责。
其次,三方应保持交流,譬如在创新技术方面进行合作交流。中国目前是最大的排放国,在减排过程中需要一些先进的技术加速这一进程,因此中方可以提供市场,西方提供一些先进技术。
除此之外,吴红波认为,中美欧三方还可以合作帮助一些相对落后、欠发达的国家。他指出,这些国家的碳排放量不大,但他们的生活方式还比较原始,譬如存在砍伐森林等情况,帮助他们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危机也是有利的。
“此外需注意的一点是,这些国家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比较大,如山火、干旱、洪水频发等,然而他们抵御灾害的能力较弱。因此,中美欧可以在这些方面给他们提供一些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援助”。
新京报记者 谢莲
编辑 张磊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