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
目前,全球货币金融市场出现异象。
8月19日,丹麦第三大银行日德兰银行8宣布,将开始向贷款人提供年利率为-0.5%的十年期贴息购房贷款。也就是说,银行借你10000元,一年后你还9950元。这是全球金融业首个负利率贴息房贷业务。
贷款市场只是一个苗头,债券市场的负利率和收益率倒挂就非常普遍了。美国和英国2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分别自2007年和2008年以来首次出现倒挂;美国30年期和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均跌至纪录新低;丹麦等欧洲国家国债收益率全面转负,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愈演愈烈。
债券收益率倒挂以及负利率,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的表现形式。大家总的感受是经济未来将继续下滑,未来资本收益率将会下降,央行必须以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那么一些银行或者投资者一旦预期到未来利率还会下降,那么先下手为强,先把客户和市场揽到手里,提前降低利率,从而先赢得市场,避免未来利率下降后,不仅仅利率可能下降更快,而且客户也抢不到手。
而更加根本的逻辑是,一旦资本预期到未来利率还会继续下降,那么就不想拿现金了,资本拥有者用资本去回馈劳动者和消费者,从而提升他们的收益,最终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让经济再次复苏,这是一个市场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
那么大家最关心的是,为什么到了今年全球经济都没有起色,即使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枝独秀强劲复苏的美国,大多数预期也是经济马上进入衰退,美联储可能开启下一轮降息周期。
其实,人类经济持续的上涨周期,从工业革命开始也只是几百年时间,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这几百年也只是短短的一瞬,在人类文明的大多数时间里,经济发展应该是停滞不前,有时甚至是后退的。比如,中国经济在元明清三朝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几乎是停滞的。欧洲文明在中世纪也是停滞有时候甚至是倒退的。
本人认为,工业革命后几个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从本质上决定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人类的欲望,也就是需求,一个是在环境提供的资源基础上的技术变革。这两者相辅相成,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文明演进。
这两者是否有界限或者边界呢,笔者认为这两个界限已经隐约出现了。
人类的欲望不外乎方便的吃穿住行乐。经过几百年的努力,从本世纪开始,从欧美国家和日本的经济中可以看出,这些人类所需求的基本已经满足,甚至有所超越,尤其是最近十多年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基本把人类在信息传递方面的需求满足程度达到了某个顶点,也促成了中美两个经济的大爆发。然而,这可能是最后的科技强有力推动经济了。
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比如智能家居和人工智能等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到底有多大,真得是一个值得仔细讨论的问题,许多科技创新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需求,人类对这两项科技创新的需求能有汽车电话等那么大吗?有些智能家居的需求是我们日常的刚需,有些甚至增添了麻烦。
有人说,近十年没有颠覆性的技术来引发全社会的需求,其实智能手机就是最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中国的电商产业以及由此引发的视频类娱乐产业也是从在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但是这些创新基本上也就是财富的转移功能,带来了便利,但是真的在效率上就业上有什么突破,很难说。尤其是在数字上,表现很不明显。
在全球范围内,一旦中国的需求萎靡下去,没有一个经济体可以补上这个缺口,东南亚印度次大陆以及非洲,目前看都还很难形成世界性的需求浪潮。
由此,我们看欧美日本等发达经济经济停滞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可能是人类的一般需求已经被科技的创新基本满足,即使包括今天的中国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也已经不大了,更何况这些建设考验未来的债务承受能力。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建设甚至走到了全球的最前面,这几年只能在金融和互联网领域一波波高潮迭起,但所产生的效果基本上只是需求的转移。
全球范围的老龄化大潮在欧美日等经济发达国家和中国等都已经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突进,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老龄化来临一般认为储蓄率会下降,而储蓄才是未来发展的根本,储蓄率下降就会引发投资和出口,甚至消费的下降,老龄化产业不能跟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向比,对经济的拉动效果有限。
事实上,日本和西欧的经济已经低速发展几十年,最核心的原因就是相对于供给,需求基本不足,这可能是人类经济未来长期面临的最大的现实。
这样会导致所有国家把政策核心放在央行的货币政策,长期的负利率会把资金驱赶到资产市场和商品市场,未来资产市场和商品市场的持续上涨和泡沫化可能是一个常态。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