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开国元勋刘基,曾被当世人称为“诸葛孔明再世”,当时之人在论“江左人物”时,必首推刘基,论其:
“学贯天人,才兼文武”、“运筹居多”。
(刘伯温画像)
朱元璋一再称他是子房(张良),视同珍宝。在打下浙东江山时,更是因仰慕刘伯温的才学,而将其与叶琛、宋濂、章溢尊称为“浙东四先生”。
在明代人眼里,刘伯温,就是一个奇才,不仅知天文、通地理,且有未卜先知的本领,连其相貌也堪称奇绝—— 满脸络腮胡, 身材高大魁梧, 远远望去,真有一幅“虬髯客 ”的模样。 论天下安危,常是义形于色,说治国平天下之势,韬略亦非同凡响。
时,张士诚占据浙西;陈友谅占据湖广。对于用兵先后的问题,朱元璋左右为难,曾征求众人意见。
大臣皆道:苏州、湖州富庶,应先取张士诚。
唯刘基极力反对,主张先取陈友谅! 理由是: 陈氏骄纵霸道,时常威胁下属,名号不正,又占据上游,成为最近的威胁,攻下它势在必得,且毋庸顾虑张士诚这个守财奴,他必定不会对陈氏援手相助,那么,湖广便可轻而易举地拿下。 歼灭陈友谅,再取张士诚,最后北向平定中原,帝业可定。
刘基睿智,朱元璋清醒,君臣谋合,平定天下。
然而,朝廷的局势,却不是皇帝一人说了算。时任韩国公的李善长,是浙西人,以其为首的淮西政治集团常常肆意挤压浙东朝臣群体。比如,李善长的岁禄为四千石, 而颇受朱元璋器重的开国元勋、浙东人刘伯温,却只有三百四十石!! 如此岁禄落差,必然埋下了巨大的政治隐患。
李善长,自然凭借其强大的朝廷支持继续蓄力打击浙东政权,刘伯温,或已感受到已经迫近的政治危机,要么急流勇退,要么伺机反抗。
这一年,朱元璋带了大臣到河南开封去了,说是去考察关于都城选址的问题。
朝中大事,全权委托李善、刘基处理。
从后续发展的情况来看,朱元璋的这一安排,绝非偶然。
(朱元璋画像)
在朱元璋走后,李善、刘基二人果然在处理一个中层官员贪赃枉法的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意见分歧,本质上讲,这是浙东、浙西二派在明代朝政上矛盾的体现。
刘基坚决不同意 时任“首相”的李善 要求从宽发落的意见。于是,一场具有戏剧化的较量就此开始。
怎么办? 服从?绝不可能; 不服从? 又会将矛盾直接点燃......此时, “学贯天人,才兼文武”、善为“运筹”的天才刘伯温也陷入了沉思......
不过,他想到一个双全的好主意。
他连夜写了一封奏疏,派人快马加鞭送往开封,直呈朱元璋,他要据理力争,拿着朱元璋的圣旨来说事。
果然,料事如神的刘伯温算准了,朱元璋果然赞成了他的意见,决定对贪赃枉法的李彬予以严惩。
接到圣旨的刘伯温,立即将正在 “祈雨”的李彬 就地正法!!
如此痛快,处决如此迅疾,刘伯温彻底惹怒了李善。
恼羞成怒的李善,在朱元璋回宫后,立即面奏,称刘基毫不顾忌李彬的 “祈雨” 之为,不顾百姓安危,将一己私利凌驾于朝廷章法、家国苍生之上,不可宽恕! 在祭坛前杀人之举,实在是大不敬!! 其罪不可赦免。
随后,李善一派的浙西势力继起向刘基发动了一系列的弹劾......
惹怒了皇帝与首相的刘基,自知去势已定,便接妻子去世之事,告别了政坛!!
然而,当时的刘基,是心有不甘的,否则就不会在临走时还给朱元璋留下一个念想:
他提出了两个忠告:
一是对皇帝欲将凤阳作都城的考虑,表示反对;二是建议朱元璋集中力量铲除元朝残余势力,免生后患。
朱元璋接受了前一条,对于后者,却没有引起重视。只当蒙古军队逃回沙漠,铸成边关大患时,才恍然大悟,刘基之言,是如此的重要!!
于是亲笔写信,将刘基召回了南京。然而,这一回,却使刘基走上了不归路。
在朱元璋随后的征求意见(撤销李善之职,替换他人)中,刘基既不赞成罢免李善,也不认同朱元璋所提及的 杨宪、 汪广洋、 胡惟庸等人,当然,他更不会推举自己,不会轻易接受朱元璋的“委以重任”!
史实证明,被刘基所否定的三个人,虽是朱元璋心目中的 人才, 但先后被重用,也先后被处死:
杨宪:洪武三年处死;
汪广洋:洪武十二年处死;
胡惟庸:洪武十三年处死;
当然,敏锐善察、小心谨慎、处处谦让的的刘伯温,也不得善终......
洪武四年正月,已经致仕归隐的刘伯温,收到了朱元璋赠给他的一首诗,诗中这样写道:
妙策良才建朕都,亡吴灭汉显英谟。
不居凤阁调金鼎,却入云山炼玉炉。
事业堪同商四老,功劳卑贱管夷吾。
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
“朝入青山暮泛湖”,刘伯温的归隐,若真是这样的乐在其中,倒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况且,还有这么一位多疑、残忍、擅权的皇帝的赠诗,致仕,也算一种解脱。
然而,已在中书省掌管实权的胡惟庸,不知从何处听到消息,说当年朱元璋征求刘基意见时,刘基对他颇不削一顾,亦有不少贬损之词!!
(胡惟庸画像)
胡惟庸自是不会放过刘基,便在朱元璋处诬陷刘基以风水之术 建造 了一块有“王气”的墓地,居心叵测!
不问青红皂白的朱元璋立即下令,剥夺了刘基的俸禄。
惧怕生祸的刘基,赶紧赴“京”请罪,本想留在南京,一洗清白。但这一次,他却错误地判断了形势,也错误地理解了自己与朱元璋已经不再当年的关系,以及朱元璋变动不羁的内心!
洪武八年,刘基大病,朱元璋派人将他送回故乡,不久,刘基便亡故了,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然而,四年后,也就是洪武十二年,刘基的同乡、御史中丞涂节揭发了这件事件的真相。 刘基的死,与胡惟庸有着直接的关系,他是被胡惟庸毒死的。 在其奔赴南京,本想一洗冤屈之时,病重之际,是胡惟庸派来的医生给刘基服药后,使其病情恶化所致。这一细节,在《明太祖实录》中也有记载。 而刘基的政治危机,也牵连到了家人,其长子刘琏,在刘基去世后的次年,即被胡惟庸亲信迫害,投井而亡......
刘基,正是明初朱元璋独裁、多疑统治下,无辜的牺牲品......
据说,在刘基决计乱世出仕时,他的母亲就曾劝阻,认为身处衰乱之世,不宜辅佐君主,因为这样的选择,难有万全的下场。 然而, 当日的刘基,又怎么停得下奋励的心、轻易抹去心头的欲!
这个明初的传奇人物,才华与睿智是他留给后人的祭祀品,而误识与高估,却又是留给后人的警示!
(感谢您对大风号“丞相说史”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