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51CTO
上周我们在团队内部首次采用了 jwt(Json Web Token) token 这种 no-session 的方式来作用户的账号验证。
图片来自 Pexels
我发现网上很多文章对 token 的介绍有误,所以对 cookie,session,token 作了一下对比(文中 token 指 jwt token)相信大家看完肯定有收获!
Cookie
1991 年 HTTP 0.9 诞生了,当时只是为了满足大家浏览 Web 文档的要求 ,所以只有 GET 请求,浏览完了就走了,两个连接之间是没有任何联系的,这也是 HTTP 为无状态的原因,因为它诞生之初就没有这个需求。
但随着交互式 Web 的兴起(所谓交互式就是你不光可以浏览,还可以登录,发评论,购物等用户操作的行为),单纯地浏览 Web 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
比如随着网上购物的兴起,需要记录用户的购物车记录,就需要有一个机制记录每个连接的关系,这样我们就知道加入购物车的商品到底属于谁了,于是 Cookie 就诞生了。
Cookie,有时也用其复数形式 Cookies。类型为“小型文本文件”,是某些网站为了辨别用户身份,进行 Session 跟踪而储存在用户本地终端上的数据(通常经过加密),由用户客户端计算机暂时或永久保存的信息 。
工作机制如下:
以加入购物车为例,每次浏览器请求后 server 都会将本次商品 id 存储在 Cookie 中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会将 Cookie 保存在本地,下一次再将上次保存在本地的 Cookie 传给 server 就行了。
这样每个 Cookie 都保存着用户的商品 id,购买记录也就不会丢失了。
仔细观察上图相信你不难发现随着购物车内的商品越来越多,每次请求的 cookie 也越来越大,这对每个请求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我只是想将一个商品加入购买车,为何要将历史的商品记录也一起返回给 server?购物车信息其实已经记录在 server 了,浏览器这样的操作岂不是多此一举?怎么改进呢?
Session
仔细考虑下,由于用户的购物车信息都会保存在 Server 中,所以在 Cookie 里只要保存能识别用户身份的信息,知道是谁发起了加入购物车操作即可。
这样每次请求后只要在 Cookie 里带上用户的身份信息,请求体里也只要带上本次加入购物车的商品 id,大大减少了 cookie 的体积大小。
我们把这种能识别哪个请求由哪个用户发起的机制称为 Session(会话机制),生成的能识别用户身份信息的字符串称为 sessionId。
它的工作机制如下:
首先用户登录,server 会为用户生成一个 session,为其分配唯一的 sessionId,这个 sessionId 是与某个用户绑定的。
也就是说根据此 sessionid(假设为 abc) 可以查询到它到底是哪个用户,然后将此 sessionid 通过 cookie 传给浏览器。
之后浏览器的每次添加购物车请求中只要在 cookie 里带上 sessionId=abc 这一个键值对即可,server 根据 sessionId 找到它对应的用户后,把传过来的商品 id 保存到 server 中对应用户的购物车即可。
可以看到通过这种方式再也不需要在 cookie 里传所有的购物车的商品 id 了,大大减轻了请求的负担!
另外通过上文不难观察出 cookie 是存储在 client 的,而 session 保存在 server,sessionId 需要借助 cookie 的传递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