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山一水一分田 宝马文化之旅有茶香|汽势焦点

汽势Auto-First|周光军

福建省的省名是福州和建瓯两个历史名城名字各取其一的组合,树龄300多年的母树大红袍生长在九龙窠半山腰的悬崖峭壁上,白如雪、薄如纸的德化瓷是中国瓷器的名片,月记窑405年柴火不断薪火相传,泉州纸灯、安溪藤编、南音、惠安石雕,雕刻时代记忆与传承,鼓浪屿上的万国博览建筑让下南洋的人们记得住乡愁……

这些对“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省涨知识的新认知,是来自“2023 BMW中国文化之旅”四天四夜600公里昼夜兼程的“福见”。

主打茶乡茶韵一个香

由宝马i3、iX、iX3等车型组成的清一色宝马电动家族车队,穿隧道、过桥梁、行高速、走乡间,宝马可持续发展贯穿始终的底色与八闽大地山水相连的绿色相得益彰。

雨中的九龙窠云雾缭绕赛仙境,超过300年树龄的六株母树大红袍是整个武夷山大红袍的鼻祖,朝圣般的人们络绎不绝,刀刻般的武夷山如鬼斧神工的千年雕刻,那些“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茶树成就了武夷山大红袍独特的岩骨茶香。

大红袍作为一个茶叶品类,又衍生出铁罗汉、肉桂、水仙、半山妖、白鸡冠等十大名枞品牌。

大红袍国家非遗传承人刘宝顺,土生土长的武夷山人。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视茶如命的刘宝顺说:“武夷山十大名枞,各有千秋,一茶一世界”。

靠山吃茶武夷山,茶商品自然不在话下,茶文化、茶产业也在做大,《梦华录》里的“茶百戏”,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甚至衍生出茶酒、茶化妆品等等。这也是武夷山大红袍与安溪铁观音、台湾省的冻顶乌龙和广东乌龙茶最大的天然区隔。

跟随车队全程探访的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先生说:“茶,是世界除了水之外,最大的饮品,是人们生活、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更是BMW持续关爱人类生态环境的践行承诺”。

德化瓷里有乾坤

作为外销瓷代表的德化瓷是中国瓷器的名片,德化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相距仅80公里,就近生产的物流成本与德化水土宜瓷的双优势,让德化瓷一瓷盛行400多年,德化瓷也因“白如雪、薄如纸”的特点成为世界瓷都,在中国和世界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月记窑,是德化瓷的代表作。月记窑依坡而建,20度倾斜的山坡,40多米长的龙形窑厂。405年来,松木柴烧,每周一窑,从未间断。每烧一窑,通宵达旦,三天三夜,1300多度高温,把样品烧个通透,烧成产品、商品,也烧成作品。用松木烧,是因为有香气、出香汁,烧制时瓷器如汗蒸,烧出来的瓷器包浆好。

月记窑创始人吴金填,并非德化人,这个泉州汉子扎根德化,坚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说起几十口子人烧窑的大场面,看着烧好的上等瓷器喜上眉梢,成就感满满。

德化水土宜瓷,千年窑烟未断。在德化,像月记窑这样有记载的“百年老窑”遗址290多处,还在使用的也多达百处。

德化瓷博物馆钟馆长说,现在德化白瓷厂家有4000多家,年创收500多亿元,是德化的经济支柱,人人皆瓷。德化瓷虽非官窑,却实打实扛起中国瓷器外销的大旗。

不过,德化瓷名扬海外,成为中国代名词有点歪打正着的意思。古代海上贸易,以茶为主,瓷器所起的作用是压舱石,目的是保护茶叶在海上不受潮、不进水。

研究中国瓷器的德国学者吉乐说,当年5万吨级瑞典东印度公司的船在泉州装船,海上航行两年才能到达欧洲,伴随海上航程的还有水手们传奇的航海故事。只是当年的茶叶喝光了,瓷器留下来,流传开来。

在欧洲,德国德累斯顿瓷器博物馆收藏有6000多件中国瓷器,是欧洲最大的瓷器博物馆。不过,欧洲的瓷器源于中国,现在的水平高于中国,并诞生了卡森瓷器等世界品牌。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挺“全乎”

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南音、北管、花灯、惠安石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达36项。

惠安石雕,以花岗岩为材,以刀为笔,雕刻时光。马、桥、塔、寺、狮等社会百态、生活场景,跃然石上,形神兼备,纤巧流丽,栩栩如生。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匠心精神,耐得住寂寞,留得住岁月。

台风杜苏芮过后的泉州,连根拔起的大树余威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内人头攒动,暑假期间,带着孩子们的家长三五成群,或坐下来编个安溪竹藤框,或体验制作一下泉州纸灯,一馆看全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传承。

鼓浪屿上有乡愁

海风、沙滩、仙人掌的鼓浪屿不止是个旅游岛。

堪称万国博览建筑的鼓浪屿上,建筑分两类,一类是外国领事馆的屈辱史,一个是容得下乡愁的华人奋斗史,每一个建筑都是一段传奇。

鼓浪屿不足2平方公里的小岛,却有日本、德国、美国、英国等13个国家的领事馆散落其间,领事馆数量一度比肩北京、上海。在鼓浪屿1000多座风格迥异的建筑中,有不少是20世纪上半叶下南洋的华人、华侨,回到祖国建立的,这些中西合璧的房子,大多外观是洋房,装修很中式,承载着华人在海外拼搏的奋斗史。既洋为中用,也中西融合。走街串巷,拾阶而上,建筑错落有致,沉默不语,却是时代的大回响。

宝马企业社会责任有担当

从闽北武夷山到世界瓷都德化,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到海岛鼓浪屿,“2023 BMW中国文化之旅”穿针引线,把福建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串联。

此次文化之旅,以茶为媒,聚焦可持续发展理念,社会成果多。

第一、深入茶乡,与利益相关者学习、体验茶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观。在“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武夷山深入学习茶文化,在“世界瓷都”德化研讨中国瓷器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途径“海丝名城”泉州,学习茶与瓷器走向全球的历史。

第二、宝马将遴选、资助,来自福建省的大漆、瓷器、竹编、纸、布类的传统手工艺者,进入由宝马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BMW中国文化之旅传统手工艺文创设计大赛”复赛,与年轻设计师跨界联结,开发设计融合循环设计理念且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创产品,助力“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第三、带动经销商、员工、车主结合地区特色开展茶文化体验活动,通过系列主题活动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共同学习、体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博士表示,“BMW中国文化之旅”是宝马在人文视角下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是宝马价值观的体现。宝马始终坚持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道路上与中国社会同行,尊重、欣赏且珍视文化的多样性,以文化保护助力可持续发展。

“BMW 中国文化之旅”与“BMW 美丽家园行动”、“BMW 童悦之家”和“BMW 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并称为宝马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件套”。十余年来,宝马不断加大企业社会责任投入,累计捐赠近1.6亿元,持续贡献于中国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宝马文化之旅像茶像榕树

一年一程的“BMW 中国文化之旅”,今年的日志本上又写下了福建省的名字。此前,“BMW 中国文化之旅”已经对湖南、贵州、云南、青海、海南、辽宁等10多个省的近千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访、捐助、赋能,车队翩然驶过,留下宝马企业社会责任一道辙。

此次宝马文化之旅,像茶像风像榕树。

茶,源自中国,传于世界,是世界上仅次于水的第二大饮料,作为联结人与自然的桥梁,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茶文化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源泉,与宝马追求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不谋而合。唯有将文化置于发展政策的核心,才能确保以人为本,包容且公平的发展,弘扬文化遗产就是团结全人类。

此次福建探访,八闽大地榕树随处可见。在鼓浪屿,百年榕树树冠遮天,枝繁叶茂,“列直式”的“树胡子”落地生根。这像极了“BMW 中国文化之旅”不间断赓续17年,宝马始终专注、持续、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件大事,成就宝马“家在中国”的时代标签。

福建为闽,门里有虫有茶有乾坤;宝马为车,企业社会责任有门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