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过万安县的人们,都了解万安有一个“先有天龙山,后有万安县”的民间流传。据传:唐朝时万安以天龙山为中心,万安境内有上万个庵,故取”万庵”的谐音为万安。万安县建制是在宋熙宁四年(1071年),佛教传入天龙山寺于唐高宗(李治)并间(628—683年)先于建县制之前。“ 先有天龙山,后有万安县”的民谚由此而来。
天龙山位于万安县五丰镇双坑村。东与五丰镇麻溪村旺溪坑近邻,南靠五丰镇西元村竹篙岭,西北与遂川县碧洲镇安前村的高坑和长岭相连。区域面积为4平方公里。唐高宗(李治)年间(628—683年)天龙山始建天龙山寺。此后,天龙山成为万安佛教发源地和万安佛教圣地。
在建天龙山寺期间,万安流传着一个民间传奇故事。据明清时期修编的《吉安府志》和《万安县志》记载:唐时,有一个叫无边的禅师初去海山与一高僧共事。一日,其师对他们说:“你们二人应往江南去传佛,大建道访,遇龙则上,不要往前走了。”江,即长江。江右,亦江西。于是,他们又上了路。高僧先看见了龙须山就住下来了。无边禅师再往前赶路,到了万安境内,他没有任何食物吃了,就在万安的一处山中化缘乞食。一次,无边禅师在山中遇见了两只乳虎望着他,他迅速躲避起来,不小心跌坐在山中的一个洞穴里。山民们赶紧把他救了出来,挖土时,他看见土中有水,水中有块石碑刻有“天龙”二字。无边禅师醒悟这是天意,今日遇上“龙”了。于是,就在那里住了下来,在那里大兴土木建起了天龙山寺。和尚僧人圆寂,寺边自然就会建舍利塔。至今,保存完好的两座塔上仍有“无边禅师”的石刻名字,这就是天龙山寺开基祖无边禅师圆寂的地方。
唐人建天龙山寺期间,建造了三座用麻石砌成的舍利塔,至今已有1300多年。舍利塔在山上从下而上成直线排列。前面一座三层塔,“文革”时期被毁。现仍存两座,2006年12月18日被列入省级文物加以保护。舍利塔是为安放圆寂和尚遗骨而建的。第二座塔八角五层,高3.6米,底层为正方形,边长1.4米,二层以上为圆形,再上有3个石刻人像。第三座塔排列在后,八角七层,高8.3米,宽3.08米,底层高2.58米。二层以上为八角形。两座所保存的塔为密檐式雕刻石塔,呈莲花形。塔基为方石结构。塔身周边多处有石雕图案。两塔都有“无边禅师”等石刻文字,后塔还刻有“双溪天龙山,孟秋吉旦”字样。(双溪为现今双坑村)。舍利塔经考古专家考证是唐代风格,江南绝无万安仅有,属无价之宝。
古时,天龙山寺宏伟壮观,有和尚百余人,历经时代沧桑,唐、宋历代 修复。原样的天龙山寺在“文革”时期被毁。1994年,当地村民通过自筹和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按原貌修复了土木结构天龙山寺,现今仍有唐时天龙山寺的古佛教,古香炉,山上的古驿道。
天龙山寺离“万夏公路”仅2公里,距万安湖8公里。去年,天龙山已列入万安旅游开发项目,修通了石丘至天龙山寺1930米长,3.5米宽的水泥公路,交通便利,为构建井冈山游山、万安湖游水、天龙山观景“井冈山——万安”旅游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天龙山毛竹资源丰富,谷深山高,林木葱茏,溪瀑纵横、风光秀丽、鸟语花香。仙境般的天龙山寺,有“仙人打鼓石”,“仙田泉水井”,江南绝无万安仅有的“舍利塔”。迷人的景观引来了不少游客,并在山中留下了很美的诗句:“天龙山的山水最美,天龙山的古刹钟最早,天龙山的文物最珍贵,天龙山的毛竹最盛名。”
有一位到井冈山游山,来万安湖游水,入天龙山观景的游客在天龙山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九龙聚会地,唐代舍利塔,江南绝无,万安仅有。白金般的价值,神仙般的享受。去了万安不去天龙山,就等于没有去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