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兴事件和今年华为事件比较,有了“备胎”,结局就不一样

这一个多月以来,经过华为的诠释,相信大家对“备胎”这个词有了充分的了解了。华为有芯片“备胎”,有操作系统“备胎”等,都是为了应对别人断供的情况下而准备的。

也正因为有“备胎”,所以这次风波,对华为的影响是很小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手机销量没受影响,目前早已出货1亿台了,5G也没受影响,合同50份,全球第一。

假如这次华为没有“备胎”,估计结果会完全不一样,中兴就是例子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假如华为这次没有“备胎”,那么情况会变成什么样?我想可能去年的中兴是最好的例子。

先说说芯片方面,如果华为没有早做准备,没有“备胎”,按照一般公司的库存管理方式,库存量大约在一个月左右,那么像手机方面就损失惨重,毕竟华为手机目前是公司第一大收入部门,一旦缺少这些芯片,就很麻烦了。

另外像服务器、基站等等设备均可能受影响,再也不会像现在这般风高云淡般,一点都不着急,同时手机、5G基站还出货稳定了。

去年中兴基本上也就是一个多月后就陷入困境了,对比很明显。

假如这次华为没有“备胎”,估计结果会完全不一样,中兴就是例子

再说说操作系统,如果华为没有“备胎”,没有正在自研的鸿蒙系统,相信像谷歌这些厂商也不会这么急,反正迟早还得用我的。

但当华为表示鸿蒙正在研发中,能安装在手机、电脑、汽车等设备上,并且最早秋天就能发布时,谷歌和微软就一直比较着急,不断寻求解禁的办法。

假如这次华为没有“备胎”,估计结果会完全不一样,中兴就是例子

另外比较下去年的中兴事件,其实中兴本身实力也是非常强的,因为中兴也也有很多的自研芯片,甚至也有自己的系统,只是不如华为强大,没有这么周全的“备胎”计划。

所以当中兴被断供一个多月后,基本上就陷入了停止状态了,很多生产线都停了下来,因为无米下锅了,最后交了10亿美元罚款,交了4亿美元的保证金,换了管理层,接受对方驻场人员的监管,才换来和解。

可见,对一个企业来讲,“备胎”计划是多么的重要啊,你觉得呢?当然自己将核心产品掌握在自己手中就更重要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