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张涤:充分发挥中医在儿科领域的作用

2018年3月10日,在北京参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张涤,接受了凤凰网湖南专访。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他带来的重点议案是“充分发挥中医在儿科领域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张涤(图片由本人提供)

凤凰网湖南讯(文/易彬 姜潇 曹晓波)

在湖南儿科界,张涤是“一号难求”的名医。今年47岁的他,出生于中医世家,如今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2018年3月10日,在北京参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张涤,接受了凤凰网湖南专访。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他带来的重点议案是“充分发挥中医在儿科领域的作用”。

在张涤看来,中医之于儿科有其独特优势,若能充分发挥,对缓解我国儿科医生短缺、保障儿童健康将产生重要作用。

凤凰网湖南:首次参加全国两会,你为什么会把“充分发挥中医在儿科领域的作用”作为重点议案?

张涤:儿科工作强度大、职业风险高,收入偏低,技术价值也难以得到体现。这些年,我国儿科医护人员短缺的窘境一直存在。国家卫生部门的一项数据显示,平均每千名儿童只有0.55名儿科医师,与每千人2.3名医师的全国平均水平都相去甚远。

我所在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是国家重点中医专科。但参加该院中医儿科住培的医生比率,也呈逐年下降趋势。

有专家估算,当下我国儿科医生缺口达20多万。随着“两孩”政策的放开,“供需”矛盾将更加紧张,缺口可能会达到30万人。

一些西医医学院校已经计划开设儿科专业,但医学人才的培养周期长,远水也解不了近渴。

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它在儿科领域有独特优势。如果中医能及时补进,对缓解儿科医生短缺、保障儿童健康将发挥重要作用。

凤凰网湖南:中医在儿科领域有哪些独特优势?

张涤:中医药在防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难治病等方面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在呼吸道和消化道领域尤为明显。

中医小儿推拿、摩腹和捏脊等手法治疗,无痛苦,副作用小;穴位贴敷、中药熏洗、脐疗、中药雾化等中医特色疗法以及糖浆、冲剂、颗粒、膏方等很多中药剂型,由于疗效确切而无痛苦或痛苦少,易被孩子接受。

这些疗法,也有助于控制医疗界普遍存在的过度检查、过度治疗问题。

凤凰网湖南:发挥中医在儿科领域的作用,需要在制度层面做哪些调整?

张涤:首先,应该积极引导中医院校加大儿科教育的投入,全面恢复中医儿科本科专业的招生。可参考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的做法,公费定向培养中医儿科医师。

其次,应该加强县、乡、村(社区)卫生机构中医儿科能力的建设。这些基层儿科的医生,可通过政府组织,到有条件的三甲中医院进修轮训。通过这些手段,提升基层中医能力,力求做到小病不出社区,从而部分缓解儿科医生短缺问题。

第三,总结中医儿科临床用药经验,鼓励、支持开发儿童中药剂型。对部分临床急需的儿童中药适宜品种、剂型、规格,建立申报审评专门通道。

凤凰网湖南:有人发出警示,“中医将亡于中药”,你怎么评价?

张涤:医和药密不可分。没有好的中药,中医水平再高也很难看到疗效。

但现行体制中,中医和中药的管理分离、脱节,这不符合中医药行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若再加上一些其它原因,使得中药材质量大幅滑坡,“中医将亡于中药”真不是危言耸听。

这次参加全国两会,我在另一份建议中也提出,要加强中药质量、监管、创新。比如,从种植源头保证质量,加强地道药材的保护和推广种植;加强中药材产品标准化生产、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探索剂型改良模式,加强中药剂型改良,实现多途径、多靶点给药方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