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操纵蒜你狠、姜你军、向钱葱?

春节临近,又到“年货”时节,中国民众线上、线下消费需求旺盛。老百姓“菜篮子”、“果盘子”也时刻牵动着市场和监管部门的心。

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活的重大民生问题。笔者通过梳理发现,国家发改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在1月21日至2月4日期间,15天的时间里10次发文涉及“保供稳价”。

2月4日,国家发改委对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进行再部署,一方面,加大猪肉、蔬菜、小包装成品粮油等储备投放力度;另一方面,对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并曝光。

时间截至2021年2月4日 / 零售商业财经

发改委频频发文背后是向前“葱”、“姜”你军、“蒜”你狠这些滑稽又能反映出社会真实的事物在“侵袭”民生。这些名词并非空穴来风。

根据农业部价格信息系统大宗商品交易中大葱价格走势,2020年1月是大葱价格是2.8元,而今年1月则达到了9.5元,仅一年时间,大葱涨了339%。

历史数据告诉我们,几乎每过三五年,葱姜蒜价格就会迎来一次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上涨。

01“葱姜蒜”价格跌宕起伏

从大葱、生姜、大蒜近15年的价格走势图中,我们能感受到这三种蔬菜价格的跌宕起伏。

向前“葱”:每4年涨10倍趋势。

葱香味已然是现代人最熟悉的味道之一,不论是北方的面条还是南方的米粉都离不开葱花。据统计,大葱的产量从解放初期到2020年上涨了约100倍,尽管如此,葱价依旧是随行就市,没有稳定的价格参照系。

2007年葱价约0.5元左右,08年就涨到了6元,涨幅12倍;2011年到2012年,从0.7元涨到5元;涨幅7倍;2015年到2016年从0.8元涨到9元;涨幅11倍左右,2019年到2020年从0.9元涨到现在的10元,涨幅约11倍。以上数据显示,大葱以每四年左右就会有一次10倍左右的涨价。

“姜你军”:近十年涨幅约6.5倍。

速冻食品、料理包等中央厨房产品需要大量的生姜,此环节可减少对鲜姜的依赖。此外,生姜可以冷冻保存,大型食品企业和餐饮对此类产品都有一定的库存,生活用姜的需求也不会急剧增加,因此,生姜不会像大蒜那样,双位数倍增。

2009年到2010年从1.8元涨到了10元;2012年到2014年从2.2元涨到20元;2019年到2020年从5元涨到最高点17元。生姜的涨幅近十年涨幅约6.5倍。

“蒜你狠”:涨跌周期4年左右。

上新闻次数最多、炒作最凶猛的便是大蒜。大蒜具有“提高食欲、刺激胃酸分泌、促进胃肠道蠕动。而在2020年疫情最严峻的时期,更有“多吃大蒜可以杀菌杀毒、预防新冠肺炎”的谣言疯传。

大蒜中含有大蒜素以及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在烹调过程中可增加食物的风味,提高食欲的同时大蒜素可刺激胃酸分泌以及胃肠道蠕动,具有增加食欲的作用。

2009年到2010年,大蒜由低点0.5元左右涨到了12元,涨幅超20倍;接着是2015年到2017年从2.5元涨到17.5;涨幅7倍左右,2018年到2019年从1.7元涨到10元左右,涨幅超6倍。据统计,大蒜的涨跌周期是4年左右。

葱姜蒜像极了郁金香,天堂地狱咫尺间。很多菜农正在犹豫要不要再捂一捂,瞬间暴跌,有时候刚刚出售,价格暴涨,有人形容,葱姜蒜市场可比股市凶险多了。

02“葱姜蒜”为何上蹿下跳?

事实上,葱姜蒜涨价不是因为通胀导致的物价普涨,而是另有原因。

第一,产供不平衡。

2019年,大葱最低点时0.5元左右一斤,种植收益不成正比,大批农户拒种大葱,全国种植面积减少30%左右。

对于工业品而言,价格上涨只需开动机器,24小时加班连轴转,很快产能就能提上来。农产品与之不同,今年价格跌了,大伙们谁也懒得种,种了容易亏钱,像炒股一样的心理,喜欢追涨杀跌。来年,没赚到钱的农户大多蜂拥而至,扩大产能,第二年迎来丰收年,价格自然就跌了下来,循环往复。2018年,大蒜行情好,蒜农挣到钱了,到了2019年,全国的大蒜种植面积就增加了22%,接着就是大蒜滞销,蒜农亏损。只有少数的农场主选择搏一把,第二年因为种植的人少,迎来了大牛市,但大多数农民是喜欢“跟风”种植的,求个稳妥。

天气因素也不容小觑,大型种植区如云南、山东这样的大葱主产区大量降雨,使得耐旱不耐涝的大葱大量减产。2020年年底,全国大范围寒潮低温天气给葱姜蒜生产和流通带来不利影响,加之今年年初部分地区疫情点状散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葱姜蒜的运输和配送。

因此,产供不平衡是大致葱姜蒜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第二,资本投机。

任何产品出现供需不平衡时,资本就会伺机而动。

葱姜蒜市场有四个特点:葱姜蒜产地集中,相比叶菜易储存,价格极容易操纵,大量收购、统一储存,葱姜蒜产地主要集中在山东、云南等几个省。

“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在金乡县大蒜市场聚集着上百名大蒜经纪人。被称为“大蒜华尔街”,全世界的大蒜价格都由这里主导。金乡及周边几个县(市)的大蒜占到主产区产量的一半以上,库存量更是超过六成。在这里,“炒大蒜”并不是什么秘密,有时一批蒜在冷库里没动,就被转手了好几次,在“蒜你狠”行情推动下,许多投资者一夜暴富。

葱姜蒜这类产地集中的农产品,由于不在国家的强管控范围内,一旦出现供小于求的现象,资本就会趁火打劫,进行产地收购、哄抬物价。

2020年6月葱价上扬时起,众多游资涌入市场,葱价几乎每过三个月就翻一番,赚到暴利的经销商或中间商大有人在,这在一定程度上推涨了产品价格。

第三,葱姜蒜频上热搜、备受关注。

陕西有句话叫,咥面不咥蒜,等于没吃饭。陕西面馆的桌子上常年备着满满一碗大蒜瓣和油泼辣子。川菜中葱姜蒜又是重要的料头,没有葱姜蒜,四川人都不会炒菜了,全国餐饮行业大蒜需求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据了解,葱姜蒜上热搜大多是吃货的味蕾被限制。

03既得者与耕耘者

对于消费者而言,菜价涨了,他们成了冤大头,吃着同样葱姜蒜,花着成倍的价格。而辛辛苦苦劳作一年的农户,面对菜价落了,他们却是受伤最大的群体,甚至还得背上扰乱物价的坏名声。

对于游资,层层加价三级跳,中间商收到大蒜后,层层加价倒手。利用概念大肆炒作。如利用北方“倒春寒”、西南大旱、大蒜种植面积减少等概念,大肆炒作。

事实上,这类情况确实存在,影响范围一般有限。可一旦被当作“噱头”像股票一样炒作,涨价效应就会被立即放大。“买空卖空”,对资金雄厚的大老板来说,即使还没有可靠的蒜源,仍可一方面组织货源,一方面发布供货信息,并以高价与下一级经销商谈判。因此,新蒜虽未上市,价格已经抬得很高,“疯狂大蒜”由此出炉。

在丰收跌价、减产涨价的轮回中,大多数农民始终滞后于市场的脉动。农民作为消费者其实也是受害者,真正从中牟利的而是那些“肆意加价”中间商。

针对近期出现的物价波动,国家兜住民生底线,“火箭蛋”、“蒜你狠”、“向钱葱”、“猪坚强”、“牛魔王”终将被打回原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