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第十五任国君鲁同进入在位执政第二十八年。
本年秋天,芈元统帅大军,战车六百乘浩浩荡荡讨伐郑国,直接就攻入郑国的桔柣之门,然后由纯门进入郑国国都,一直杀到外城的市集边上。
这时候,楚军再向前走,就是郑国的内城门了,但是,发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郑国的内城门竟然没有放下,所以楚国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一帮楚军就用楚语嚷嚷:“杀呀,冲啊,我们要灭亡郑国,攻入内城。”但实际上是一点一点从郑国的外城撤出来。
出来以后,芈元就感叹说:“郑国有能人,我们浩浩荡荡、顺顺利利、一马平川的过去,郑国这么一个城门不往下放,竟然就把我们整个阵势破掉了,有能人。”
我们再说,郑国那边到底怎么想的呢?为什么城门就不放呢?
郑国这是在赌。
对于郑国来说,本来就没有想到这么大一波楚军说来就来了,他的军队也没有集结,自己也没有戒备。即使把内城门放下,郑国也认为守不住内城,因为里面根本就没兵。所以,郑人就摆了这么一个空城计,赌楚国不会进来。
可是,如果楚军真的进来怎么办呢?郑人那边早就已经开始准备行囊。如果楚军真的攻进来,郑人就跑,跑到桐丘去,在那边重新建一个郑国,这边就不要了。
只是没想到,空城计起作用了,赌赢了。
郑国还是觉的非常不安,这次是运气好,如果楚军退出去之后,在外面想明白了,再杀进来一次,没有兵力的郑国还是挡不住,因为军队没有集结。即使楚国从外城退出去了,外城还是守不住。人家攻进来以后内城还是守不住,郑国还得要灭亡。
所以郑国人就赶快抓紧时间,打好包裹,准备往桐丘跑。
就在这个时候,郑国的盟国,那些当年参与幽之盟的国家,开始准备联军要来救援郑国。以鲁同为首,带领齐国和宋国的军队,三国联军来救援。
芈元一听说,这边楚军刚刚从郑都里面退出来,那边联军就要到了。芈元说,算了,就这样吧,就到这吧。于是,趁着晚上,楚军就偷偷的撤退了。
郑国收拾东西准备要跑,外面谍报传来说:“楚国帐幕之上有乌鸦。”
这是古代探子们探听消息的方法之一,就是看营地的帐幕上面,是不是会有鸟停,是不是会有炊烟,是不是有马匹溅起的尘土。通过这个来观察营地里面军队的状况。
帐幕上有乌鸦,自然也就意味着没有人了,楚军退了。有了这些情报,郑国才心中大定。这次运气太好了,搞了一空城计,就把楚军给吓退了。
我们要说一句,为什么芈元这么浩浩荡荡、这么大阵势攻过来,最后虎头蛇尾了呢?
原因是芈元的这次进攻,是侥幸的进攻,他的目的是为了泡妞。
我们之前讲,芈元在息妫的宫殿外面表演武舞,当时息妫说:“表演武舞是为了演习军事,你来对付我。”
芈元一拍大腿说:“一个妇人都知道怎么怎么样,我竟然不知道。”这次进攻可以让息妫感觉自己是知耻而后勇。前面做的事有点太糙了,所以加油一把为国家做点贡献。
但实际上,我们从他这个行动上就能看出来,他是认为息妫的说法,是给他出难题。“你不就是觉得说,之所以不愿意从我,是因为我没有战功,那我就立一个战功给你看。”芈元是抱着这种心思进攻的。
他一开始就倾全国之力,其实对楚国来说是相当的危险。虽然楚国离郑国不是特别的远,但也是长途奔袭。楚国周边的敌人太多了,如果有人听说楚国的军队全出去了,趁机来攻打楚国,楚国怎么办?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举动。
为什么要派这么多军队?就是为了通过震慑,一定要立功。人多的时候别人至少不敢跟你交锋,这就是立功,所以他的目的本来就不纯。可是没想到,郑国又没有戒备,一口气攻到了内城。
让他攻进去,他敢攻吗?按道理说,楚军完全可以派一支小分队去试一试嘛,攻不下来损失了就损失了。可是呢,他不是为了国家利益行动,他不愿意冒这种险。
更别说一听说盟军来了,就算是几国盟军,楚国倾全国之力打个照面总没问题吧,可是呢,芈元不愿意冒这种险,他已经得到了攻入郑国外城这样的功劳,何必再去冒险呢,万一到时候损兵折将怎么办。
所以我们说,芈元似乎是获胜回到楚国。但是如果楚国当年的谏臣鬻拳还在的话,估计也不会让他进入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