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科创企业赴港背后:企业要“出海”,香港要“科创”

讯飞医疗、微众科技、国轩高科……在近期香港公布的第三批引进的重点企业名单中,一批内地龙头企业赫然在列,而在更早前,宁德时代、哪吒汽车、百度等都已在港落户,部分企业还设立了国际总部。

虽然人少地少市场小,但凭借国际化优势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香港正吸引着大批内地企业纷纷涌入,落地业务或设立总部。据香港投资推广署数据,截至今年9月,该署帮助了470家企业在港落户或扩充规模,预计带来的直接投资额超过450亿港元,并创造超过5700个职位。

内地企业相继赴港的背后,离不开香港在招商引资上频频发力。从一系列关于公司注册、财务报表、公司税收等优化企业在港发展环境的举措,到《施政报告》提出建立相关机制,加强对接和吸引企业到香港设国际或区域总部,香港在“抢企业”方面不遗余力。

眼下,随着境内外科创企业和创新元素的不断汇聚,香港正朝着打造国际科创中心的目标稳步迈进。

“出海”需求驱动企业纷纷落户香港

10月15日,香港科技园公司与A股市场上超万亿元市值的宁德时代共同举办了宁德时代香港研究院揭牌仪式,标志着宁德时代正式落户香港科学园。宁德时代香港研究院计划首期招聘200人从事科研工作,并将启动近百个研发项目。此外,宁德时代还正与本地大学合作,包括共同开发研发项目及打造应用场景等,以培育更多科创人才,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研发成果产业化。

今年7月,科大讯飞及旗下讯飞医疗落户香港数码港,并计划未来5年内在港投资4亿港元,建立150人团队推动研发及拓展海外市场。据悉,科大讯飞落户数码港后,将设立国际总部,推进智能语音、认知大模型等核心技术建设,研发适用于香港应用场景的垂直赛道应用。同时,讯飞医疗将在数码港设立国际研究院,聚焦融合医疗健康及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研究。

而早在今年2月,百度公司就宣布将在香港数码港筹办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打造涵盖人才、技术、应用和市场四大要素的人工智能技术生态圈。此外,还有哪吒汽车、微众科技,人工智能领域的明星创业公司普渡科技、驭势科技等,都已纷纷“集结”香港。

不难发现,近两年落户香港的多为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而这些企业中,不少都落户在香港科学园或者香港数码港。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首席数码总监黎少斌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企业的落户与香港打造国际科创中心的定位相辅相成,只有具备较高科技含量的企业,才能更好地融入香港的科创生态,发挥更大价值。”

谈及香港吸引内地企业入驻的优势,前海智库创始秘书长、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深圳)创新创业研究所所长罗润华对记者表示,香港具有明显的地理位置优势、政策与税务优势、金融市场与融资便利、国际化优势以及人才和技术的创新优势,因此,内地公司在香港设立国际总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在这其中,香港对于企业出海所发挥的优势尤其明显。放眼当下,各行各业都已经形成了“出海”共识,而香港无疑是内地企业离国际市场最近的“桥头堡”。“香港作为国际化金融中心和商业枢纽,其市场具备较高的消费能力和认可度。内地公司在香港设立国际总部后,可以借助香港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同时,香港市场开放程度高,政府对外资和服务行业的准入限制相对较少,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罗润华表示。

此外,香港对内地企业而言还具备另一个优势,就是国际化的落地应用场景。黎少斌对记者表示,内地企业可以通过香港更好地了解海外市场标准和配套,获得与其他科技型企业合作的机会,从而推动自身业务发展。就连在香港获得成功的美团创始人王兴也曾表示,香港是一个很好的试验场,可以用来试验美团给予全球的基础设施和实现路径。

“强招商”策略推动香港优化企业落户制度环境

越来越多企业关注到香港,也越来越多企业选择落户香港,背后离不开香港也开始“卷”招商了。

最明显的一项举措便是,在香港投资推广署以外,香港还在2022年12月成立了专门负责吸引全球重点企业的办公室,名为香港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以下简称“引进办”),引进办成立的一年时间里,就签约了20家重点企业,其中包括阿斯利康、华为、京东等业内龙头企业。

截至目前,引进办为香港引进了三批共近80家重点企业,据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称,这些企业将在港合共投资约420亿港元,创造超过17000个职位。这些企业在投资香港的同时,也会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企业到港。

除了设立引进办这个重要的招商“利器”之外,香港还在不断优化外地企业在港发展的制度环境。今年7月,香港财库局公布《香港推行公司迁册制度建议咨询总结及立法建议》,建议通过放宽财务报表规定、延长撤销注册期限,甚至为公司提供单边税收抵免,以消除双重课税等措施,吸引外地公司“落户”香港。

此外,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发表《施政报告》时也表示,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将建立机制,加强对接,吸引内地企业到香港建立国际或区域总部,并为在港企业提供一站式多元专业咨询服务,协助它们“走出去”。

在罗润华看来,企业纷纷落户香港,香港的“强招商”策略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将来企业要真正在港扎根发展,仍需要几点配套:一是打造产业生态、实现再工业化;二是给科创企业开放各种应用场景及数据;三是利用好河套平台,发挥深港合作优势。他认为,除了完善适合科创发展的硬件措施以外,香港还需推动创新链条和产业链条的本地化水平,“香港可以通过活化城市基础设施及软实力,提高创新链条和产业链条的本地化水平,推动传统产业优势和新兴技术优势融合,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

发展总部经济,给香港带来的效益也具有较大想象空间。“未来这些企业部分可能会在香港设立智能生产线,从而带动更多技术和科创元素汇聚到香港;此外,香港还致力于发展知识产权交易,在科技成果的授权交易中,还或将带动法律、金融等相关服务行业发展,为香港创造更多经济价值。”黎少斌表示。

专访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首席数码总监黎少斌:

香港的国际化应用场景为企业“出海”提供试验场

证券时报记者 卓泳

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演变的背景下,香港积极探索经济转型之路,致力于打造国际科创中心,吸引头部公司落户成为重要举措。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日,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数码总监黎少斌,深入了解香港在吸引企业落户、推动新型工业化转型、促进科创融合等方面的政策、举措与成效。

证券时报记者:近年来,香港在吸引企业落户方面有很多积极举措,您能先介绍一下落户香港的企业有哪些特点和行业分布吗?

黎少斌:香港特区政府近年主要吸引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企业落户,像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新能源、先进制造等行业。因为这些企业能更好地配合香港打造国际科创中心的定位。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0家企业落户,大部分选择在香港科学园或香港数码港设立业务,因为那里聚集了很多高科技企业,包括龙头企业,以及众多香港本地的初创企业,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圈。

证券时报记者:香港人少地少市场小,内地企业为何会选择落户香港?

黎少斌:他们选择来港主要是看中香港在开发国际市场方面的优势。比如,海外市场有不同的标准和配套需求,香港能提供这样的环境,还有其他科技型企业相互配合,这与他们的发展方向相契合。举个例子,几年前香港机场引入无人驾驶技术,我们生产力局协助机场做技术规范和招投标,北京一家公司中标后,我们又帮助他们做本土化工作。他们的无人驾驶车在香港机场成功运行后,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的很好样本,吸引了新加坡、卡塔尔等国际客户,成功拓展了海外业务。

证券时报记者:引入内地龙头企业,对香港发展新型工业化有何帮助?

黎少斌:我们重点吸引高附加值企业,比如生命健康科技行业,这个行业科研突破后所需生产链相对较短,不像制造业需要大量工业用地。这类企业来港设立国际总部,熟悉了香港本地环境之后,不排除有部分高附加值工序可以在香港做,像新能源充电桩最后的组装环节,或者是主要的零部件制造。他们可能会在这里设立智能生产线,产品专供东南亚市场。总而言之,越多公司来香港发展国际总部,就越有助于推动新型工业化,即便企业不适合在这里生产,香港的高校科研资源和海外市场应用场景也能帮助他们开发海外业务,同时他们也能助力香港建立国际创科城市。

证券时报记者:香港特区政府对落户的企业有相关优惠政策吗?

黎少斌目前在税收和土地方面没有优惠,但香港对所有在港注册的公司有40多种资助计划,涵盖研发、设立智能生产线、数码转型、市场开发等类别,若一家公司能拿到所有计划,总金额高达3亿港元或以上。此外,企业发展总部职能还需要很多配套,比如当地能否招到有国际业务视野的人才、有无实验室做产品测试、能否吸引国际投资者等,此外,香港特区政府也很重视人才吸引,包括内地和海外人才。

证券时报记者:发展总部经济能给香港当地带来什么经济效益?

黎少斌:香港的情况比较特殊,引进龙头企业主要不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更多是为了吸引更多科创资源和元素,或者在此设立智能生产线,因为智能生产线背后有很多技术,而且不断更新迭代,所以智能生产线很重要。

此外,去年的《施政报告》提出,香港要发展知识产权交易,也就是说,这些技术落地后除了作为产品去销售,还可通过技术授权等交易方式变成收入,一旦这类交易出现,就会带动法律、金融等行业发展。当然,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企业在这里能找到国际应用场景,比如金融科技若能在香港应用,那在很多其他国家也能用得上,因为香港的金融体系比较接近欧美市场;同时,越来越多技术在港落地,又对地铁、电力等公共设施场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从而推动香港智慧城市的发展。

证券时报记者:生产力促进局会为企业落户香港提供什么帮助?

黎少斌:企业方面,很多不了解香港政策和资助计划,我们中小企业支援组会介绍相关内容。我们也和投资推广署合作,为落户企业提供服务,介绍香港资源和政策,帮助他们落地。企业若有兴趣进行产品本土化或改造为国际标准,我们可提供测试服务,还能帮助他们联系高校和科研机构支持技术落地。

证券时报记者:香港的科创如何与内地合作,促进两地科创的融合发展?

黎少斌:内地公司来香港是为了做大市场和业务,通过香港走向海外,这对内地业务发展也有促进作用,是互惠互补的。近两年我们引进的企业有内地的也有海外的,海外公司来香港是想进入内地市场,成功进入后会成立分公司,后续的生产等会给内地带来更多商机。内地和香港共同发展的一个重点期待区域是河套片区,现在说智能流动,不仅是人、物流动,还有数据流动,河套在这方面最具潜力。

来源:创业资本汇

责编:万健祎

校对:冉燕青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