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历史中走出来的真实的萧红

当我读了更多的书之后,我发现,我之前对萧红的了解可真够肤浅的。我还记得当初我去图书馆还书的时候对图书馆管理员说,《呼兰河传》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其实,压根是我自己没有读懂萧红。

01 萧红其人

萧红出生于1911年的6月1日,阳历的儿童节。她是民国的“四大才女之一”,另外三个则是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但是遗憾的是我除了看过张爱玲的作品之外,另外两人则鲜有印象,自认为看书比较杂的人竟对她们两个毫无印象,实在是咄咄怪事儿!

从遗留下的照片来看,萧红毫无疑问是美人坯子。无论是是从什么时候的人的眼光来看,都是美女。

萧红

张爱玲

这绝对是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美女,但是她出名,靠的是她的才华!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萧红符合这个特点。萧红于1911年出生,1935年就在鲁迅的支持下出版了她的成名作《生死场》,这时候她才24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936年,东渡日本,发表散文《孤独的生活》,1940年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她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天空,留下最耀眼的痕迹,尔后鸿迹全无。

呼兰河传(注:我读的是北京群言出版社的那版)

02 萧红的家庭环境

萧红出生于地主家庭,在她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中有鲜明的表现。她的家庭成分如果按照成分划分是真正的地主老财,依靠收人房租过活。萧红小时候就衣食无忧,家里有很大的园子,而她最喜欢的就是在园子里探索,最喜欢和她的祖父一起玩儿。

左侧为汤唯版的萧红,右侧为真正的萧红

无数的下人,仆人围绕着她的家庭而生活。在大家一贫如洗的时候,萧红可以坐着人力车出去玩儿。在家家户户起早贪黑挣命的时候,萧红能够开心的自在玩耍。

她的父母在《呼兰河传》中很少提及,几乎没给我留下任何印象。萧红就算是善良,也无法帮到任何人。只能看着悲剧在那里一场场的上演。这或许是她后来逃离家庭参与革命的根本原因,因为她发现不改变这个社会的面貌,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像团圆媳妇一样凄惨的死去,死于人心的冷漠,死于社会的愚昧,死于人们的冷血!

抗日战争

03 团圆媳妇之死

团圆媳妇是类似童养媳的存在,她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婆婆家养着,稍有违逆就要挨揍,不听话要挨揍,听话也要挨揍,一个活泼可爱的姑娘最后被活活折磨致死。当时农村盛行的迷信就令人不寒而栗,不找医生,只用歹毒可恨的偏方,如驱邪,如用开水烫,用扁担打,吊在梁上打(以前的房子有木头梁子,然后把人吊在上面打),用烧红的烙铁烙,你看看这哪里是人的生活,这待遇连禽兽也不如。杀猪也只是一两刀的事儿,一个孩子就被这么活活的折腾死。萧红的白描笔法读来令人震惊令人害怕,同时也对那个封建迷信的社会几乎绝望。有时候恨不得说一声,砸碎那个旧世界的一切才好!我的笔调永远写不来萧红的文字,摘录如下:

大孙子媳妇还没有说完,大娘婆婆就接着说:

“她来到我家,我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可是我也打过她,那是我要给她一个下马威。我只打了她一个多月,虽然说我打得狠了一点,可是不狠那能够规矩出一个好人来。我也是不愿意狠打她的,打得连喊带叫的,我是为她着想,不打得狠一点,她是不能够中用的。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让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打得是着点狠了,打昏过去了。可是只昏了一袋烟的工夫,就用冷水把她浇过来了。是打狠了一点,全身也都打青了,也还出了点血。可是立刻就打了鸡蛋青子给她擦上了。也没有肿得怎样高,也就是十天半月地就好了。

这孩子,嘴也是特别硬,我一打她,她就说她要回家。我就问她:“哪儿是你的家?这儿不就是你的家吗?”她可就偏不这样说。她说回她的家。我一听就更生气。人在气头上还管得了这个那个,因此我也用烧红过的烙铁烙过她的脚心。谁知道来,也许是我把她打掉了魂啦,也许是我把她吓掉了魂啦,她一说她要回家,我不用打她,我就说看你回家,我用索练子把你锁起来。

P80《呼兰河传》萧红

这段是团圆媳妇遭到的毒打。但还有比这更惨的。后面又以治病的名义,将一个孩子彻底毁灭。而做出这些恶的人还认为自己是好人,应该死后去天堂享清福。人世间最可怕不是一个孩子遭到毒打而毁灭,而是这个打人的恶人还一心以为自己是个好人。

如果人心无有长进,那么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又有什么用处。《呼兰河传》成书于1940年,而这几乎是民国的整体缩影。大城市革命热火朝天,乡村里仍旧是一贫如洗,没有一丝生气。人们活着就像是一只只麻木的禽兽,看着别人的残忍而让自己得到享受。

愚昧无知是那个时候没有受到教育的人民的通病!每个人都一样的麻木不仁,一样的以别人的痛苦为乐!鲁迅先生《祝福》中祥林嫂丧子的故事儿就是那些邻居一个个的咀嚼的笑料,等到这个笑料嚼烂了,目光会迅速转到下一个悲剧上去。祥林嫂以为那是同情,其实那不过是取乐而已。

人类这种四足无毛的动物,残忍起来比最凶残的野兽都可怕。

而团圆媳妇死在被烧开的水中,和以前引君入瓮的人的死法几乎一样,只不过一个死于高温,一个死于被开水烫死。

辛亥革命

04 萧红的笔与抗日战争

萧红的笔极其有战斗力,仅仅在《呼兰河传》中表现的团圆媳妇一幕就让人永远无法忘怀,就像是用刀子扎到你的心里,然后再使劲儿扒拉!豁开一个巨大的豁口!

在《旷野的呼喊》中,萧红描写了一个对儿夫妻,他们日夜盼望着被日本鬼子抓去修铁道的能够回来。全家离散的悲剧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无数家庭的一个缩影。他们受的罪无数人都在遭受。

抗日战争

在《朦胧的期待》中,李妈的儿子参加了抗日的队伍,但是一直没有回来,没有消息,日夜盼望。

在《孩子的演讲》中,一个叫王根的孩子发表着不成腔调的演讲,我的家人被鬼子杀害,是你们养我长大,我也要抗战,我要打打鬼子……

在《逃难》中,何南生的慌乱以及到处的炮弹袭击让每个人都怀疑自己能否见到第二天的太阳。此外还有摆渡船的船老大,当兵的小年轻,盗墓者与他的孙子,林姑娘和她的妈妈以及其它的无数的人,构成了这场抗日战争中的的整体的人民群像。

抗日战争

萧红的笔非常老辣,她不喜欢修饰,只用最简单的话语去描述。团圆媳妇里面那段人们的控诉简直就像有人在你耳边说话一样,生动真实。

萧红像一个画家,不加修饰的将他们全部画下来。不说一个惨字,而惨无人道尽在对团圆媳妇的无限折磨之中!不说一句抗日的艰辛,但是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大地上所有家庭的苦难描述的淋漓尽致。她的这组短文比很多书都要好都要透彻的表现出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大地上的伤痕累累和人民的无尽苦难。

老人、孩子、男人、女人无一幸免,无一不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整个中国大地都饱受着这种摧残。

因此萧红虽然年轻,但是她短短的一生却比无数的人都活得有意义,为无数的无名人士发声,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苦难。就像那个被折磨致死的团圆媳妇,虽然没有名字,但是那个时候被欺负的被虐待的童养媳妇又何止这一个呢?

05 历史的纪念

萧红短短的一生,无论是其抗争还是其精神,还是其文艺都给人以震惊的印象,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名副其实!

仅以此文纪念永远的萧红!

汤唯版的萧红

参考文献

萧红,呼兰河传[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5(9):1-304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