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文扬如果你认识一位境外通讯工程师,那么你或许有幸会看到他们收藏的一沓厚厚的飞机票。“一年365天,几乎有一半时间都在海外出差。”2月27日,刚回国不久的丁明磊对经济观察报说,2018年出差强度最大的同事,甚至达到了270多天的战绩。
丁明磊是一位工程类的通讯工程师,在空中“飞来飞去”已有七年时间。他所在的爱讯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全球建立数据中心,专门为出海企业、政府机关做跨境的海外基础网络和信息化平台建设提供IT技术服务,客户涵盖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中铁、中交等企业和新华社等机构。
近年来,出于对企业数据安全性的考虑,出海企业希望在海外建立自己的专网,作为通讯工程师的丁明磊及同事们则是为这些企业提供服务的排头兵。他们往往常驻海外,在各个国家之间穿梭,执行例如维护设备、排查故障、建设地面通信站等工程任务。
中国的服务贸易企业,特别是信息技术类服务贸易企业正在抓住机遇,蓬勃发展。据商务部1月21日数据,随着“中国服务”国家品牌影响力的逐步提升,我国服务出口能力明显增强,2018年1-11月服务出口增速快于进口增速4.7个百分点,规模再创历史新高;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7777.1亿元,同比增长26.2%。
业务增长
与去年相比,丁明磊感受到了公司业务的增长——他所在的工程部正在招聘新员工。“去年只有16个人,现在已经有20个人,还是感觉忙不过来。”
一个工程师的成长需要时间和耐心。首先需要具备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进入公司后,在高级工程师的带领下逐渐熟悉业务,从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一步一步,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慢慢成为独当一面的资深工程师。如果面向境外业务,那么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若熟悉法语、西班牙语等则更是不可多得的加分项。
工程师们还需要耐得住寂寞。在非洲,空闲时间比较充裕——非洲人没有加班的习惯,中国人也连带着放假了。大多数的时间里,出于安全的考虑,像丁明磊这样的外派工程师们只能在所住的酒店或者宿舍小范围锻炼身体,跑跑步。唯一的娱乐活动是他自己安装的中文电视,看看国家动态,或者跟家人视频。
由于业务的扩大,整个公司的结构也在调整,类似丁明磊这样的资深工程师已经获得了晋升,承担起公司副总的职责。一个月前,他刚从法国和意大利回来,10天时间,飞了6个航段。在那里,他拜访了一些当地卫星公司和大型数据中心,以增进交流、拓宽业务。
此前,丁明磊所在的公司将非洲和亚洲定位为主要市场,中国企业则是他们的主要客户,其中不乏大型央企。在非洲,企业所需的跨国专线、卫星上网业务属于基础网络,这在当地成为出海企业的刚需。大中型的出海企业对于信息化要求非常迫切;同时,他们也考虑如何共享线路,降低成本。丁明磊所在的企业要做的就是在海外建设统一的数据中心,建设一个大带宽的专线,按需分类,以满足客户要求。
除此之外,工程师们还需要负责不断扩大的海外客户售后运营的工作,这需要更多技术过硬的资深工程师。比如去年,他们部门的十几个工程师就对乌干达、刚果金、几内亚等20多个非洲国家的设备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维护巡检工作,检查通信专线、卫星等设备。
现在,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香港作为通信门户,也为这类信息服务企业提供了联通全球资源的支点。
新的动向
新的动向是,面向非洲的信息服务贸易市场正在逐渐向美洲扩展。去年,丁明磊那位出差了270多天的同事,把公司的数据中心建到了美国。这意味着,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阿根廷这些国家都有了互联互通的专线。
从北京到美洲某个国家的中间经历了很多的环节。在大陆地区,需要与三大运营商(电信、联通、移动)合作,传输到香港进行连接,从香港再到美洲各国。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找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的运营商和代理商进行合作,使用他们的光缆。合作过程中,基本不涉及政府因素,大多通过商业合同进行合作。仅一个项目,就需要接触大大小小十几家企业进行采购。“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生态链,发挥各自的作用,我们来设计网络、提供服务、后续维护。”丁明磊说。
一条新线路的开辟背后可能体现着市场的变化,这也意味着,可能有更多的中国出海企业也在向美洲进发。丁明磊对经济观察报介绍,他们是根据客户需求走的,客户到哪里,他们就要到哪里。
此外,在通信工程上,依然有很多亟待发展的空间。丁明磊说,在技术上要保证专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企业业务除了基础网络建设,也需要往上层应用上拓展,来解决客户具体问题;此外,他们已经采用SD-WAN、CDN,虚拟化、自动化运维等最新IT技术搭建业务平台,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