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日题材的影视,一直是被赋予了科幻色彩的,诸如手撕鬼子、隔空秒人、子弹拐弯、手榴弹炸飞机等场景不胜枚举。所以一直以来无论是相关的电影还是电视剧都饱受吐槽。但是宁浩的《黄金大劫案》另辟蹊径,以一次黄金盗窃案为切入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虽然在2012年上映时,上座率并不是太好,但现在回过头来,这无疑是被低估的一部战争喜剧。
《黄金大劫案》以日本控制下的伪满洲国时代的东北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街头小混混民族意识觉醒的故事。小东北在阴差阳错之下,加入了当时反抗日本的统治的爱国组织“救国会”,“救国会”的目的是劫取当时日本人手中的八吨黄金,因为这些黄金是日本人计划到意大利购买军火之用。
本来夺取计划已经成功,但眼里只有金钱的小东北被日本军官所欺骗,出卖了同伴,救国会被陷入危险中,幸得小东北父亲金镖十三郎出手相救,而黄金被送入重兵把守的金库中。在老爸为救革命人士重伤身亡后,小混混被仇恨所蒙蔽,独入虎穴报仇雪恨,却再一次连累了救国会,导致救国会同伴全部被杀害。最终小东北觉醒,联合土匪灭掉交易日本军官,用王水熔了黄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作为一部喜剧电影,故事并不复杂。我想当时不受观众待见的原因大概有这几点。
首先在于情节上从喜剧过渡到悲剧的不自然。电影前半段从人物的对话和行为表现都呈现出强烈的喜剧色彩,电影的后半段从金镖十三郎为救人中弹身亡后,电影基调已经走向凄凉,但是配乐已及人物表现却依然强行往喜剧方向靠。
其次是电影剧情和宁浩其他电影相比,极度不科学,一班戏子的表演就能轻易骗过久经沙场的正规军;一块被炸弹炸飞的砖拍到人头,竟然只是晕过去;喜剧式的对话过于刻意,小东北民族意识的觉醒略显突兀等。
当然最重要的是结局过于悲剧,作为救国的革命人士竟然全军覆没?这对于深刻接受我军战无不胜的观众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但如果我们回电影的核心-电影所表达的内容。就会发现这确实是一部深刻的喜剧。
小东北的革命意识的觉醒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缩影。
一开始市侩的他只是想过上吃香喝辣的逍遥日子,所以一切向钱看齐。在无疑那大黄金的托运消息后,也只是想通过死乞白赖的参与多那些分成。于是暴富后的他毫无顾忌的招摇,面对日本人的利诱,他也抱有侥幸的幻想。在经历了丧父之痛后,怯懦的他因仇恨开始武装反抗。而在自己连累的救国会的同伴后,这种感情进一步深化为民族意识,彻底觉醒的他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再现了伪满洲时期东北的社会状况
陶虹饰演的芳蝶作为神秘剧组的大姐大,一直号称自己是大哥,其实是“救国会”头目;郭涛饰演的金镖十三郎作为参加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的元老代表着封建社会对抗西方列强痕迹的残留;范伟饰演的神父是西方教会的代表;顾茜茜和溥小彤是满清贵族遗留的大家闺秀。势单力薄的救国会只能长期暗中活动;义和团号称刀枪不入,面对真枪实弹依然无能为力;日本以强权压制教会要其参拜神社,毅然遭遇抵制;落魄的满清贵族在日本军官面前毫无尊严可言,宛如草芥……
爱情之花即便在乱世中毅然如鲜花般绽放
都说乱世无爱情,有情无良果,这便是小东北和顾茜茜感情的概括。白色恐怖大背景下,小混混和贵族大小姐再一次宴会上偶然相遇,而贵族小姐正好是执行任务目标的女儿,于是借机接近,从开始利用到暗生情愫再到因爱抛弃,最终在顾茜茜倒在血泊中时,这种感情得到了极致的表现。
特别是在最后的一个镜头,已经走上了革命道路的小东北在电影屏幕中看到了顾茜茜生前的表演时,那一深情的回眸与他目光相对,令之思绪百转千回,而电影也给出了另一种他们约定好坐船离开的场景,着实令人禁潸然泪下。
“他这是英雄啊!”
“算个屁啊,胳膊拧不过大腿,他是走了麦城了。”
“那走麦城的可是个大英雄啊”
……
在金镖十三郎倒下后,新旧革命完成了完美的交替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