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铁列车脱轨事故,坐火车哪个车厢更安全?

相信大家已经注意到了台铁出轨意外。

这是台铁近半世纪最严重的事故,就不描述具体怎么惨了。

痛定思痛,当务之急该问的问题是,哪里出了问题?

有人说是工程车司机的错,也就是那位把车停在坡上的司机过失。他成了要背锅的“临时工”。

工程车是台铁管理局发包的边坡维护工程,根据岛内相关文件,特别是《政府采购法》里面说到,“机关工程采购,应明确订立厂商执行质量管理、施工安全责任,对重点项目,订立检查程序和检验标准”。

看这次事故现场,工地距离铁轨如此接近,就在隧道口附近,这种位置潜伏险情,是对安全要求的巨大藐视。

有网友提了一个细节,就是肇事的工程车,不仅是手刹没拉好,还有在坡道上,轮胎下面没有放任何能防止车辆移动的东西。

有些地方,比如在日本,卡车、货车只要停车,一定要放“轮挡”卡住轮胎,防止移动。

另外,也有很多讨论,到底坐在车厢什么位置更安全?

事故的撞击形式有很多种,包含追尾、正面相撞、侧面相撞等,每一种冲击对车厢的影响都不同。

所以基本上就是概率问题,很难赌,坐哪里更安全,应该都是一样的。

相对于车厢位置,乘客在车内的“乘车姿势”更重要。

尽量不要站着,火车行驶时,尽量保持常坐姿,就能在事故发生时有比较好的重心,降低伤害。

另外,关于火车是否需系安全带,平心而论,铁路相对其他地面交通工具,已经比较安全,如果系安全带,可能会会妨碍逃生。

悲剧已经发生,责任区怎么划分?

如果打官司的话,检方必定会翻出来工程的发包细节,各责任区段,不会只有承包商或顾问公司的责任。

“事故责任链”里头,台铁跑不掉的。

台铁列车的声誉经不起折腾,已经连续发生特重大安全事故,

2018年台铁普悠玛,18人、212人伤,事故发生开始,就把矛头指向司机,忽略台铁内部的管理。

台铁松动的不只是几枚螺丝那么简单,肯定是整个组件坏了,系统出了大问题,零部件系统和管理系统。

近几年,台湾海上、陆地、空中频繁出事。

事出有因,每年要大量花钱购买根本不必要的东西,如果把这些心思和金钱,都花在老旧设施投资改造和系统整改上呢?

会不会能改进安全。

蔡英文针对事故说了一个词,叫说“遗憾”。

如果我对汉语理解没错的话,遗憾一词,通常表达对身外事的一种不满意,很少听到“我对自己的重大错失、决策很遗憾”这类表述吧?

把责任推给工程车司机和有关公司,然后找几个官员出来鞠躬、道歉、检讨、汲取教训,总能大事化小。

越往上查,需要担责的官员级别越高。

号称“蔡英文接班人之一”的交通部门首长林佳龙,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

林佳龙说,普悠玛列车事故事发迄今不到三年,尽管全力重启调查、扩大追责、但改革速度和成果是不够的,“我有责任,也该负责”。

但他也强调现在抢救第一,不会在此时一走了之。

对林佳龙说法,赵少康批评,不能每次都“混过去”,总要有大官负责给受难者及家属交代,林佳龙必须立刻下台,不能用“不会也不能在此时一走了之”搪塞,苏贞昌也要负该负的政治责任。

另外,补充一个细节,蔡英文事后讲话,竟然在读稿。

出了这么大事,表达哀悼真的一定要读稿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