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旅游高峰刚过,仙居县溪港乡的“共富工坊”忙碌了起来。帽子、彩灯、玩偶……工坊内,近20名村民正埋头赶制出口订单。
“开着民宿,最离不开人,但是淡旺季明显,往常这时候闲在家居多。现在有了工坊,手脚麻利点,每月收入能多3000多元。”国庆假期刚忙完民宿生意,村民吕月娥又马不停蹄来到“共富工坊”,在家门口打点零工,就把钱赚了。
仙居县溪港乡“山水涧”巾帼共富工坊
对于偏远山村的村民来说,“共富工坊”为致富增收添渠道。2022年以来,台州持续推动“共富工坊”建设。一座座“共富工坊”,通过党建引领,在山村间落地、成长,村企联动中激活农村剩余劳动力,也降低了关联企业的成本,推动农村产业提升、农民增收提速。
3年以来,“共富工坊”在台州遍地开花,达1527家。如何让“共富工坊”发挥更大作用?台州在模式优化、体系变革、能级提升等方面不断探索。
台州温岭吉园果蔬共富工坊农户在育苗基地里筛选优质菜苗。(资料图片)
建章立制,明确工坊运行管理要求。随着“共富工坊”数量增多,其类型也从基础的来料加工、定向招工为主,增加了产业赋能、农旅融合、电商直播、品牌带动等新模式。为适应各种模式管理,去年10月台州为“共富工坊”立法,出台全国首部“共富工坊”建设地方性法规《台州市共富工坊建设管理规定》和首个工坊建设运行地方标准,今年又研究制定安全规范、增技增收、利益联结3个专项工作指引,让“共富工坊”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细看管理规定,“共富工坊”整体效能成为重要指标。台州建立“共富工坊”星级评定和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实行“上星”“摘星”动态调整,确保了工坊的整体效能。被评定为三星级“共富工坊”后,玉环香农生物“共富工坊”负责人李赋腾感觉“责任更重了”。“在保持产出效益的基础上,工坊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帮助农户掌握菌菇种植技术。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工坊才能更‘活跃’。”他接下来的授课计划排得满满当当。
临海的“共富工坊”为许多人带来了创业创富的良机。
这也是台州当下探索“共富工坊”发展的一大亮点:既引才入坊,也以坊育才。以“三支队伍”建设为牵引,台州建立“技能+创业”平台,由实用技术人才、科技特派员、企业技术人员等专业力量“入坊教学”,将“共富工坊”打造成为人才实训基地,加快推动工坊从体力劳动增收向技能劳动增收转变。
在临海市白水洋豆腐工坊工作的杨丹已感受到变化。“没想到豆腐做得好,也能收获技能等级认定。这张豆制品制作工三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让我每月工资涨了200元。”杨丹把证书照片存在了手机里,碰上来工坊工作的新人,他教技术不藏私,还用自身经历告诉他们“练好技术,真能增收”。目前,台州专门面向工坊从业人员建立的技能评价体系,已累计实现工坊人员职业资格认定1338人次,打通职业成长、技能创富通道。
如今,“共富工坊”正探索更多样的合作发展模式,吸引各方力量参与共建工坊。国企参与布局建设工坊产品直营店、创新“共富合伙人”制度、建设区域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共富工坊”让产品“产得出”“产得好”,更“卖得好”。
“共富工坊”的使用场景,也变得更为多元。今年以来,台州在从业人员相对集中、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工坊,配套建设工坊食堂332家、暖心小屋109个,为从业人员和周边群众提供助餐、托育等生活服务,“一站式”解了群众家门口就业后顾之忧,全方位提升“共富工坊”治理效能。
如今,台州正加快推进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增收质效综合改革,为城乡共富提供重要动力。截至目前,台州各类“共富工坊”链接企业1259家,吸纳农民就业4.79万人,发放工资超14亿元,帮助关联企业降低用工成本13.7%,带动村集体增收达2.45亿元。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