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奔流文化·器物】宋人的精致生活,也在一只枕头里!
古人的美好生活③
▲磁州窑虎纹瓷枕 北宋明道元年
高14.4厘米,长32.4厘米,宽16.2厘米
某一段时间,很多人都把宋人羡慕得紧,羡慕他们最会生活,幸福感最强,过着如宋瓷一般精致素雅的日子。国力不是最强的,疆土不是最大的,没关系,对于不张扬但却彰显低调奢华气质的宋王朝,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创造的文化——“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一)
这件画有一只卧虎的枕头,材质为瓷,一幅《卧虎图》墨绘于枕面中心菱形开光内,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在青草、花卉正盛的时节,一只猛虎匍匐在地,身躯肥硕,结实有力,“丛林之王”的威猛之势在这只猛虎身上尽显无遗,让人一看就精神振奋。
说到枕头,中国古代最早的枕头是以天然石块制作的,之后又逐渐扩大到木、玉、铜、竹、瓷等材质。不过,历代流传下来数量最多的枕头则是瓷枕。
在古代,瓷枕曾是最为流行的枕头,其因釉色莹润,质坚清凉,是古人夏季最常用的驱暑乘凉寝具。有资料显示,中国人睡瓷枕的历史是从隋代开始的,唐代流行,宋代达到极盛,遍及大江南北。
凉快是凉快,可瓷枕终究是瓷做的,怎一个硬字了得。
枕着那么硬的枕头睡觉能舒服吗?经考证,古人对于瓷枕真正的使用方式并非直接将后脑勺枕于其上,而是把脖子枕在上面,凉爽之余,还可保持发髻不乱;或者以手支颐,斜靠在瓷枕上,亦是一种不错的休憩方式。据现在的医学解释,枕“硬”枕头,颈椎会更加前趋,对于治疗和预防颈椎病是大有好处的。
瓷枕的妙用远不止于此。一般瓷枕都会有一个小小的透气孔,这是为了防止烧制的时候瓷枕炸裂。有说民国时期人们为了更凉爽,还在瓷枕的透气孔里注入水。更妙的是,这个小孔在瓷枕图案中的位置被安排得极巧妙,如动物的眼珠、鼻孔,花朵的芯蕊等。至于虎形瓷枕,透气孔大都设在老虎的鼻孔处,真是妙不可言。
“耒阳得奇枕,状比猛兽姿。呀吻目睛转,中有机纽施。持须世所戒,羊质还可嗤。莫作邯郸想,曲肱吾所师。”从北宋刘挚的《虎枕》一诗中可以看到“虎形瓷枕”在宋代已然是瓷枕中的“爆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是威猛的象征,它镇守一方,具有极大的威慑力。同时,它也是正义、吉祥的化身,有辟邪去祟之功用。
早在东晋时期,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一《治卒魇寐不寤方第五》中,就有“又方以虎头枕尤佳”之说。《肘后备急方》其书名之意是可以常常备在肘后(带在身边)的“应急书”。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以“虎头枕”来“治卒魇寐不寤”。
有人说,在宋代,一个人精神上的自我完成,不是在内心深处隐秘进行,而是与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无缝衔接。就“磁州窑虎纹瓷枕”这样一件再寻常不过的枕头而言,它是宋人雅致生活的一个侧面。也恰是在如瓷枕一般简单的日常小细节中,我们看到了宋人对生活至深的爱与尊重。在这种爱与尊重中,宋人为我们今天的许多生活品位定了型。比如瓷,在这种物质中寄寓着宋人的精神与情感。
(二)
懂生活、懂美的宋人很讲究,一件家常瓷枕也讲究品牌。汝、官、哥、钧、定五大窑口的瓷器是宋瓷的另一个名字,它们也是宋瓷的“阳春白雪”。如“魁首汝窑”为赵宋皇室独重,尊贵可见。事实上,宋代瓷器烧造的繁荣也体现在民窑上,它们无疑是宋瓷的“下里巴人”,专门讲述宋代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史载,宋代的民窑有八大窑系,其中北方的四大窑系中最大的是磁州窑。磁州窑的发祥地是古磁州,即现在的河北省磁县。磁州窑的影响面很大,瓷品风格相似的窑场遍布北方中原地区,形成一个庞大的磁州窑系。
磁州窑造型优美,绘画手法娴熟,采用“白化妆”等独具特色的技法,是宋代北方民间瓷器的典范。它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创造了白地黑花、刻画花、窑变黑釉等新品种。与此同时,磁州窑还运用了数十种色彩装饰技法,将陶瓷技艺和美术糅合在一起,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官窑的单色釉局限,开启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且彩绘装饰纹样的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北宋社会中的文化、习俗、时尚等各个方面,具体呈现在瓷器上的有山水画、人物画、诗词歌赋、格言警句、花鸟鱼虫、珍禽野兽、日月星辰,还有很多反映人们日常生活场景的画面。
瓷枕在宋代风靡全国,在种类繁多的磁州窑器皿中,瓷枕亦是其中的佼佼者。据不完全统计,磁州窑烧制瓷枕的厂家有:“张家”“王家”“李家”“赵家”“刘家”“陈家”“常家”等,其中“张家”窑烧制瓷枕最早、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声誉最好,是磁州窑的“名牌”产品。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磁州窑虎纹瓷枕底部刻有“张家造”三字戳记,说明该瓷枕的制作者为当时磁州窑的张姓制瓷家族。
从目前考古发现看,磁州窑“张家造”枕出土很多,全国各大博物馆、文保机构收藏的“张家造”枕不下50件,时间跨度为300多年,其艺术生命力令人叹为观止。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磁州窑虎纹瓷枕带有“明道元年(1032年)”纪年,是目前发现的带有“张家造”纪年款瓷器中时间最早的一件,对于研究磁州窑瓷工艺特别是“张家造”制瓷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三)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连枝牡丹、山竹、青草,还有那一只卧虎……瞅到这件磁州窑虎纹瓷枕的一瞬,脑海里莫名地就蹦出了这8个字。
除《卧虎图》之外,这件瓷枕枕面中心还有16字的题款:“明道元年巧月造,青山道人醉笔于沙阳。”
青山道人是谁?现在已不得而知,也许他是个有文化的烧瓷工,从字体刚健有力、功力浑厚的16字题款中多少就能看出些端倪。宋代是个文人社会,在这个弥漫着浓郁的文人气息的王朝,大概最不稀缺的就是文人。有史料显示,北宋时期的磁州窑里就有不少文人出身的瓷工,多是因科举未果而以烧瓷为生的。所以,在当时民窑出品的瓷枕上见到诗词歌赋、山水人物画什么的,也不足为奇。
关于瓷枕,还有一个最著名的故事——黄粱一梦。
说是有一个书生,姓卢,人称卢生。上京赶考,途中落脚于邯郸投宿时遇到了一个叫吕翁的道士,便向吕翁感慨人生的穷困潦倒。吕翁听后,就微笑着从自己的行囊中拿出一件两端有孔的青瓷长方枕头递给卢生,并告诉卢生晚上枕着瓷枕睡觉,一定会做个称心如意的梦。卢生也毫不客气,接过瓷枕倒头就睡。恰当时天色已晚,客店主人开始煮黄米饭。
在睡梦中,卢生回家了,几个月后便娶了一位漂亮妻子,钱也多了起来。不久他又中了进士,然后步步高升做了节度使,立了军功又擢升为宰相。他生有5个儿子,个个都做了官,取得了功名;还有十几个孙子,他的家族成为天下第一大家族,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80多岁时他得了重病,十分痛苦,眼看就要死了,突然惊醒,才知是一场梦。
卢生梦醒时,店主煮的黄米饭还未熟。卢生感到十分奇怪,便说:“这难道是场梦?"吕翁听了便说:“人生的归向,不也是这样吗?”坊间有说,经此黄粱一梦,那位卢生似大彻大悟了,不再进京赶考,反而进山修行去了。
“黄粱一梦”是个唐朝的故事,那千百年以来是否也有人枕着这件磁州窑虎纹瓷枕做过同样的“黄粱一梦”呢?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雷媛 荆雯
(奔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