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5G、云计算、大数据成为当今热词,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何使科技真正融入教育,让“科技+教育”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方面的作用最大化?
海亮科技集团依托世界500强企业海亮集团旗下教育服务板块近30年发展历程与全产业教育资源沉淀,以教育基因驱动,始终立足一线教学场景,了解学校、扎根学校、服务学校,提供真正解决教育痛点的解决方案。集团荟萃众多教育管理实践名校长、教学创新实践名教师、资深教育研究学者,组建专家委员会。作为海亮科技的“智囊团”,他们将数十年教育智慧倾囊相授,深度参与调研、设计、交付、咨询等产品服务全过程,让产品真正“生于校园,长于校园”,让科技与教育真正融合,协助县域教育质量提升。
本期访谈特邀专家委员会主席兼命题评价中心主任周菊芳校长,听她畅谈县域振兴、科技兴教、命题研究等时代课题,讲述她在海亮科技赓续教育情怀,共享35载教育经验,携手专家团队、科研人才及一线学校,做最懂学校的教育产品,将产品用到学校最需要的地方。
【访谈摘要】
1、在教育体制内,您是赫赫有名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想请您先介绍一下过往履历。同时大家肯定也很想知道,是什么契机促使您在退休的年纪加入海亮科技?您觉得海亮科技最吸引您的是什么?
周菊芳:我的履历很简单,在教育系统浸润35年,11年半做高中语文老师,3年做初中副校长,20余年做初中校长,待过农村学校,城市学校,待过薄弱学校,也待过优质名校,35年来从未离开过语文教学第一线。虽然身上也曾有很多光环,但本质上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教育人。
加入海亮的原因,一是海亮的格局感动了我。最初收到海亮的邀请,还没决定是否去海亮前,与海亮教育科技服务集团总裁陈军伟博士有过一次交谈,那次谈话让我当场决定入职海亮。当时陈博士跟我谈了海亮教育转型的两个大战略,一个是乡村教育振兴,一个是一带一路。一个教育服务集团,能够把自己放在国家发展的大战略中,自觉担当起振兴中国乡村教育的责任,这让我感到海亮有自己的大格局,这个格局就是教育情怀,恰好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有教育情怀的人,与同路人同行,是愉快而有意义的。
二是弥补自己支教梦的一个遗憾。在我退休后的半年,绍兴越城区教体局曾联系我,想请我去贵州支教一年,帮助当地开展教育改革。但因为那年事务繁忙,很遗憾没能成行。海亮科技集团,它目前所做的事与乡村教育振兴战略最贴近,让我可以有机会与更多的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面对面,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学校、老师和学生,延续自己的教育梦、支教梦。
2、从体制内到民办企业,从学校一线到教育科技行业,您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和您之前做校长的经历有何不同?
周菊芳:最大的变化,就是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服务。过去在学校里也是为学生服务,这个服务其实是“教育”的代名词,姿态上可能“居高临下”多一点。而现在的服务,核心就是对方立场,对方需求,对方信任和对方认可。由此我也明白了海科服务的内涵,就是做真正懂教育的产品,做教育真正需要的产品,真正为教育为学校提供服务。
3、专家委员会荟萃众多教育管理实践名校长、教学创新实践名教师、资深教育研究学者,是海亮科技的智囊团。作为这个组织的领导者,您是如何一步步从0-1搭建专家委员会实践这一定位的?
周菊芳:我是2022年4月来海亮科技的。那时集团刚成立专家委员会,并将其定位为“智囊团”,目的是从教育专家的角度给海科产品把脉问诊,让科技与教育真正整合,为做最适合学校需要的教育产品做专业上的保驾护航。当时存在两个大问题,一是专家委员会人才储备较少,仅有的两个专家,一个远在山东潍纺一学校驻校指导,一个被派驻延安安塞高中任顾问。二是产品研发缺少整体思路框架,正在研发的几个产品虽然也与学校场景相关,但开发思路不是很清楚,产品间各自为政,缺少结构化的思维。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首先尽快了解海科的工作内容,特别是负责产品研发思路设计的学校管理研究院的工作内容,以确定委员会需要什么能力模块的专家,然后联合人资进行大范围的人才遴选工作,以充实所需的各路专家。短短一年,专家委员会直接拥有的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就已有20余人,形成了一个既有优质校长、学科名师,又有教研专家的学校研究专业化队伍。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利用自己几十年学校工作的经验与对教育的深度思考,提炼了学校发展的十大核心场景——“十大模块”,为产品开发作了思路上的顶层设计,提出了学校优质发展整体解决方案,设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105个。自从有了这个顶层设计,海科的产品研发就有了整体思路和准确的定位:开发什么产品,这个产品在学校建设中处于什么位置,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于学校发展有什么作用等;同时,这个由众多指标构成的顶层设计,每一个指标都指向学校的某一个场景,指标又呈结构化,对于开发产品的小伙伴全面了解学校场景与核心内容,从而使产品从设计的初始阶段起就切合学校真实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十大模块的顶层设计可根据学校情况变更或增删指标,指标体系也可以从三级变为四级或更多。短短一年多时间,海科就有了众多受学校欢迎的产品、甚至爆款。
4、作为智囊团,专家委员会最主要的职责就是为海亮科技的产品保驾护航。在产品论证研发到使用推广的过程中,咱们专家提供了哪些支撑?通过海科的这些产品和服务,切实帮助学校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个案例?
周菊芳:专家委员会对海科产品的专业支撑,表现在全过程中。我把专家委员会智囊团的作用定位为6个方面:学校场景的介绍者,产品方向的把握者,产品研发的指导者,产品落地的背书者,产品交付的协助者,产品迭代的护航者。
海亮的每一个产品,都有牵头专家领衔,凝聚着专家们的全身心付出。如在海亮自有学校全面使用的“鸿儒教研”这款产品,从设计思路开始,我和几位专家就全程参与。为让研发组找到产品的准确定位,我们给研发组提供了近20份各地教研院、学校的相关制度文件,介绍区域和学校教研工作中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学校痛点;在产品设计思路上,我们给研发组深度解读教研组工作的主要内容、形式和一般流程,提出产品的核心板块内容与主要功能建议;在产品进入研发阶段后,与研发组形成例会制度,及时了解产品研发进展情况,及时修正开发思路;当产品成型进入落地阶段,专家们又主动对接教育局、学校,为产品宣传背书,并助力交付运营部门给学校提供咨询服务。
目前“鸿儒教研”除了在海亮自有学校落地使用,还服务于全国各地的学校30余所,学校普遍的反馈是,这款数字化教研产品,重塑了教研结构,让教研突破了时空限制,提高了效率与质量,让教研流程更趋规范,校本教研资源沉淀变得简单易行。同时也让评价变得更科学合理。
5、专家委员会下设的命题评价中心,是在什么契机下成立的,主要开展哪些工作,优势在哪里?
周菊芳:命题评价中心是海亮深化教育服务的一个重要举措,它的成立标志着海亮教育对新课标的深度理解与教师培养的前瞻性布局,同时也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又一个重要赋能窗口。
评价中心的目标是两个,一个是为海亮培养一支自己的命题评价骨干队伍,二是为区域和学校提供高质量的试卷样本。目前评价中心拥有初高中14个学科的命题研究工作室,聘请了16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及命题研究专家作为工作室导师,聚集了来自海亮自有学校的近200优秀教师。成立一年来,举办了98次培养活动,形成了导师课程106门,学员微课程92个,为自有学校出统考卷53份,不少学员论文发表及获奖,或为学校及区域作命题方面的专题讲座等,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心最近也收到了外部一些研究命题资深企业的邀请,希望能寻找合作机会。
命题评价中心的优势,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工作室导师的专业程度很高,所有导师在命题方面都曾是当地的权威,多年组织或参加中考命题工作,或者多年参加国家、省级高考模拟卷的出卷工作,在命题培养的专业性和实操性上具有丰富的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二是工作室的“四融合培养模式”特别符合能力提升的规律,即在教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做,在做中提升,从而实现螺旋式上升。
6、对于专家委员会和命题评价中心的发展,您有什么样的规划和展望?
周菊芳:对未来的规划与展望,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为海亮科技的教育产品做成最懂学校、最符合学校场景、最能解决学校真实问题的产品,提供最强有力的专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