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炮射速防护都不如自行火炮 为什么不加强一下?

今天的文章本炮霸来谈谈卡车炮的事情。PCL-181卡车炮已经批量装备部队一段时间了,作为一个资深的炮党,本炮霸还没认真的解析过这门炮呢?

从目前的一些情况来看,人们对于卡车炮的定位存在着一些误解。所以,今天本炮霸对于PCL-181的解读,更多的是从定位入手。

为什么会有卡车炮?在过去打全面战争的年代,履带式自行火炮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王道。然而当作战环境发生变化之后,履带式自行火炮的地位开始发生了动摇。对于第一个吃卡车炮螃蟹的法国人来说,他们有大量的海外属地需要维持。之所以会搞卡车炮出来,是因为当海外属地发生冲突需要干涉的时候,用飞机运卡车炮过去要比用船运履带自行火炮方便的多。基于此目的,凯撒卡车炮一切以轻为主,减轻车重,少带弹药,把全重控制在20吨以内。也是因为轻的缘故,所以凯撒的防护和可持续作战能力非常的一般。由此很多人将卡车炮定位成了一个仅仅是为了快反,简单的将车和炮结合在一起的廉价货。在凯撒出现之后,各国开始普遍认识到卡车炮的价值。不过由于各国陆军部队的自身情况不同,所以其对于卡车炮的认识也各不相同。

对于和法国有着类似要求的国家来说,卡车炮的战略机动性自然是最吸引他们的地方。不过对于另外一些幅员不大,地理环境不才复杂且路网发达的国家来说,卡车炮整体的作战效能才是他们最看重的地方。他们需要一种能既能依托路网进行机动,作战效能又能接近履带自行火炮的东西,比如瑞典的弓箭手。这样的卡车炮性能出色,但价格自然也是不菲的。他们之于履带式自行火炮,最大的优势是轮式机动,摩托化行军,在日常训练和可维护性上比履带式自行火炮优秀。

性能出色的背后,技术以及设计妥协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弓箭手为了追求射速上的最大化,把弹药仓以及自动装填机构全部和火炮设计在了一起。如果采用其他卡车炮那样的驮载设计,重心太高,不利于炮车的机动。采用弓箭手那种车炮结合方式,重心是低了,但炮车又超长,不用绞接底盘的话机动性一样受影响。存在同样问题的,还有俄罗斯在2S35基础上研制的“卡车炮”以及塞尔维亚那一串儿。他们只是在搞自动火炮的轮式变体,所看重的只是轮式机动相较于履带式机动的那么一丁点便利。

对于一些幅员辽阔的国家,地理环境多样的大国来说,卡车炮的定位是非常复杂的。

首先、他们有大量的牵引炮需要淘汰,所以卡车炮的成本不能太高。

其次、他们在纠结是否要像凯撒一样有超强的战略机动性,但是又不想防护和持续作战能力像凯撒那么差。

第三、自身的潜在作战对象和地理环境决定了甭管卡车炮怎么进行空运,之后仍然需要长距离的公路机动开赴作战地域。

因此,这类国家的卡车炮对于防护和持续作战能力要高于凯撒,同时又因为成本的原因,又不能像弓箭手那样搞的太复杂。如果抛开中国的话,法国人的凯撒II代是最理想的选择,28吨的炮重比一代重了8吨多,防护和持续作战能力上都比一代有很大的提高,并且为了提升射速,减少装填手的劳动强度,专门设计了抓弹臂和弹药双输弹机。然而如果我们把需求具体到中国,我们就发现凯撒II代也是不理想的。为了考虑一些崎岖公路的通过性,我们不能让卡车炮底盘太长,最好炮的长度就是车的最大长度。因此我们选择的是6X6底盘,为了在6X6底盘上同时满足装甲防护和持续作战能力的问题,其布局是精心设计的。其实我们通过照片就能看出来,181卡车炮的设计实在是太紧凑了,实在是没有地方布置像凯撒II那样的抓弹臂了。其实181与凯撒II相比,射速并没有差到哪去,一样的4~6发射速,只不过凯撒II搞15秒3发的爆发射速比较容易,但是持续射速两者是没什么太大区别的。关于凯撒II的双输弹机,弹药都用一个的话,火炮装填一发输弹机得动作两次有些影响射速;如果只是弹用的话,又因为炮太高,人工装药够不着。对于181则没有这样的困扰,炮比凯撒低多了,弹丸用输弹机装填,而药筒直接人工用棍子推进去就完事儿了。

总之,181的出现是极大的解决了我军大问题的。精简设计,将成本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范围之内,便于大批量的淘汰牵引炮;注重防护和持续作战能力,具有与强敌高强度对抗的能力;设计紧凑,符合东方人的人机功效和突出在复杂地理条件下的机动性。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26.5吨不是太重,如果非要空运,运20还是可以运两门的。

关于181之后我国的卡车炮该如何发展,本炮霸是这样以为的。对于卡车炮的自动化程度大可不必苛求,卡车炮解决机动替代牵引炮就好,自动化程度,射速什么的,完全可以丢给自行炮来解决。新一代自行火炮将采用类似AGM一样的无人炮塔,射速和自动化程度都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并且底盘方面采用全新的设计,机动性能将有很大的提高,并且通过模块化设计,这样的无人炮塔一样可以装载经过改进的轮式底盘之上,组成全新的轮式自行火炮。有了这些之后,卡车炮再搞高大全就没什么意义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