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出完美街景 第1243讲?

街头时尚、都市建筑、妙趣横生的细节、戏剧性的画面、绚丽的夜景,都是我们捕捉的目标!街拍要求我们更加熟悉自己手中的相机,目光尖锐、视角独特,以迅捷的反应记录真实生活!

1.选择制高点俯拍大场景

选择制高点俯拍,有利于表现建筑的空间、层次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场景非常宏大。由于建筑物具有不可移动性,选择拍摄位置对于画面效果的表现有着很大的影响。

想要表现宏大的场景,最佳的方式是选择制高点俯视拍摄。可以登上电视塔这样的整座城市的制高点,也可以通过高楼大厦的窗口拍摄。这样的视角有利于表现建筑的空间、层次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在拍摄时,要注意使用小光圈,清晰地表现远近的建筑细节。

2.广角镜头纳入更多的环境

采用广角镜头甚至鱼眼镜头拍摄,能够纳入更多的环境,轻松表现建筑的空间感和延伸感。

广角镜头是指镜头焦距在24mm~35mm之间的镜头,用广角镜头拍摄,能够将视野中的建筑完全呈现在画面上,轻松表现建筑的空间感和延伸感,非常适合表现建筑宏大的气势。另外,也可以使用16mm甚至焦距更短的鱼眼镜头,通过夸张变形,产生戏剧性的效果。

3.发掘线条中的形式美

以对称构图将线条优美的桥梁安排在前景中,不但增强了画面的线条美和层次感,并且能够很好地起到集中观众视线的作用。

拍摄建筑要注意观察和发掘线条的韵律和美感。在构图中应尽可能充分利用线条的形式美, 增强画面的纵深感,突出被摄主体,从而提高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4.用前景增加视觉趣味

以富有季节性的花草树木做前景,可以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渲染季节气氛,有力地烘托主题。

拍摄建筑时,想要避免画面表现过于直白,最佳的方式是用前景衬托主题。可以围绕建筑四周走走,把树木、花草、雕塑等纳入前景。不但能够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还能起到平衡画面、突出主体的作用。例如以富有季节性的花草树木做前景,可以渲染季节气氛,这样的前景对主题是有力的烘托。

5.搭建画框集中视线

以路边的围栏搭建画框,拱形的线条让画面富于变化,透过这个“框”去观察建筑,起到集中观众视线的作用。同时,虚化的画框也很好地增强了画面的纵深感。

利用门廊搭建画框,强烈的明暗对比加深了观众对主体建筑的视觉印象。

拍摄建筑时,周围杂乱的环境会干扰、分散观众的视线,如果单独拍摄建筑又会显得直白、单调。除了前面介绍的纳入前景,寻找一个能够排除杂乱环境干扰的天然画框,也能够集中观众的注意力。树木、通道、门、窗户等都是常用的画框。优秀的画框一般是通过形状、色彩、对比以及自然的前后关系等来完成对被摄主体构图的辅助。

6.用仰拍表现建筑的高大

采用广角镜头低角度仰拍,大楼仿佛直插云霄,向上汇聚的线条表现出强烈的空间感。

想要表现建筑的高大雄伟,仰拍是最佳选择。由于仰视拍摄时拍摄点低于拍摄对象,镜头向上仰起,常常会使地平线处于画面之外。而背景中的天空占据画面相当大的面积,夸张了被摄对象,使其具有巍峨之势。

如果配合广角镜头拍摄,由于透视关系,建筑会变得下宽上窄,近大远小,给人一种挺拔直立,刺破青天的视觉效果。以这样的方法拍摄时,要注意使用小光圈拍出建筑清晰的线条和层次感。

7.用剪影强化建筑的轮廓

日出、日落的光影和色彩能够很好地渲染画面气氛,轮廓鲜明的剪影让画面显得简洁而有力度。

拍摄建筑还可以用剪影方式突出建筑的轮廓和线条。选择日出、日落的时段,针对天空亮度均匀的区域测光,然后锁定曝光值重新构图拍摄。日出、日落的光影和色彩能够很好地渲染画面气氛。轮廓鲜明的剪影让画面显得简洁而有力度。

8.运用倒影增添感染力

倒影使建筑得以延伸、重复,带来画面的变化和朦胧美,增添画面的感染力。

无论是拍摄建筑还是风光,周围有水景时,要特别注意倒影的运用。倒影可以使建筑得以延伸、重复,扩大画面的表现范围。同时,带来画面的变化和朦胧美,为画面增添感染力并带来视觉快感。

9.用长焦镜头刻画细节

建筑的细节能够带给观众更加直观、真实的感受。你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取景范围,以组图的形式将它呈现在观众眼前。

每一栋建筑都有着它独特的细节之美,无论是色彩、线条还是精美的雕刻,都是值得纳入镜头的画面。因此,除了拍摄建筑整体的外形,还要注重用长焦镜头刻画细节。这些细节能够带给观众更加直观、真实的感受。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取景范围,以组图的形式将它呈现在观众眼前。

10.在特殊的天气中拍摄

雾中的建筑若隐若现,有着丰富的层次感和朦胧美,能调动起人们的好奇心。

遇到雾、雨、雪等“恶劣”的天气,很多人都会放弃拍摄,避免外出。其实,在这样的天气中往往能够拍摄到特别的照片。不论是大雾弥漫、狂风暴雨还是大雪纷飞,都会在画面上产生特别的环境气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11.拍摄代表地域特征的标志

拍摄街道的指示牌要注意纳入周围的环境,这幅作品采用对角线沟通,以延伸的曲线增强画面的活力,拓展观众的视线。

在都市的大街小巷中穿行时,只要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新鲜的。特别是代表地域特征的标志,比如门牌、街道的指示牌等。将它与周边的环境融合在一起,能够起到简介和说明的作用,整理照片和游记时,也便于你回忆和查找相片。

12.发掘特征鲜明的景物

一处小小的景观,将琴台路古风古韵的文化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

拍摄街景要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特征鲜明的景物。如成都的琴台路,古建筑密集、文化气息浓厚,当你发现了这座川剧装扮的雕塑,就一定不能错过。用广角镜头仰拍,纳入特征鲜明的背景,梨园古韵立即呈现在画面上。

13.在街景中寻找形式美

成都是一座悠闲的城市,当以对称构图、延伸的线条将街头舒适、整齐的桌椅纳入画面时,它静静地向观众呈现出老成都人的生活状态。

拍摄街头小景还要善于从线条、色彩中寻找形式美。水平线条可以使视线上下移动,产生开阔、伸延、舒展的效果;斜线条会使人感到从一端向另一端扩展或收缩,产生变化不定的感觉,富于动感;曲线线条流畅、舒展,使画面轻快活跃。在摄影中,色彩也是重要的设计元素,强烈的色彩往往能成为一个优秀构图的视觉中心。

拍摄街头小景时,讲究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把场景中的各种元素组合、搭配,就能为观众呈现一幅视觉效果更好的作品。

14.关注街头的人文景观

老成都的特点是悠闲的慢生活,院落代表着一种传统的休闲文化。

行走在悠长的巷子里,屋中有院,院中有树。藤椅、老者、悠闲的神态,把老城的生活鲜活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街景体现着一个城市最市井的民间文化,一些老街更是代表着城市往昔的缩影,一个记忆深处的符号。拍摄街头小景时,也要注意在画面中纳入人,把老城区市民化生活的场景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表现鲜活的生活气息。

15.慢速快门动中有静

设置为1/60秒~1/30秒的快门速度,对准拍摄主体半按快门,跟随他移动镜头,待主体移动到预定构图背景时,按下快门,并继续跟随主体移动相机。

只要画面上存在移动的主体,就能够拍出动静结合的效果。将拍摄模式设置为快门优先,设置1/30秒甚至更低的快门速度。保持相机稳定,按下快门键。在慢速快门下,移动的人群、车辆自然会富有动感,表现出都市人潮涌动,紧张忙碌的气氛。快门速度不同,动与静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表现需要调整快门速度。

16.呈现迷人的蓝调天空

在夜幕降临时采用“钨丝灯”白平衡拍摄,可以使天空呈现出迷人的蓝调色彩。

在拍摄夜景照片时要注意把握拍摄时机。在晴朗的日子里,天将黑未黑时是最理想的拍摄时段。这个时段大概有15分钟,天空中常常会呈现出醉人的蓝色,与夜晚的灯光交相辉映,如梦如幻。

在拍摄时,要使用三脚架、小光圈、低ISO,这样才能保持稳定并获得最佳的画质。更重要的是,将白平衡设置为钨丝灯模式,可以强化天空的蓝色,表现出更迷人的画面色彩。

17.表现车流动感的轨迹

使用1/10秒甚至更慢的快门速度拍摄,由于快门速度慢,而车流快,照片中的车流自然就变成了梦幻般的光轨。

车流的轨迹是城市夜景的必拍主题,在慢速快门下,车流划出的一道道光轨汇集在一起,如行云流水一般。拍摄车流,地点的选择非常重要。位置越高、视野越广,效果也越好。因此,可以选择在过街天桥或者高楼上拍摄。

最好在有红绿灯的路口拍摄,红灯会滞留大量机动车,一旦转换到绿灯,就会出现绚丽的车流。将相机设置为快门优先,使用1/10秒甚至更慢的快门速度拍摄, 使用三脚架、小光圈、低ISO,保持稳定拍摄。由于快门速度慢,而车流快,照片中的车流自然就变成了梦幻般的光轨。快门速度越慢,光轨也越长。

相机设置

1优化校准

一般使用“标准”就可以,建议将“标准”的锐度调+3,对比+1,饱和度+1,这样可以使照片“更锐”,拍人像时建议锐度调+4,风景建议锐度调+7。

2D-Lighting

关闭建议在大光比环境下使用高动态HDR,是按照不同曝光拍多张照片,再进行合成,效果要好的多,不过有可能会颜色失真。

3M档

如果你是出去旅游或者是要随时抓拍的情况,就尽量不要用M档了,改用A档,因为A档是光圈优先,你只用调整光圈,机器会自动调整快门速度达到Ev平衡,使你的照片很少欠爆过爆。

4测光

一般情况下,白天用范围或者中央评价测光就可以,夜晚最好用点测光。

5ISO

此值越大,快门就会越快,ISO提高一倍,快门就快一倍。但是噪点就会增加,白天400,室内1600-以上,夜晚6400都不会有太大问题,噪点控制还是很不错的!

6光圈

此值越大,所产生的光圈越小,那么光圈越大,说明光线能更多的到达cmos上,也就能得到更快的快门,光圈大一倍,快门也会快一倍。同时,大光圈,会得到浅景深,也就是说背景虚化越厉害。

另外,光圈的定义是建立在人眼是1.0的基础上计算的。一般来说,拍摄风景时,光圈都要在f8-f11之间,近景要f4左右。

7焦距

焦段越小,拍摄的画面场景越大,反之场景越小。同时,随着焦段的增加,景深越小,背景也更容易虚化。

拍摄技巧

1拍静止小东西的特写

拍静止的小东西的特写,如花、鸟、虫:用A档,光圈最好在f5.6或以下,焦距最好50以上,尽量在1m以内拍摄,使背景虚化!光线好的话,iso100,光线不好的话,iso最好400以内。

2拍人

基本都是使用较大的光圈(f5.6以内)、50mm以上的焦距,拍摄距离视全身、半身、大头照而定,使背景虚化,使用A档!光线好,iso100,光线不好,iso400以内。

3拍景

A档,使用适当的光圈,f8以上吧,焦距随便,但是,一般广角端都有畸变,酌情使用。

4拍夜景

上三脚架,M档,自定义白平衡或白炽灯,f8以上的光圈,小光圈可以使灯光出星光的效果;iso200以内,尽量使曝光时间加长,这样可以使一些无意走过的人从画面消失,不留下痕迹,净化场景。

5拍烟花

使用快门线,B快门,长时间曝光,可以拍出多烟花重叠的效果。

6拍运行的东西

光线好的情况:A档,光圈大小酌情处理;使用f8以上的光圈得到大景深效果,使用小光圈得到浅景深的效果;

想拍很有动感的效果,可以使用S档,快门1/30左右,对焦按快门的同时,镜头以合适的速度追着对象移动,会出很动感的效果。

光线不好的情况:只能酌情处理了,再加上使用追拍。

7拍流水或喷泉

使用S档,1/50左右的快门速度,可以拍出缎子的效果,使用较快的快门,可以拍出水滴的效果!

8夜间人像留影

上三脚架,调节白平衡,自动或自定义白平衡;iso100-400;A档,光圈f8左右,使用慢速同步闪光,后帘闪光模式;此时,闪光灯会闪两次,按下快门闪一次,曝光结束前会再闪一次,所以在闪两次前,人不要离开。这样拍出来可以使人物清晰,背景霓虹也很漂亮,不至于背景曝光不足而过暗。

9光圈优先技巧

1)不管拍啥.除非要保持安全快门,不然别开最大光圈拍。

2)拍风景请尽量使用F8——F11的光圈。

3)拍人物及静物特写可使用最大光圈缩1——2级之光圈。

4)安全快门请尽量控制在焦距倒数以上.广角端快门也要在1/30秒以上比较保险.若快门不足请提高光圈或ISO。

10测光方式

1)测光不要对着天空,不要对着最暗的地方.要去抓中间值。

2)依照你拍的题材,善用测光模式(权衡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

3)若遇到测光抓不准的时候,请对身边灰色的东西曝光锁定后再来拍摄。

4)尽量别对白色或黑色物体测光,不然就请记得黑要减EV、白要加EV。EV 即曝光补偿,曝光补偿也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

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如果照片过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过亮,要减小EV值,EV值每减小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

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很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

由于相机的快门时间或光圈大小是有限的,因此并非总是能达到2EV的调整范围,因此曝光补偿也不是万能的,在过于暗的环境下仍然可能曝光不足,此时要考虑配合闪光灯或增加相机的ISO感光灵敏度来提高画面亮度。一般的说,景物亮度对比越小,曝光越准确,反之则偏差加大。

首先,我们需要界定摄影师这个概念。

摄影师现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界定比较模糊,定义也很宽泛,有的情况下我们管以摄影为职业或者以摄影为专业的人叫摄影师。但是现在摄影的普及化发展,有的情况下如果你有一台相机,甚至是手机,在拍摄的时候也会被称为摄影师。我们先不考虑什么条件下才能被称为摄影师,而是我们需要认清一个情况,就是现在的摄影技术都是建立在电子和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数字摄影,而拍摄照片这个过程,只是数字摄影整个流程的一个环节而非全部。如果你希望能够系统掌握数字摄影,称为更加有专业能力的能够被称为专业性更高的,或者是爱好摄影程度更高的摄影师的话,你就需要掌握PS的使用,因为PS是数字摄影后期调整和处理的重要工具,这个工具也不限于PS一种。

其次,摄影师为什么还要懂后期?

看了上面的描述,有些同学可能会问了,摄影师拍照不就行了,甚至还有很多同学信仰“原片直出”等等概念。其实,不往远处说,就说摄影的上一个时代,胶片时代,一张好的摄影作品也是不存在拍摄结束就拉倒,原片直出就OK的事情。胶片时代的照片也需要后期制作,只不过制作的场景不在电脑上,而是在暗房中。进过暗房的同学们都知道,放大一张照片的过程也需要综合研判底片的“薄厚”,在曝光时候加光减光,控制影调和颗粒等等。这些复杂的程序也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放大处好照片也需要经验的积累。

那么我们今天的数码照片,是在数字成像原理上形成的,是像素和数据的结合,是光学技术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原来拍摄过程中的容易造成失误的环节都被技术避免,但是这不代表着可以省略后期制作环节。后期过程,可以对照片的光线,对比反差,色彩,质感等诸多条件进行综合调整,使作品照片质量更高,品质更完善。还有就是今天无论是相机还是专业的手机,都能够拍摄RAW文件照片,这个格式的照片就是所谓的电子底片,这个格式的图像就是想要最大限度的记录光线和色彩信息,从而让每个人能够在后期编辑的时候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调整的空间,保证画面的质量。这也是我们需要掌握数码摄影后期的重要原因。所有这些调整都依托于后期软件,PS就是可以后期调整照片的重要软件,也是最好用,最专业的软件。它可以从数码照片数据的各个方面进行修整和调整,也可以制作创意性的图像设计。如果同学们只是掌握了前期拍摄而不懂后期PS修图,那就真的还是需要补课的。

第三,PS不只是换天换脸的工具。

很多没有使用过PS的同学可能对PS有个刻板印象,就是PS是对图片进行盖头画面,移花接木的工具,当年华南虎案件PS进去一只假老虎,都是用PS做的。其实,我们说的PS后期制作一方面有创意设计的功能,PS是可以进行增添,修改和置换的功能的。但是我们也要清楚,PS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调整照片细节和照片品质的,PS里面的很多工具比如曲线,色阶、色相饱和度、可选颜色等等工具都是可以针对照片色彩色调影调等品质调整的工具,就好比在胶片时代的暗房后期制作。所以我们需要掌握PS。

第四,万事无绝对,也确实有可能有不掌握PS的摄影师。

在摄影中又一个领域或者说分支,就是艺术摄影,或者说是以摄影为手段进行艺术创作的摄影师。这类摄影师有些人不使用PS,更具体点说,就是他们连相机都不使用。什么意思呢?不用相机是怎么拍摄?其实,这些艺术创作类型的摄影师有时候跟电影导演很相似,他们只负责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或者说形成书面计划,而具体的摄影执行和后期处理有专业的人士帮助进行,当然这个作品的创作者,还是艺术家本人。这个可能有些超出有些同学的理解,举个例子。美国艺术家格里高利·克鲁德逊,他的作品被称为执导型摄影,因为每一次拍摄都要像剧组一样协调演员、设备、拍摄、后期等等条件进行拍摄,跟剧组工作一样。而拍摄,后期则全部是由拍摄小组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换个角度来看可能艺术家本人既不使用相机,不使用后期PS,然而也拍摄出了杰出的艺术作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