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房产报道 近日,房地产企业陆续交出了2025年首份成绩单——1月销售业绩和拿地成果。
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榜单显示,今年1月销售金额百亿以上的房企数量由7家变为5家,“塔尖”格局更为稳固。
其中,保利发展(销售180亿元、同比降11.3%),中海地产(销售120亿元、同比增14.4%),华润置地(销售116亿元、同比增1.6%)依然稳居前三位。
在土地市场,主力依然是上述头部房企,中海开年以来的表现尤为抢眼。
1月16日中海“一日双城拿地”,分别在北京、深圳斥资70.73亿元扩储,被称为2025年土地市场回暖趋势的“首批鸣枪者”。春节前后,多个城市土拍市场出现“开门红”,背后也涌现的是保利、金茂等头部央国企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下土拍市场强者云集,拿地竞争亦为激烈。
以深圳龙岗G01045-0200宗地为例,该地块上不封顶,价高者得,吸引了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蛇口、越秀地产、绿城集团、深业控股、建发房产、南山控股8家国企。
最终,历经246轮竞价、将近一个半小时的鏖战,中海地产以30.65亿元总价、29611元/平楼面价拿下,溢价率70.4%。这一场“突破性开局”不仅映射出中海地产2025年积极发展的底气,也为整个市场注入了一份信心。
多个第一
夯实经营基本盘
今年1月恰逢春节假期,据克而瑞统计,期内百强房企销售总额约2350亿元,房企整体销售仍处于低位蓄势谋复苏的阶段。
不过市场也不乏抢先“领跑者”。例如在2025年1月份销售额同比便出现14.4%增长的中海地产,该涨幅在TOP10房企中也属前列。
“要知道这是在中海地产2024年已经销售了3106亿元、同比上涨的基础上,今年首月依然实现了销量的持续增长,销售韧性可见一斑,也说明中海地产在业务领域有稳步发展的保障。”资深地产人张波指出。
的确,2024年中海地产的销售竞争力,可谓“全面亮剑”。
在上海,中海顺昌玖里曾创造了“512套大平层首开即售罄”的盛况,套均总价约4000万元的产品,一日收金196.5亿元,打破全国商品房单次开盘销售金额纪录,被称为“中国盘王”。
中海领邸玖序则以“平均每23秒就卖出一套千万豪宅”的成绩一度引起市场热议,该项目2024年五开五罄,累计收金282亿元。
2024年中海地产在上海共取得超过700亿元的销售额,位列第一,中海上海公司更成为全国性房企在单个城市最高销售纪录的保持者。
在北京,中海地产同样是第一,并且以439.04亿元的销售额领先第2名一倍有余。
其中北京的中海·京华玖序,备案均价约17.5万元/平方米,开盘热销62亿元,开盘48小时就位居北京2024年上半年新房网签销售冠军。
在广深,中海地产以267.04亿元销售额拿下深圳市场第一名,并在广州实现超200亿元销售额。尤其中海深湾玖序项目,以13.33万元/平方米的毛坯价入市,打破了深圳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定价上限,首开收金超100亿元。
以高端产品为主力,中海地产在2024年夺得“京沪深三城销冠”一举吸金228亿元,市场竞争力可谓强劲。
与此同时,中海地产在更广阔的一二线城市也频推市场温度,截至2024年末中海地产共实现销售合约额3106.91亿元,权益销售金额位列全行业第一位。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TOP100房企销售总额同比下降约31%,TOP10房企全年销售平均同比下滑超20%。可见,中海地产属“逆势”掀起销售热潮,更显强大的韧性与市场认可度。
积极拿地
打开未来发展面
如果说“销售数据”体现过去的能力、当下的成果,那么“拿地成果”则体现未来的经营前景和发展空间。
在土地市场,中海地产依然呈现了积极态势和强大底气。资料显示,中海2024年新增土地共约34宗,新增权益投资额770亿元,位居行业第一位。
其中,中国海外发展在13个城市新增土地储备23宗,新增权益投资额721亿元,一线城市权益投资额占71%;中国海外宏洋全年新增土地11宗,权益地价49亿元。
尤其在2024年12月,中海单月就拿地6宗,权益地价总计约280亿元,其中北京丰台和深圳南山两宗地块总价超过百亿,这类“百亿地块”在报名环节就足以让众多房企望而却步了。
而仅仅在北京一城,中海就先后拿下了两宗超百亿的朝阳区组团地块、丰台万泉寺地块,均为区位条件显著优越的地块项目。
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认为,楼市政策调整力度加大,中海地产能以巨额资金积极拿地,一方面源于稳健的资金流支撑,一方面也基于对项目未来市场有良好预期,其对房地产的坚定信心,也向市场传达出一定乐观积极的信息。
财务底气
加固中海安全预期
的确,持续拿地是财务底盘和资金安全的最直接体现。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中期,中海持有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002.4亿元,经营性现金流继续为正,现金可谓充裕,并且可用资金规模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安全边界很高。
分析可见,这一方面得益于中海“效益端”的稳定贡献,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095.8 亿元,经营溢利181.8 亿元,稳居第一梯队。
同时,也离不开“成本端”的高度管控,中海截至2024年中期的资产负债率仅56.1%,净借贷比38.7%,加权平均融资成本约3.5%,都处于房地产行业的最低区间,期内公司分销及行政费用合计占收入的比例为3.9%,费效比也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开源证券分析市齐东指出,中海公司整体经营稳健,盈利确定性较强, 项目聚焦高能级城市核心区域,核心城市销售市占率优势明显,龙头地位稳固,维持“买入”评级。
据统计,中银国际、兴业证券、开源证券、光大证券、海通证券等多家券商最新研报,均给予中海“维持买入”评级。
此外,2024年中海获得标普全球上调信用评级至A-/稳定,评级逆势提升,成为唯一双A国际信用评级的国内房企。
国内外金融机构的积极评级,体现资本市场对中海的向好预期,也印证公司财务基本面、经营基本盘的安全性和发展性。
来源: 凤凰网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