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怎么看裁判文书内部化#?】#裁判文书内部化# 实施十年的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制度,或将转向。据财新网报道,在最高法院主导下,“全国法院裁判文书库”将于2024年1月上线运行。全国法院裁判文书库仅供法院人士在内部专网检索裁判文书,律师、法学研究者以及更广泛的社会公众无法查阅。

裁判文书的内部化会对业界和社会有何影响?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常莎告诉@国是直通车,首先,裁判文书的外部公开对法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学生在法学院学习的案例直接来自于中国本土,不再亦步亦趋分析着域外的立法与判例。裁判文书的不再对外公开,将直接影响到法学院学生的学习。她认为,先前裁判文书网的设置,能够让学生更方便快捷获取实务信息,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轨。同时也快速获得了学生乃至老百姓对法治状况的关注,这对于法律职业共同体认同感的塑造也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国内外对司法公开情况的感知将会下降。此前,裁判文书网的设置是我国司法改革一张亮丽的名片,在国际中备受赞誉,在国际营商环境的法治评估中也增分不少。如今大幅度缩减甚至是取消裁判文书上网,对于国内民众和国外研究、评估者等的观感不会太好。

另外,从统一法律适用角度来说也存在问题。目前最高院尽管也会发布一批典型案例,但问题在于典型案例的发布远不能替代一般性判决文书的公开。最高院发布了不少指导性案例,但很多案例年代久远,且出于稳妥考虑,案例的棱角大多被磨平,很难对实践中不端涌现出的新案件起到指导作用。

最后,从法律监督的角度来说,如果建立内网没社会大众无从得知具体的判决文书情况,则对司法机关权力的社会监督就无从谈起。法官通过查阅相关裁判文书,也会逐步在一些问题上形成共识,从而压缩司法裁判的灰色空间与分歧。裁判文书的“撤网”,将使得司法公正失去屏障,司法腐败就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