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地名游陇原: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心归处是敦煌

敦煌地处甘肃省西北部,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罗布泊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

地名,是鲜活且广泛的文化符号,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传承。一个长期形成的地名,是一个地方独具特色的符号。甘肃的地名,既有彰显刀光剑影中的“武功军威”,也回荡着大漠孤烟里的声声驼铃。微游甘肃特开设【跟着地名游陇原】专栏,从甘肃这些充满汉唐风韵的地名开始,带领大家品读甘肃。

敦煌市

穹宇苍苍,大漠茫茫,

有一个地方,

风沙吹了几千年,

见证了盛世之兴,

目睹了乱世之衰,

如今在苍茫的西北沙漠,

巍然矗立,

那个地方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

敦煌!

【敦煌由来】

“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公元前111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古代人一般用汉语字面意义来解释“敦煌”地名,如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敦煌地处甘肃省西北部,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罗布泊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

敦煌莫高窟

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

是人类文明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

莫高窟,

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

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

经历自4至14世纪连续开窟造像,

形成南北长1000多米的石窟群,

集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

在中国文化史以至世界文化史上,

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00年,

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

洞内藏有历代文书、

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数万件,

震惊了世界。

上世纪50年代起,

国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

用于莫高窟文物的保护、维修与研究。

1961年莫高窟,

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87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岁月与自然的鬼斧神工,

造就了敦煌别具一格的美景,

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

妙造天成的“大漠奇观”。

千百年来沙泉共生,

相依相偎,

演绎着自然的造化与传奇。

骑上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的骆驼,

登上高高的鸣沙山,

一睹敦煌大漠绿洲无边的绿色,

和远处高楼大厦崛起的城市集群。

惊叹时代之变换,

感慨今日之敦煌!

阳关和玉门关

中国最早的海关--阳关和玉门关,

见证了千年丝绸之路的历史风云。

阳关在宝石东来、丝绸西去的年代里,

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发挥过重要作用,

所以“阳关大道”被喻为康庄光明之路。

人们又常于此为西行者送行,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代诗人王维,

以一首《渭城曲》的千古送别绝唱,

更使阳关名扬天下。

王之涣的《凉州词》中,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更是将“玉门关”那雄宏壮阔的边塞风光,

展示在人们的眼前。

玉门关,

它像一位老者,

向我们述说千年前的丝路故事。

来此,可凭栏怀古,

遥想边关戍士开疆拓土的激昂骁勇。

可着汉服穿越时空,

重拾传统文化记忆。

敦煌雅丹

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

让人叹为观止......

走进雅丹,

像是走进了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堡,

城堡内城墙、街道、大楼,广场、雕塑,

应有尽有,

如同巧夺天工的设计师,

精心布局一般。

唯独看不见一草一木,

砺石沙海中一座座黏土雕像,

高低不同、错落有致、形态各异。

每当夜间风起时,

城内就会发出凄恻阴森的声音,

听起来像神话中鬼哭狼嚎,

因此也有了“魔鬼城”的说法。

敦煌党河风情线

在敦煌,

除了莫高窟鉴赏壁画、鸣沙山月牙泉......

您还可以去敦煌党河风情线,

看水波荡漾。

一河清幽,一河的浪漫。

想体验敦煌别样的夜景,

一定要到党河风情线走走,

听听敦煌的眉户小调,

尝尝城边边浓香的烤肉味道!

来源|微游甘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