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研教师 | 家乡物产课程,让学生写出“味”来 ——金堂实验小学家乡物产作文课程研究初探

原标题:陶研教师 | 家乡物产课程,让学生写出“味”来 ——金堂实验小学家乡物产作文课程研究初探 成

原标题:陶研教师 | 家乡物产课程,让学生写出“味”来 ——金堂实验小学家乡物产作文课程研究初探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

生活即教育 有思想 有温度

关注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在物产作文课程研究活动中,我们利用本地物产,让学生人人参加,在体验中去习得作文之法,写出有自己个性的作文来。基于学生提笔写作文,觉得无写作素材;教师也觉得无法给予学生多样的写作素材;学生有材料无法写作;家长对学生的写作无能无力等现状,我们主张“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是学生的课堂”来解决学生作文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

运用思维导图,整理作文所需素材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用树状结构图展现人的思维过程的简单又很有效的方法。我们在利用“思维导图”技术时,先把物产简单分为:蔬菜、水果、食用菌、干果,对观察物产时,我们要用上的器官有哪些?写自己的物产作文就是讲故事,如何把讲故事讲得活灵活现,理清思路学生就知道有哪些可以写?怎样写?为写作物产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步布置作文写作,跟着感觉走

刚开始,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物产作文,我们安排孩子周六、周日与家长一起走到果摊、果园、小吃地等地,先看一看学生对金堂物产了解多少。要求也较宽泛“写与水果(小吃)有关的作文”,我要求过程清楚,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是以学生的生命为本位的。学生得令,回家写作文。交上来一看,写脐橙、丑柑(不知火)、五凤的椪柑、土桥葱子糕、西瓜、苹果、柿子……方向对了,要求思维导图增加为引,居然一下就解决了学生的素材问题,但写作的自由,导致作文的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也有佳品。

比如,唐舒涵的作文《美味的柚子》:“去掉皮的柚子白白的,软软的,发出淡淡的清香味。我用手去掉白瓤,数了数一共有十四瓣,看着这紫红色的果肉,狠不得马上咬一口。我剥掉最里面那层透明的皮,看见一颗颗水灵灵的果粒,然后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味道甜甜的,非常美味可口,让我食欲大增。”这样的文章,充满画面感,没有亲身的参与和切身的感受,不可能有这样鲜活,有“味儿”的文字。

利用物产(四季、节日),进行写作系统训练

(1)写出花的“味”来

春天百花盛开,油菜花、桃花、梨花、杏花……次第开放。

我们在布置物产习作时就提出以下要求:要写出花的整体美、个体美,要注意自己的观察顺序,要用自己的眼睛(视觉)、耳朵(听觉)、手(触觉),去感知花的美,要用上修辞手法。我还要求孩子们一周写一种花,以便他们共同提升写作水平。这样就是“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每逢周六、周日,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走进金堂的花儿开放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赏花”活动。孩子们看花的形状,闻花的味道,在花下你追我赶,快乐地做着游戏。回到家,孩子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然后由老师将这些作文按照写不同的花来进行分类(比如:桃花、梨花、杏花、油菜花等等),在全班进行交流,一边点评,一边教学生的写作方法,总结出某类花的一般表达方法来,达到仿创结合,相互借鉴,利于学生的写作的目的。如此一来,花的色、香在文字里荡漾,融进自己的想象,自己的情感,对家乡的爱浓浓的,写满真实。


(2)写出果的“味”来

春末夏初,各种各样的物产相继成熟上市。枇杷、桃子、西瓜,街头路尾,随处可见。采摘、购买、品尝,都可入文,每次布置作文,学生都会大呼小叫,兴致勃勃。但要求不可少,采摘要有动作描写,要有自己的感觉器官参加;购买要有语言描写;品尝要有手、眼、舌头、牙齿的参与,写具体,有画面感。

“品水果”活动,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采摘、购买、品尝了家乡的水蜜桃、油桃、杏子、李子、西瓜。写出的作文,由于有自己的亲身实践,文章写得绘声绘色,孩子的喜悦,果实的色香味形,跃于纸上。

“我看到这些梨子就直流口水,急匆匆地叫妈妈,我们快点上去摘。当我们摘时,梨和枝紧紧抱在一起,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摘了一个又大又圆的黄梨,妈妈哈哈大笑道:‘我的女儿啊!摘梨是有方法的,摘梨时要用手握着梨,不能使劲往下拉,要轻轻的往上托,就可以了。’”杨云晴的《摘梨子》从神态、动作描写中看出孩子的喜悦与急不可待,从对话里可以看出学生学到了采梨的技巧。

周诗怡的《摘西瓜》:来到了西瓜地,我们看见这里的西瓜长得太多了,一个个西瓜有大有小,大的像个胖娃娃,小的像个小皮球,真是可爱极了!突然,一个农民伯伯大声说:“同志们,要拍照的快拍,西瓜要没了!”我们赶快拿出相机和手机开始不停地照相。照了一会儿之后,我们开始摘西瓜了。我们问了问农民伯伯:“老乡,哪些西瓜是熟的呀?”农民伯伯指了指:“那个是熟的!”当大人正准备剪西瓜时,我自告奋勇地说:“让我剪吧!”于是他们把剪刀交给了我。我兴奋地剪了一个西瓜,可是西瓜太重了,我不小心把西瓜摔到了地上,烂了。我们把摔烂了的西瓜请农民伯伯切开,就在路边把西瓜吃了。鲜红的西瓜,咬一口,如饮甘露。咽下去,全身似注入清凉的冰水,霎时,让我感到五脏六肺无一处不畅快。

(3)写出舌尖上的“味”来

四月,“金堂十大名小吃”评选活动举行,我要求学生细心感受美食的色香味,强调自己所有感官的参与,看得到的制作小吃的过程要具体描写。刁楚航的作文记载了自己去吃兰烘糕时,兰烘糕的制作过程:“兰叔叔拿起小锅,用帕子飞速擦了一下锅壁,然后用勺子舀了一勺黄色的液体,在锅壁上转了一圈,再放在炭火上烤,一会儿就飘出了阵阵的香味。闻着香味,我都快流口水了。不一会儿,兰叔叔把火腿肠舀在干了的黄色面皮上,用夹子在锅壁边一旋,散着香味的面皮就与锅分离了,然后对折一下,垫上两张白纸,就做好了。”用词准确,自己感官的参与恰到好处,见文如见画面。

(4)写出节日的“味”来

冬至,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在那天午后的自习课,我有意识引导孩子们,先看冬至的习俗文化,回顾自己以前喝羊肉汤的感受,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并要求学生要用相片记录自己的活动的过程。回到家后,家长与学生到羊肉汤馆吃羊肉、喝羊肉汤,一张张记录着孩子吃羊肉、喝羊肉汤的照片传到了群对话框里。看到这些照片,“热火朝天、喜气洋洋、馋涎欲滴”等词,不断出现在对话框里,热闹非凡。看到这些照片,不同的碗,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感受,从都从交流的对话和照片里溢出来。

研究收获

学生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产进行作文:写事作文、说明文、写景状物文等。学生以物产为载体,作文写得详细具体生动,有个性,有看头,满满的,全是生活的味道。

生活是个大课堂,在这个过程中,物产作文课程与学生的行动与写作紧紧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写作素材广,写作水平得到提升。可以这样说,学生是课程的实践者与修订者,这种实验直接改变了学生的生存状态,写作方式,体现了学生个性的生活,个性的表达,个性的视觉,个性的思维方式,这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家乡物产作文课程研究,让学生走上创造之路,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双手,头脑,嘴,空间,时间,为学生的作文写作另辟了蹊径,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摘自 | 《行知纵横》2018年11月期,本文为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学术论文一等奖作品。

作者 | ①夏祥川,金堂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新教育全国先进个人,成都市骨干教师,成都市未来名师,金堂县小语学科带头人。②段逢春,金堂县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中小学一级教师,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成都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金堂县优秀青年教师、金堂县优秀班主任、金堂县优秀德育工作者。

编辑 | 邱滋培

生活即教育 有思想 有温度

公众号ID

CDSTXZYJH

-END-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269次推送

 投稿邮箱:shitaoxuekan@163.com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