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吸引游客超1700万、吸金超30亿,东郊记忆凭什么吸引年轻人?

3月31日,在成都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成都东方正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建强围绕“盘活存量空间资源培育文旅新场景”发言。

如何打造年轻人喜爱的文化产业园区?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交出漂亮“成绩单”:2024年,东郊记忆举办各类活动超2500场,吸引游客超1700万,整体营收超30亿元,较2021年增长370%。刚过去不久的蛇年春节,据统计,1月28日~2月4日,东郊记忆客流量超过60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近10万人次,其中20~35岁游客占比超30%。

“我们的业主方成都传媒集团,通过机制转换,让东方正火来接手东郊记忆的运营,给我们充分留出市场化改造的空间。”马建强表示,“在这个基础上,团队从园区定位、业态打造、空间改造多方面,营造了非常符合现在年轻人的潮流化(氛围)。”

在场景打造上,东郊记忆由红光电子管厂改建而来,“它有一个时代的记忆。我们在改造过程中非常遵从它工业风貌的保留,又特别注重跟现代时尚元素的结合。”马建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场景打造方面,一定是让年轻人来以后,觉得是温暖、舒服的场景。”

依托于7大工业文旅空间,东郊记忆构建“年轻化”“时尚化”“潮流化”的消费生态,不断提升“国际化”“科技化”水平,聚集音乐展演、数字文创、潮流时尚、特色宿集等20余种业态。在商业空间上,东郊记忆准备了一大批特色“首店”店铺。马建强解释,东郊记忆强化首发经济招引,落地韩国沉浸式美术馆内地首馆、沉浸式“汉文化”主题餐秀蜀宴赋、国潮品牌1807旗舰店等全国、西南、成都首店90余家,联合艺术家共创“公共艺术计划”“中法文化周”“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等文化活动,持续提升园区业态的多样性与吸引力。

在开放空间上,东郊记忆准备了一大批展演活动,“每年我们有1000多场各种的演出和展览,这也是留下游客的一个主要原因。”马建强表示。

2025年,东郊记忆还为游客准备了哪些惊喜?马建强提前“剧透”,基于存量空间改造,按照组团式发展理念,东郊记忆在春节前推出了“时尚创意空间3号仓”,“这里原来是室内的封闭空间,我们把它改造成了一个新的商业空间。”马建强表示,下一步,东郊记忆的空间改造还将拥抱新科技。“可能会结合AI等新科技元素,以科技化的结合,让园区焕发更强的张力。”

马建强希望,游客漫步东郊记忆园区,不仅可以聆听现场民谣演出,还能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体验绿皮火车带来的历史记忆,增强了成都作为文旅消费目的地的吸引力。

红星新闻记者 颜雪 摄影记者 刘海韵

编辑 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