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证佛法(344)| 自我测验,自利利他

《如何修证佛法》为南怀瑾先生最重要著述之一。对实际学佛修证的步骤,有精辟的讲解及具体的指引;对于修持路上的迷惑、歧路,以及不自觉的错误,都一一点破。

对于真心修学佛法、诚心求证的人,受益无穷。

自我测验,自利利他

由于色等转,尽疑惑无暇,自安住善法,亦令他安住。

这一句偈子非常重要。学佛的人有一个重大的测验,就是我们这个色身转了多少,自己有数。如果色身的业力还在粗重的范围,轻安没有发起,纵然你的境界再好、见地再高,你的什么无念清净啦,见到空啦,都是假的,靠不住。

而且大家的功夫多半是瞎猫撞到死老鼠,如隔日发寒热病一样。今天发寒,明天发热;今天好一点,明天又掉了;过两天又捡一点回来,忽然又不对了。像打摆子一样,一阵冷,一阵热。都靠不住,因为色身的业力没有转。但是,由于色身转化的原故,没有了疑惑,这个时候,安住善法,才得自利利他,才足以为人师。

于他行施等,深义无犹豫,身等修慈行,不共五盖住。

修行人要自我测验,自利利他。一切善行,都由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万行做起。其实这当中,任何一点都很难做到,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你有十块钱,布施两块钱容易;你只有一块钱,布施一块半才难。佛经说:“富贵发心难,贫穷布施难。”不过真布施的人多半是穷人,因为世界上只有穷人比较同情穷人,自己不穷就不了解穷人的痛苦,所以真正的菩萨心肠,是在这种地方。

行、施等都是很难的,这些道理很深,不是一般随便说说而已。见义就要勇为,毫不犹豫地做去,要修最慈悲的行为。学佛基本要学慈悲,可是没有人真发起慈悲行。不要说行为,心理转变都很难,这个功德不圆满,空性不会见得透彻,这也是呆板的道理。

“不共五盖住”,贪瞋痴慢疑为大五盖,真修行的人,决不能与五盖并存。你是佛,就不是魔;你是魔,就不是佛。两者不能通融的。

摧伏诸随眠,具正念正知,衣等恒洁净,身不生诸虫。

随眠烦恼跟着你,缠着你,使你一天到晚昏昏沉沉,好像在睡眠中一样。要把这一切心理烦恼摧伏,五十一位心所发出来的作用还很多,都要一一摧伏。

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要注意卫生,像菩萨们,都打扮得很漂亮,除了头陀以外,在家菩萨都是庄严其身。

心无曲杜多,及无悭吝等,成就法性行,利他求地狱。

心里无邪曲,要行头陀行。并且要有利他之心,同地藏王菩萨一样,牺牲自己,专门利益他人,敢向地狱去度众生,地狱众生不度完,宁可不成佛。要有这个精神才可以学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