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冠病毒引发的COVID-19疾病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其中之一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遭受毁灭性打击,而有些人却能够不治而愈。
此前已有研究从患者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进行探讨。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男性、年老者以及具有基础病的患者更容易遭受新冠病毒的攻击。
但有不少遗传学家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人体的基因突变有关。先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基因突变可以改变一个人感染传染病的机会。最著名的例子是CCR5基因的突变,它可以提供对艾滋病毒的保护。
从专业角度来看,艾滋病毒进入淋巴细胞需要与表面的CCR5通道结合,如果这个基因突变了,那么CCR5蛋白就出现了结构异常,艾滋病毒就不能进入淋巴细胞,从而无法在人类的体内生存。因此,CCR5也被成为艾滋病的“奇迹之光”。
于是,有科学家认为如果人体内也存在类似对抗新冠病毒的基因机制,那么目前困扰我们的很多谜团或许可以迎刃而解,还能发现预防感染的新方法。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遗传学家Priya Duggal说,其他变异可能会影响病毒进入人体后的情况,导致人与人之间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Duggal之前的研究表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的变异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能自行清除丙型肝炎感染,而有些人却发展成慢性丙肝。
她表示,COVID-19对某些患者会产生致命打击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的身体会引发一种被称为细胞因子风暴的过度免疫反应,这种反应可能源自他们的DNA。一项对2009年H1N1流感爆发死亡患者的小型研究发现,许多人携带的突变引发了细胞因子风暴的自毁性泛滥。
实际上,关于COVID-19易感性和致病严重程度问题的遗传学研究结果开始陆续出现。一项研究表明,HLA基因的变异可能起了一定作用;还有研究指出,新冠病毒的易感性与ABO血型以及ACE2基因变异有关。但这些发现都是初步的,需要更大的数据集进行后续研究。
目前一些研究团队正针对新冠病毒进行基因研究。他们计划提取患者的DNA,并扫描基因组,寻找与电子健康记录中列出的症状相关的微小序列变化。
其中,赫尔辛基大学的生物统计学家Andrea Ganna正在领导一项大规模研究,计划从全球各地的基因组学项目中收集数据。据悉,已有几家大型生物银行已经同意分享它们在流感大流行之前收集的DNA数据,其中包括收集了6万名参与者数据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生物银行;收集了芬兰5%人口DNA的FinnGen;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样本库之一英国生物样本库--拥有50万名志愿者的样本。
如果科学家们能够成功地识别出那些预示着感染最具毁灭性影响的基因,他们就能更有效地对需要医疗护理的病人进行分类。如果幸运的话,他们甚至可能发现使一些人产生抵抗力的基因,使他们康复到患病前状态。
编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