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 七创社和小冰公司联合宣布,将会推出基于《凹凸世界》IP的元宇宙游戏新作。七创社的入局早有苗头。在今年3月的《凹凸世界》数字藏品卡牌盲盒发售中,高级盲盒在开售后仅1分钟即告售罄。尝到甜头的七创社再度出击,与智能小冰联手进军元宇宙。
不难看出,在布局动漫IP矩阵上,七创社走得相当有个性,或者说,七创社从一开始就不走寻常路。
真正意义上的“粉丝造星”
偶像经济,粉丝打造是七创社的一大特点。作为国内少数的3D动漫原创IP公司,七创社在ACGN领域走出了一片天地,打造出专属的ACGN全产业链。
得粉丝者得天下,七创社深谙此道,作为七创社的头部作品,《凹凸世界》在正式上映前,其主要角色的人物设定图便出现在网上,随后,粉丝们在人设上进行二创,大量《凹凸世界》的同人创作出现,海量的同人作品撑起半边天,这为七创社赢得了第一批粉丝,同人创作更是为《凹凸世界》带来了极高的关注度,“粉丝造星”从此开启。
不难看出,同人创作所产生的粉丝经济,是《凹凸世界》的商业核心。同人创作向来是一个灰色地带,大多是粉丝为爱发电,内容和质量良莠不齐,并且会带来侵权等一系列问题。而《凹凸世界》由官方带头与粉丝牵手,在官方的鼓励下,同人作品迅速增多,仅在LOFTER平台上,《凹凸世界》的同人作品标签参与数为就达到了65.8万,除了同人创作平台,《凹凸世界》在其他平台的热度也居高不下,微博相关话题的帖子下有每日坚持打卡的忠实粉丝,抖音上的相关话题播放量更是突破120亿。这种近乎狂热的粉丝创作,使得《凹凸世界》 的同人潮越演越烈。
在《凹凸世界》第一季播出后,七创社继续点火,在B站投稿《凹凸世界MMD(模型全公开,一起来调教!)》,鼓励粉丝去官网下载角色模型进行二次创作。当粉丝基础积累起来后,七创社开始把触手伸向衍生领域。
为了验证衍生品及授权开发业务的可行性,七创社在摩点开设了周边制作众筹,4小时内筹集金额突破百万,最终以超过300万众筹金额完成众筹。此后,七创社不断更新内容,从动漫、衍生品,游戏,跨界授权等方面全面打造《凹凸世界》,形成一个连接线上与线下、拓展IP轴线发展的作品,逐步形成“打造IP+衍生开发+双线运营+多重变现渠道”的良性产业闭环。
此次七创社决定与智能小冰合作,也有一部分是出于粉丝经济的考虑,小冰为《凹凸世界》的官方角色“注入灵魂”,让角色与粉丝的交互更加真实丰富。借助小冰框架,角色能够提供更多交互反馈的鲜活对象,让《凹凸世界》真正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世界”。而在这场合作中,国漫与元宇宙的相遇也浮出水面。
国漫入局元宇宙,火花四溅的相遇
元宇宙风头正盛,逐渐成为“Z世代”的社交标志,对当下喜好猎奇、热爱交际的“Z世代”来说,比起单向的商品购买和使用,他们更乐意开展互动性消费,对商品的社交属性更为重视。元宇宙作为一片“绿洲”,挖掘出了更多社交可能性,跨领域的广泛、明星阵容加持、玩法变化多样等更是戳中年轻群体的交际喜好,激发消费欲望。
在消费群体年轻化的当代,元宇宙拥有如此庞大且消费能力极高的年轻粉丝群体,其本身就是一个隐藏的潜力金库,其价值的巨大不言而喻。在此背景下,国漫入局并不出奇。
想要在元宇宙大展身手,需要找到合适的起点。从数字藏品入手,成为了国漫领域的头部玩家的共识。
2021年底,当一幅《铁臂阿童木》主题的NFT作品以5600万日元(约294万人民币)刷新日系动漫数字藏品的最高价格纪录时,“动漫IP+数字藏品”的热潮便开始了。火遍海外的数藏在国内市场遍地开花,据今年发布的《2022数字藏品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共计发售数字藏品数量约456万份,总发行价值约为1.5亿,数字藏品市场增长态势显著。消费群体的购买欲望和潜力旺盛,一款NFT产品从在几秒钟内从“顾客太多请等待”转换为“已售罄”已是司空见惯。
数藏市场的潜力和消费者的强购买力成为了悬在国漫IP们眼前的“萝卜”,结合目前动漫厂商普遍面临的“变现难”等现实问题,数字藏品无疑是打破次元壁,实现出圈的一大利器,因此,七创社、腾讯动漫、众策文化等大批中国头部动画公司纷纷入局。
《凹凸世界》作为七创社的原创动画IP,凭借优质内容和同人创作的特点成为现象级爆款,粉丝基础庞大,对角色的喜爱度和认可度极高,用来投石问路再好不过。
事实证明,七创社的试水效果喜人,在今年4月,七创社就与若森数字、两点十分等动画公司联合发布了《画江湖之不良人》《观海策》《凹凸世界》等多项国漫IP数字藏品,上千份产品在短时间内迅速售罄。而腾讯动漫更是以数字藏品为跳板,把《一人之下》从现实的漫画、动漫、游戏等衍生产品拓展到元宇宙领域,扩大用户圈层,形成线下线上相结合的IP全产业链开发模式。4月24日,腾讯动漫发布了4800份十年限定数字藏品,覆盖了《一人之下》《狐妖小红娘》等经典国漫IP,上线当天就被抢购一空,抢购之狂热,一度引发了腾讯动漫APP服务器崩溃。
目前来说,数字藏品基本采用限量发行的方式,而动漫IP自带的“种子用户”和粉丝经济大大增强了数字藏品的社交属性,让数藏的销售价格和市场更为可观。像腾讯动漫十年限定这样有纪念意义的数字藏品,在二手市场上价格翻上几倍也不足为奇。
在某种意义上,元宇宙为国漫的发展推波助澜,如何让国漫更加活色生香,离不开技术上的支持。
神话元宇宙,路在何方
纵观近年的国漫,无论是本土化十足的《姜子牙》《新神榜:哪吒重生》,或是改编作品的《斗罗大陆》《大主宰》等作品,多是以3D制作为主,国漫3D成为当前的主流。
总体而言,国漫在3D化的道路上走得还算平稳,尤其是近年来一些爆款作品的出现,让“国漫崛起”的口号越喊越热,频频出圈。从数据上看,3D国漫的票房在动漫影片中堪称神话,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总票房突破50亿,2020年的《姜子牙》票房破16亿;而视频平台出品的番剧也交出了比较满意的答卷,《斗罗大陆》的评分基本没有跌出7分,《画江湖之不良人》更是保持着8分以上的傲人姿态,观众对它们的态度也以认同和鼓励为主,3D国漫似乎一片蔚然。
不难看出,这些现象级爆款的出现,除了内容制作精良外,大都基于本土神话题材和原有IP作品,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IP“试错”环节,并直接拥有了基数庞大的受众群体,这也是使得国漫数据喜人的重要因素。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直接把原有IP当做基础文本,在剧中叙事进行多重改编,容易让观众产生“把同人作品搬上银幕”的别扭,把观影群体束缚在粉丝圈层,粉丝“自来水”可以维持一时的热度,但长期来看并不利于国漫的破圈发展。
并且,光是依靠原有的IP,爆款的出现始终具有偶然性,再加上质量和技术上的良莠不齐,使得国漫的生命力和持久力始终比较薄弱。
元宇宙的出现,为国漫注入了另类的活力。国漫的制作依赖3D技术,而3D技术的背后则是虚拟产业的兴起。从当前国漫的趋势来看,制作方似乎想以中国的传统元素作为孕育土壤,打造一个本土化的“神话宇宙”,若能与虚拟产业相结合,可以想象,这将会打造出一个更宏观的“神话元宇宙”。
七创社此次的“凹凸元宇宙”就是一个例子。在“凹凸元宇宙”中,玩家通过沉浸式的凹凸世界生活,与自己喜爱的角色进行日常互动。而小冰框架则把玩家的互动信息变为数据,更好地优化AI角色,从而达到反哺IP的效果。国漫依靠虚拟产业孵化角色,形成IP衍生链,让观众体验沉浸式的神话世界,与角色的互动不再是荧幕的单向输出,而是直接沟通,让观众真正参与到“神话元宇宙”的搭建中,也能让角色回归IP设定本身,避免“出戏”。这样,或许会让国漫迈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国漫缺少的从来不是好的IP,乘着“元宇宙”风口打造IP,利用好粉丝经济,也许才是国漫未来的方向。
镜象娱乐(ID:jingxiangyuler)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署名,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