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刚下礁的官兵
中新网4月15日电 初春的一天,湛江军港,军乐阵阵、锣鼓喧天,人民海军某型补给舰启航前往南沙群岛执行补给任务。笔者作为特邀记者,被允许搭乘这艘补给舰去南沙采访,心情的激动无以言表。
补给舰经过3天的航行,终于到达了第一个礁盘——永暑礁。永暑礁距中国大陆约740海里,据海南岛榆林港560海里,地处太平岛至南威岛的中途,位于南海中央航线和南华水道交汇处,西北距金兰湾约250海里。1988年,中国应联合国教文组织要求,选定永署礁作为海洋观测站。永暑礁东北55海里的大现礁,东南50海里的毕生礁,南偏西46海里的东礁都被越南占领。远远望去,永暑礁绿油油的一片,像一颗翡翠镶嵌在蔚蓝的大海深处。永暑礁是中国军队驻守的最大礁盘,也是南沙指挥部的所在地。还没等补给舰靠岸,记者就看到礁上官兵欢呼的场景。这是他们三个月来第一次见到大陆的亲人。记者乘坐小型拖船和其它人员一起登上永暑礁,立刻被激动的守礁官兵们簇拥包围。在蓝色天空与蓝色大海之间,大家尽情享受久别重逢的喜悦。
为了充分感受守礁官兵一天的生活,记者决定采访从第二天凌晨开始。凌晨五点,记者起床来到永暑礁边的停机坪,正好碰上永暑礁守备队队长陶继承查哨。他说,每天凌晨是人最疲倦的时候,容易放松警惕性,每天这个时候他都要起来查哨。陶队长这次是第十四次执行守礁任务,合计守礁42个月。他对记者说,在南沙站岗就是祖国主权的象征。“我们主要是保卫指挥部的安全与警戒,保卫这片国土不受侵犯,这是我们的第一职责。另外,驻军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我们肩负的责任很重大,在这样岗位工作感到很荣幸。在目前和平的大环境下,官兵们仍时刻保持警惕,加强部队的管理,提高战斗力。不管天气多么恶劣,都坚持苦练精兵。”
永暑礁守备队官兵一般早上6:20是起床,随后出早操、整理内务、洗漱、早餐。这些都没有特别之处。如今经过三代守礁人建设,永暑礁已成为海上“花园别墅”。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还有号称世界上最干净最环保的厕所,被战士们誉为“咖啡厅”。在永署礁坐阵指挥的南沙守礁部队政委李明强对记者说:“这些我们当年想都不敢想。十年前,每人5天只发25公斤淡水,这意味每人1天只能用5公斤淡水,包括洗脸、洗澡、洗衣服,其生活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我们守礁人一代又一代不断建设南沙,因为,建设南沙礁园也就是建设祖国呀!”初春时节,内陆仍然寒气袭人,而南沙却阳光灼热。但战备值班丝毫没有松懈,守礁官兵依然坚守在各自的值班岗位。
守卫永暑礁的官兵
据守备队队长和指导员介绍,今天有2名特殊的值班员:一名是导弹操纵手孙建光,另一名是高射机枪手常青。前不久,他们俩家都遭遇变故,孙建光的父亲和常青的母亲突然发病去世。而他们自己又在原离大陆的南沙执行守礁任务,没有办法回家尽孝。他们都强忍内心的悲痛,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在导弹操纵架,记者见到了正在执勤的孙建光。他说:“我在礁上我父亲去世,心脏病。我头天晚上打电话还没事,第二天家里打电话说不行了。确实很急,因为我是独生子,又没有姐姐妹妹什么的,确实很急。后来组织上打电话,礁上领导找我谈了几次心,安抚了一下,自己反正是岁数也大了,三十二岁了,心理承受能力也强一点,我父亲才五十多岁。象这种情况我们南沙守礁部队好多,经常在礁上自己家人有什么事都回不去,很普遍”。孙建光来自农村,父亲就他一个儿子,按照农村习俗,父亲去世,儿子必须在身边尽孝,而孙建光却没有做到。但他说,对于守卫南沙的军人来说,忠孝不能两全。
常青的母亲也是因为突发心脏病去世。当时,父亲怕影响常青守礁任务,一直隐瞒母亲病逝的消息。而由于守礁人数紧张,常青最终得到消息后,也没有把母亲去世的消息说出来,而是继续留守南沙。“刚开始我母亲病重,他们都没跟我讲,只是说到医院看就回来了,其他情况也没跟我说,去世的具体时间没跟我讲,后来我打电话问一个战友,家里没给我说这个情况,我的战友回去看,才知道这个事,刚开始我这个战友也想瞒着我,最后我问他没办法,才告诉我”。常青从学校毕业后就参军,一直在南沙守礁部队,已经有9个年头了。他没有给母亲什么照顾,心里感到愧疚。他说,“部队使命任务就在这儿,军人上礁守礁都是应该的。
“为了守好礁,个人做任何牺牲都是正常的”,这就是守礁官兵的心里话。像孙建光和常青类似的故事经常发生,官兵们都已经习以为常。官兵们并非麻木无情,而是心中有个崇高的信念和责任,那就是守护好祖国的南大门。为了预防突发事件发生,守礁官兵高度戒备。一到晚上,永署礁守备队指导员宋刚就开始巡视各个明暗哨,确保万无一失。“我们早上一般都是六点二十起床,之后进行早操,完了后整理内务洗漱,跟大陆差不多,唯一的不同就是晚上查铺查哨,岗哨不能丝毫麻痹大意,通过查铺查哨提醒大家时刻不能忘记自己的使命,时刻不能忘记南沙无小事。”宋刚已经是第7次上礁了,他说是崇高感、使命感让他坚守在南沙。他在南沙代表祖国,是祖国领海主权的象征。他说,只要通过电视或者电话得到外界一些消息或者祖国发展进步的消息,爱国情绪就油然而生。
夜深了,周边一片漆黑。守备队陶队长无法入眠,他起床和记者聊起天来。他说,每到深夜,他也想家,他也向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天伦之乐。但是,作为一名守礁兵,他无怨无悔。“我们的官兵为了我们的海防事业,为了我们的南沙,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履行职责,我作为队长感到非常自豪,我很感动。身处前线、手握钢枪,南沙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我们的价值在这里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图文:韩海冰、蔡忆锋)
守礁官兵在防波堤上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