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卫星到选星,这家公司又在“玩”什么?

选人才,还能这么玩!

作 者张静波

1993年,狮城新加坡。

来自中国复旦大学的四名选手,在一场国际大专辩论赛上,一举夺冠,轰动全中国。

三十年后,另一场世界大学生之间的PK移师中国,再次吸引了众人目光。

发展新能源,是该聚焦还是多元发展?

实现碳中和,是该侧重于碳减排还是碳消纳?

与三十年前狮城辩论不同,这场名为“吉利星主播”的辩论,由吉利联合凤凰卫视举办,把目光投向了能源安全这个关乎世界未来的命题。

参赛的10位选手,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堪称全球青年精英。

他们分为甲、乙两方,化身碳路先锋,就新能源路线问题,比如聚焦还是多元、碳减排还是碳消纳等,展开了激烈辩论。

你以为,这只是一场普通的辩论?其实,它是一场大型科普活动。

绿色甲醇这种新能源,我们平时生活中,很少接触到。但其实,它已经广泛应用在商用车领域。

很多人会问:我们的电动车已经很领先,还有必要发展甲醇汽车吗?

选手们的激烈争辩,以及现场嘉宾的专业解读,让普通人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些年,我国大力发展光伏和风力发电,这些绿电环保但并不稳定,需要储能来平衡这种波动性。

绿色甲醇的制备,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通过电解水,将电能转化为氢气,再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液态的绿色甲醇,为车辆提供动力。

这个过程不但实现了绿电的储能,还获得了绿色甲醇,消纳了二氧化碳,可谓一举多得。

绿色甲醇、碳消纳……这些专业晦涩的术语,平时听得头都大了,但通过辩论这种活泼的综艺形式,它们与普通人的生活,变得息息相关。

没有这场辩论,大多数人还不知道绿色甲醇这种新能源,更不知道,吉利在这个领域已经默默布局了20年。

你以为,这只是一场科普活动?其实,它还是一场人才选拔大赛。

参加这样一场辩论,选手们不但要有出色的口才、临场应变和发挥,更要具备全面、专业的知识储备。

网红主播,我们平时见得太多,少数网红为了流量,哗众取宠。

相比之下,吉利星主播让我们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年轻人。他们青春、有激情,对专业问题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也有深度思考。

假以时日,他们完全可以成为有门槛、有态度、有深度的新型主播人才。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亲临现场,担任嘉宾,为辩论双方做点评,并对这些年轻人提出了殷殷期待。

吉利星主播,是吉利在人才选拔、品牌传播上的一次大胆创新。

熟人介绍、线上投简历、一轮又一轮的面试……这些常规的人才选拔方式,大家都司空见惯了。

但像吉利星主播这样,通过辩论和综艺的形式来观察、选拔人才,还是头一遭。

在这个舞台上,企业不但能够全方位地了解选手的口才、临场应变能力和知识储备等综合素质。

同时,它还调动了线上和线下,从选手到专家,从KOC到普通观众,新能源产业生态圈中几乎所有人的关注。

一百年前,奥地利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曾写下旷世之作《人类群星闪耀时》,记录了人类历史上那些熠熠生辉的天才。

吉利星主播以不一样的方式,发现群星的力量,不但选到了人才,传播了品牌形象,还成就了一场大型科普活动。

选拔人才,但又不止于人才,这恰恰是吉利生态式创新的一种体现。

在很多外人看来,最近几年的吉利,让人有点看不懂。

比如,一家做汽车的企业,你研究内燃机,研究电池、电动车也就罢了,咋还跑去研究起了绿色甲醇,而且一干就是20年?

不仅技术路线看不懂,产品矩阵似乎也很发散,有些天马行空。

2020年,吉利收购了一家叫沃飞长空的初创公司,闯入飞行汽车领域。

如果说,这一步还能看懂的话,那么2022年,吉利发射第一颗卫星,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有人质疑,吉利不务正业,还有人形容,吉利开启了无边界时代。

还没等他们搞懂,吉利又收购手机厂商魅族,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看不懂,源于孤立地看待一件事情。与百年前的内燃机时代不同,今天的汽车产业不再是单一的产品竞争,而是生态竞争。

以技术路线为例。

在碳减排的大背景下,单纯的电动车路线,并不能解决电网、储能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需要多条腿走路,构建一个闭环的生态链。

做绿色甲醇汽车,是吉利在生态闭环上的一次努力。

同时,万物智联时代,汽车也不再仅仅是汽车,而是人们整个智能出行生态中的一环。

以自动驾驶为例,它需要车、路协同,需要云端算力,需要天地组网,保证低时延、高可靠和全球无死角覆盖的通信服务。

这个时候,做手机、发射卫星,实现天地一体化,就成了必然选择。

于是我们看到,当别的厂商还在犹豫、观望时,吉利已经在发射卫星这件事上,与马斯克的星链展开了一场激烈竞争。

从纯电、氢动力到绿色甲醇,从手机、飞行汽车到卫星……

这些围绕生态链的创新,让吉利可以在品牌和品类上不断突破天花板,从而构筑起一个完整的商业生态。

比如,商用车领域的远程星瀚H、纯电领域的极氪009,都以创新的品牌和品类,让业界惊叹。

乍看之下,这种生态式创新,让人感到眼花缭乱、看不懂,但背后的逻辑是一致的:为用户打造极致的新能源汽车生态。

这,也是吉利在这场新能源汽车大战中,最大的底气和护城河。

2024年9月,李书福率领吉利全体管理层,来到台州临海基地学习交流。

这里,是吉利汽车梦开启的地方。

二十几年前,吉利在这里建立了第一座工厂,吉利汽车从此走向全国。

最初几年,尽管吉利的产品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实力不断壮大,但李书福很清楚,吉利的核心零部件都是外购的。

要想立足汽车产业,就必须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

为此,吉利一方面投入资金自研,另一方面,借着收购沃尔沃的机会,学习、消化对方的先进的技术和研发管理体系。

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经过20多年积累,逐渐打造了自己的研发体系和技术生态圈。

20年后,再次来到临海基地,李书福带领自己的团队,重温创业历程,不忘初心,并发布了《台州宣言》。

在这份宣言里,吉利再次明确:

聚焦汽车主业,坚定不移推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转型,为全球用户打造超越期待的智能出行体验。

过去20年,吉利靠创新不断成长。

如今,要践行这份宣言,走出第二增长曲线,依旧要靠创新。

吉利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一个缩影。过去十年,中国汽车产业之所以快速崛起,原因同样是创新。

不同的是,吉利依托自己的产业布局,走出了一条天地一体,从软件到硬件,各品牌与各业务单元之间战略协同的生态式创新之路。

要走出这样一条创新之路,人才是关键。

为此,李书福早在吉利创办之初,就积极办教育。

20年来,吉利在全国开枝散叶,先后建起吉利学院、三亚学院等高校,为中国汽车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专业人才。

不久前发布的《台州宣言》,吉利再次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

坚持“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才”的理念,积极探索开放、共享的产教协同体系,推动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吸引全球同路人扎根吉利,促进吉利人才森林蓬勃发展。

如何吸引全球同路人扎根吉利呢?

这些年,吉利不断创新人才选拔方式,办教育就是其中之一。而现在,这种创新的人才选拔方式又多了一种。

吉利星主播,首开先河,以辩论和综艺的形式,融合最新的传播媒体、传播渠道,既选拔了人才,扩大了品牌影响力,还普及了行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这种人才选拔方式,可以广泛吸纳全球青年精英,为吉利生态式创新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这一代又一代人才前仆后继,通过创新,最终托举出一个新吉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