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T-34在火力、机动性和装甲方面远超四号坦克,但在指挥和控制方面却无法与德军坦克匹敌。最重要的是,T-34缺少第五名乘员来有效分配任务;由于坦克车长还必须兼任炮手,这使得他在激烈的战斗中很难掌握全局。更糟糕的是,许多苏联坦克没有配备无线电。相比之下,德国的中型和重型坦克都配备了五人车组,并配备了无线电和内部通话系统。当1942/43年四号坦克的G型和H型配备新火炮时,德国坦克在火力方面也超越了T-34。
1943年上半年,总共生产了1,278辆四号坦克。参加1943年7月5日“堡垒”行动的部队总计拥有685辆四号坦克G型和H型,以及50辆过时的“短管炮”四号坦克。
除了四号坦克、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和斐迪南坦克歼击车之外,德军在1943年夏季还拥有大量现代化的突击炮和轻型坦克歼击车。突击炮尤其受到部队的欢迎。这些安装在三号坦克底盘上的自行火炮,配备了固定式上部结构和一门强大的7.5厘米火炮。突击炮的一个明显优势是其低矮的结构。与四号坦克(高2.7米)以及虎式和豹式坦克(高3米)相比,突击炮的高度不到2.2米,使其成为更难被击中的目标。另一个优势是,除了通常的车长指挥塔外,炮长还配备了一个双筒潜望镜,这使他能够轻松观察更远距离的目标。尽管突击炮最初主要设计用于直接支援步兵,但它们最终成为了国防军最重要的反坦克武器之一。它们在产量、敌我损失比以及战备率方面均表现最佳。而且它们的生产比坦克更简单、成本更低。1943年7月5日开始库尔斯克战役的编队,拥有432辆装备7.5厘米长管火炮的突击炮。
文献中常被低估和忽视的是“黄鼠狼”轻型坦克歼击车,这是一种将7.5厘米或缴获的苏军7.6厘米反坦克炮安装在坦克底盘上的车辆,从而实现了更机动的反坦克防御。“黄鼠狼”的火力与四号坦克或长管突击炮相当;然而,它只有一个开放且装甲薄弱的乘员舱。尽管存在缺点,但自行反坦克炮在部队中非常受欢迎,因为它们能够积极地“猎杀”敌方坦克。而牵引式反坦克炮则无法做到这一点。一份关于1943年8月20日第九集团军区域库尔斯克战役的报告总结道:“牵引式反坦克炮很少能击退坦克攻击,但自行式坦克歼击车、坦克和突击炮总是能做到……唯一有效的反坦克炮是自行火炮。”
“大黄蜂”(后来的犀牛)坦克歼击车。
博格瓦德四号B型远哦空爆破坦克
除了上述车辆,德国部队在1943年夏天还接收了许多其他新型车辆,包括自行火炮“黄蜂”和“野蜂”,以及“大黄蜂”(后来的犀牛)坦克歼击车。新武器库中还增加了爆破车——用于对付雷区、防御工事和碉堡的小型遥控履带式车辆。其中两种版本部署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轻型的“歌利亚”和重型的博格瓦德四号B型。
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国人使用了各种新型武器系统,而红军几乎无力对抗这些系统。苏联的制式坦克T-34自1941年以来没有显著改进。新型号T-34/85直到1944年初才投入使用。参加库尔斯克战役的苏联坦克中,几乎有三分之二是T-34/76型。苏联军队的第二种主要坦克是轻型T-70坦克,它在任何中型和重型德国坦克面前都毫无胜算。除了这两种,红军还有数百辆其他类型的坦克,包括重型KV-1坦克、轻型T-60坦克,以及战斗力被双方都评价为相当差劲的“租借法案”坦克。
su76自行火炮,是苏军二战中产量最大的自行火炮;可惜装甲过于薄弱,反坦克作战也不尽人意。
1943年夏天,红军拥有三种类型的自行火炮:SU-76、SU-122和SU-152。轻型SU-76坦克歼击车不足以对抗德国的重型坦克。中型SU-122在对抗重型德国坦克时表现出色,但只能在短距离内。唯一能成功正面攻击重型德国坦克的苏联战车是SU-152自行火炮,这是一种以KV-1底盘为基础建造的重型突击炮,配备一门15.2厘米榴弹炮。理论上,除了斐迪南之外的所有德国坦克都可以被正面穿透。
1943年夏天,苏联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能够对抗重型德国坦克的自行火炮数量远远不足。负责阻止莫德尔的第九集团军进攻的中央方面军仅有25辆SU-152和32辆SU-122。沃罗涅日方面军仅得到一个重型自行火炮团的支援,拥有12辆SU-152和24辆中型SU-122。因此,苏联反坦克防御的主要重担不得不由常规牵引式反坦克炮来承担。这些火炮大部分是7.6厘米和4.5厘米口径的,它们无法穿透新型德国坦克的正面装甲。一种确实对德军重型坦克构成威胁的武器是苏联的5.7厘米ZiS-2反坦克炮,但它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数量极少。这就是为什么苏联士兵在遇到敌方优势坦克时,会采取德军自1940年以来所使用的方法:他们使用重型高射炮来对付坦克。苏联的对应型号是8.5厘米52-K高射炮,尽管其穿透能力远低于德国著名的8.8厘米高射炮。
1943年夏季,红军在坦克和反坦克炮方面都与德军存在相当大的质量劣势——这也正是希特勒寄予希望的基础,他坚信对库尔斯克的进攻能够成功,尽管红军拥有巨大的数量优势和苏联的纵深防御阵地。
本段译文完,有关苏军t34坦克还有库尔斯克会战反坦克能力对比,像这篇文:逆转潮流——德国如何应对T-34危机与苏军如何摆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