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购物App全球霸榜:淘宝海外下载量暴涨!阿里国际站“奇袭”

文丨王浩然 编辑丨何洋

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淘宝在短短一两天内,就一路闯进了iOS美区下载榜TOP2的位置。

除了淘宝,阿里巴巴旗下的B2B外贸平台Alibaba.com(阿里国际站)也在这两天流量暴增,目前在美国购物下载榜排名第5,在全球120个国家进入前十。

事情的源头,要从中国外贸工厂的自救行为说起:在关税轮番上涨的压力下,珠三角的代工厂们将生产线对准镜头,在TikTok宣传自家为大牌代工的产品,用几美金的箱包击穿了北美消费者的心理底线;一些TikTok的达人也开始迅速自发推荐来自中国的电商平台。

狂欢没有国界。不只是美国,全球的消费者开始迅速地涌入这些原本在下载榜200名开外的中国电商APP。“TAOBAO”“Alibaba”的名字不断在TikTok的评论区被问起,一些用户甚至特地跑到小红书上,来询问中国朋友如何跨越语言障碍,直接购买来自中国供应链的产品。

淘宝使用攻略已经成了流量密码。海外消费者“疯狂”在TikTok搜索如何在淘宝上购物。

TikTok上有关淘宝的搜索词条

淘宝主站出海已有超过十年的历史,但在过往的定位中,它更多面向海外华人及留学生群体。受到像今天这般的全球消费者追捧,尚属首次。淘宝官方数据显示,一些大服饰行业、3C数码行业部分店铺的访问量暴涨1000%。

这对商家的意义不同凡响:在普遍的逻辑中,中国企业面向全球市场做电商生意始终遵循着一条铁律,即将商品、运营、内容生产等搬到海外,无论平台,还是商家,都必须在海外的场域中争夺用户。而淘宝主站出海,面向全球消费者,则意味着商家无需远征,在自己熟悉的战场即可实现出海。

关税壁垒在性价比和强大供应链的攻势前显露出裂缝,中国电商平台以“反向海淘”的姿态拉开全球化突围的序幕。

01焦虑的海外消费者,离不开中国供应链

当关税闸门一道道落下,第一时间慌乱的是消费者。高额的关税意味着消费者无法再享受过往低价的中国商品,趁着关税上涨还没完全落地,部分商家在海外仓也还有备货,恐慌性购物便在消费者群体中蔓延开来。

特朗普对外的说法是,要让制造业回流美国,让工厂在美国遍地开花。但在多数的讨论中,制造业回流无疑是一个伪命题。

现代制造业已演化成跨国协同的精密网络,从原材料采购到零部件生产,再到组装销售,各环节深度嵌入全球分工体系。强行拆解这一网络,意味着要承担供应链断裂风险、物流重组成本和时间效率损失的三重代价。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美国与太平洋地区研究所所长黄靖指出,即使各国在高关税的压力下缩减制造业,甚至像特朗普所期望的那样,自带资金、设备和供应链前往美国投资设厂,当下的美国也没有足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更别提制造业所需要的产业环境——一个农场主不会关心草原之外的事情,但中国的产业带工厂每年都会为招不到工人而发愁。

熊伟平在阿里国际站经营着一家家居建材店铺,主营类目是定制阳光房、凉亭等。他做了五年,最大市场就是美国,全部订单都来自于阿里国际站。在“对等关税”政策落地前几天,他内心不禁打鼓,甚至做好订单腰斩的准备。但恰好在4月2日加征“对等关税”政策落地这天,一位波士顿的买家给他订了机票,请他去波士顿的滑雪度假村量尺寸,定制凉亭,最终敲定了200万美金的大单。“他不是不担心关税,他告诉我,如果因为关税,度假村的基建起不来,后续损失更承担不起。”

“美国的中小买家,真的离不开中国工厂,这背后是中国的供应链能力。”熊伟平说,“关税导致涨价后,有的客户去东南亚找平替供应商,但最后还是找到我们。所以我们最近美国老客户的订单完全没有下降。”

海外消费者无法拒绝中国供应链。在关税层层加码的这个当口,澎湃的需求和焦虑的情绪揉在一起,就捧起了淘宝和Alibaba.com在美国市场的一路青云。随之而来的是全球性的风潮。

七麦数据显示,截至4月16日,淘宝在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iOS商店下载榜排名第一,在123个国家和地区位列前十。

商家端的感受更直观。从4月12日开始,淘宝女装店“神狼大码”客服团队每天都会接到十几个旺旺问询消息——这些消息要么机翻感严重,要么干脆是英语。

创始人陈巧智查看订单发现,店铺的海外流量在暴涨,直到发现同行的店铺也发生了类似情况,才知道,淘宝在全球已经爆火。

陈巧智的店铺后台显示,从4月12日至4月15日,店铺海外访客环比增加了11%,海外买家环比也增长了4.2%,GMV、订单数等关键运营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陈巧智介绍,他们从去年9月开始,就第一时间加入了淘宝出海,还开发了面向海外消费者的款式。“外国人喜欢的尺码、款式和中国消费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去年我们就专门成立了一个团队做海外产品的开发。只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对出海这个事情还是很坚定的”。

陈巧智的店铺后台

甚至一些C端消费者还直接在阿里国际站上找起了心仪的商品。

一位来自弗罗里达的消费者就在阿里国际站上找到熊伟平,希望能“一套起订”;不少消费者还打算凑在一起,拖家带口地拿个“团购价”。老订单没有下降,反倒有新的询盘不断进来,这是让熊伟平没有想到的。现在,他用阿里国际站的半托管服务把这些C端需求承接下来,整体生意盘子变得更大了。

“要说关税完全没影响,那不可能,但我这才发现,美国人是有多离不开中国工厂。”熊伟平说,“外面以为美国市场崩塌,其实只有真正在做事的人才能找到机会。”

02热潮回落后,谁能做成一笔长久的生意?

下载量的暴涨,或许是情绪冲动的产物。相同的情形已经在今年更早些时候上演过一次。

年初的小红书,因“TikTok封禁”风波迎来了百万级的海外用户。但在一个月后,流量已经跌去七七八八——TikTok在美国的封禁危机暂时解除,一部分美国用户回到了最初的温柔乡。

而最近这次“天赐流量”有所不同——用户不是为了寻找一个新的内容社区,而是迫切地需要产品。如果观察这些海外用户的声音,不难发现他们对淘宝和阿里国际站青睐的价值点:吸引他们的是亚马逊这类平台之外,更加丰富的供给和更便宜的价格。

来自杭州的新锐国货品牌helloleiboo徕本,经营车载电器,如车载吸尘器、遮阳挡、充气泵等,在海外主要销往北美和东南亚地区。其品牌负责人魏总表示,同类型的车载吸尘器,在亚马逊等平台的价格是徕本在淘宝标价的4-5倍。即便算上看起来吓人的关税和物流清关成本,也远比消费者在美国当地购买要合算得多。“价格是硬道理,只是之前他们不知道淘宝这个渠道。”

“价格敏感型”用户往往缺乏忠诚度——像是逐水而居的游牧民族,哪里水草丰美,哪里就是新宝地。当最初的兴奋感褪去,就是真正考验平台的时刻。平台若没有做好承接流量的准备,在多数情况下会显得被动,只能由着消费者随意来去。

此外,社媒上,代工厂们积极宣扬的“大牌代工”,也不乏打擦边球、卖假货的不良厂商掺杂其中,海外媒体也已经对这类行为发出了警告。这显然不是长久的生意。

不过,消费者或许是一时兴起,由着性子来选择自己想要的商品,对中小商家来说,就是一次关乎生死存亡的选择。

熊伟平在关税落地后,专程去美国拜访了一圈客户。他发现,客户曾经尝试过去东南亚找“平替”,但几乎无法找到像国内一样的工厂。中国的产业带大多大而全,一个产业带内涵盖了上下游产业的全部链条,比如,熊伟平所做的阳光房、凉亭,可以一次性备齐所有的材料让客户采购。但在其他国家,只能在一个地方找到零散的部件,比如窗玻璃、窗框,需要在不同的厂家里分别采购,每个厂家单独沟通、商谈价格,且彼此之间的尺寸未必能匹配成功。零零散散加起来,可能比在中国整体采购的价格还要昂贵。

所以,当阿里国际站跟淘宝一起冲上全球iOS下载榜前列,对消费者来说,是发现了新的宝藏;对中小商家来说,就是风波过后的决心。

这时候,谁的底子厚、谁做好了准备、谁能更好的管控供给侧,谁就能进一步抢占市场。

淘宝出海正是淘宝在过去一年的重点项目之一。可以说,它准备好了跨境链路上所需要的基础设施。

举例来说,在过往的华人电商中,远在大洋彼岸的留学生及华人群体常常选择在小红书或淘宝购物,并通过集运服务商邮寄到手。这个市场鱼龙混杂,在没有官方下场的情况下,集运服务商靠不靠谱,全凭运气和消费者一双火眼金睛,用户体验自然也难以把控。

现在,这个环节被淘宝握在了自己手里——它包揽了跨境物流的部分。商家在接收到订单后,仅需把货物发送至国内的指定仓,到仓即确收,后续的履约交给平台。这些流程可以全部由菜鸟承包,海外用户的下单收货时长可以大幅缩短为5-7天。

除此之外,退款退货的部分也直接由淘宝来承担。跨境的退款退货一直是老大难,不比国内,跨境链路长而复杂,有些时候退货的物流费用甚至要超过商品本身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平台直接承担这部分成本,对商家来说,就意味着更低成本的运营,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阿里国际站也是如此。阿里国际站本身便是一家成立二十余年的老牌B2B外贸平台,沉淀着中国最广大的供应链资源,近两年还在美国举办了Co-Create峰会,每年都会引起美国中小企业的高度关注。

在最近这次风波中,阿里国际站也推出了多项扶持中小外贸商家的举措,数千名小二已经奔赴外贸产业带,并成立多个专项小组,在4月初即已飞赴全球各地,调研当地买家,帮商家找销路。同时,阿里国际站还开启专属流量通道,定向为拓展新市场的商家提供流量倾斜,对接更广阔的全球客户。

03世界电商雏形初现

来自海外消费者的流量,对Alibaba.com来说并不陌生——它本身就是一个老牌的外贸B2B电商平台。但对淘宝,以及中国电商来说,代表着全新的意义。

从过往沿革中不难发现,淘宝出海所面向的用户群体主要是海外华人及留学生,所布局的市场也多是华人聚集的国家和地区。这块市场足够肥美。去年天猫双11刚开始,参与淘宝天猫出海增长计划的商家中,就有近7万商家成交翻倍增长大服饰包邮商家成交额同比劲增207%。

国内的互联网电商巨头出海,早期做的都是海外华人的生意,依旧在同一套语言和文化体系之内,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出海。但这些情况都在今年开始发生变化。随着淘宝出海的市场被进一步打开,淘宝也正成为世界电商的一环——中国商家无需远渡海外,无需做过多的运营,在家门口就可以做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生意。

具体来说,淘宝出海的门槛相对较低。淘天商家无需另外开店,也无需对商品作额外设置,一个界面,一套逻辑,一套货盘,在支付20%佣金的基础上,直接通过淘宝主站出海。此外,淘宝出海还将定价权、货权开放给商家,让商家自行掌握品牌经营。

就在昨天,helloleiboo徕本的淘宝店铺迎来了一位美国消费者,询问店内一款车载吸尘器是否支持110v电压。因为中国和国外的电压标准不同,客服建议消费者再额外购买一款电压转换器,虽然会增加部分成本,但综合折算下来仍然比在当地购买便宜,消费者最终选择下单。

目前,淘宝出海全球包邮站点已经覆盖13个地区,包括中国港澳台、日韩、东南亚、中亚等。亿邦动力获悉,伴随着淘宝出海在全球的爆火,接下来,淘宝出海还会把包邮区扩展至更多站点。

性价比和极度丰富的供给,让淘宝走到了世人面前,也是淘宝出海区别于其他跨境电商平台的核心优势。“万能的淘宝”,这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庞大的货架商城支撑起来的市场认知。从低价到高价,从商品到服务,淘宝拥有着其他平台所无法匹敌的商城丰富度,也造就了淘宝当下备受欢迎的局面。道路已经摆在面前:淘宝要做的不是成为下一个亚马逊,而是让世界发现“万能的淘宝”。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2024年年底,阿里电商迎来了一次重要调整,成立阿里电商事业群,任命蒋凡为CEO,全面整合淘宝天猫集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以及1688、闲鱼等电商业务,形成覆盖国内外全产业链的业务集群。

淘宝出海或许是阿里国内、海外电商整合最集中的体现之一。淘宝出海的诞生,是淘宝和阿里国际在业务上深度合作的一次尝试。淘宝提供货品供给,负责招商;阿里国际则更熟悉全球消费者,负责海外物流和市场运营。淘宝出海的商品,也可以一键在阿里国际旗下其他平台上同步开售。

也因此,当淘宝也开始直接面向海外消费者,对阿里来说或许就意味着新的整合思路:阿里国际站是阿里历史最悠久的出海业务,早早就为阿里在海外市场的开拓打下了根基,积累了丰富的出海经验和海外B端市场资源;如今,淘宝迎来新的业务机会,可以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服务全球C端用户。整体上,阿里正以一个更加丰富、全面的样貌走向世界。

这一“老”一“新”、一个to B一个to C,在这次关税风暴下的霸榜,既有意外之喜,也有必然之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