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巡礼|开封博物馆:观汴梁文物 品宋都雅韵

“号”外的话

博物馆,是岁月的沉淀,历史的珍藏。是时间长河里闪亮的珍珠。

大运河沿线城市博物馆,不仅是运河城市最重要的无形财富,而且它们还留着共同的自然与人文的印迹:运河。

大运河城市博物馆里,每一件藏品,每一册资料,每一幅图画,都无言叙述曾经的辉煌、不凡的过往。它如同滴水,折射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太阳。

走近它们,感受到的是厚重的自豪与认同。

走进它们,触摸到的是满满的自信和骄傲。

开封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包公湖畔,初建并开放于1962年,2014年3月开封市博物馆新馆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3月新馆建成开放。是一座集陈列展览、文物收藏、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建筑总面积54286㎡,共分为陈列区、公共服务区、藏品保管区、文物修复区、学术研究区、行政办公区、后勤设备区等七大功能区,设有贵宾室、会议室、青少年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4D影院等服务设施,是一座基础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博物馆。馆藏文物80000余件,其中尤以陶瓷器、铜器、书法、绘画、石刻为特色,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其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盛誉。先后被授予“全国重点博物馆”、“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开封博物馆建馆历史悠久,自1962年建立以来,通过博物馆人的不懈努力,逐渐形成了一支业务水平高、学术研究能力强的专业队伍。陈列展览方面,设有“八朝华章——开封古代文明陈列”“东京梦华——北宋东京城历史文化陈列”“千年印记——馆藏精品石刻展”“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展”四个基本陈列。每年举办各类展览30余个,先后与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等全国各大馆进行合作,部分特色藏品如年画等还远赴美国、日本、加拿大、香港、澳门等地进行展出,获得了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

学术研究交流方面,基于大量的文物藏品,馆内专业技术人员先后于《文物》、《考古》、《中原文物》、《华夏考古》、《中国文物报》等数十家学术刊物发表高质量论文数百篇;此外,还通过举办中国收藏文化论坛、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等,与国内外博物馆学届人士进行交流学习。

文物是历史的信物,博物馆珍藏着城市的记忆。走在开封市博物馆,首先回望的是八千年前的开封。博物馆展出的石器、陶器,发现于开封城南的尉氏县兴隆岗等地,距今7000-9000年前。这些器物的存在,表明此时期的开封先民已离开洞穴进入平原,形成相对定居的原始聚落。这一时期的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生活用具中陶器居多,制陶业成为最具特色的手工业门类。

在开封市博物馆,北宋168年的建都历史成为展览重点。“宋代科技展”展示了宋代天文、军事、航海、医药、冶炼等方面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巨大贡献。“《清明上河图》专题展”,展示了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及相关文物、史料。博物馆的几件镇馆重器,也都与北宋有关。

步入古色古香的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展厅,一系列喜庆艳丽的年画就映入眼帘。厚重的颜色、夸张的对比、精美的印制,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民间民俗文化,是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支奇葩。2004年于开封市博物馆成立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中心,2006年木版年画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有“中国民间艺术家”之称的郭太运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并在馆内收徒传技,一起致力于古版年画的发掘、整理、保护、研究和传承。

开封博物馆藏品很多,哪么开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哪些呢?

《开封府题名记》碑: 记载了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二月到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共计146年间183名开封知府的姓名、官职、上任时间等,是这一时期内有关开封府历代行政官员最完整的资料。此碑高214厘米,宽96厘米,厚24厘米,四周以蔓草和缠枝牡丹镶边。碑额篆刻“开封府题名记”六字,碑文为楷书,共21行,每行字数不等。碑的中部有一处凹痕,凹痕处被磨去的名字是包拯。包拯于嘉佑二年(1057年)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虽然在开封府任职仅一年零三个月,但他革除弊政,执法如山,受到百姓爱戴,人称“包青天”。后人在观看此碑时,不由得要去摸一摸包拯的名字,对他的事迹评说一番,久而久之,指痕越摸越深,时至今日,包拯的名字几乎看不清,只留下半指深的指痕。

宝大晟编钟: 这件大晟钟通高27.5厘米,宽18厘米,钟的正面刻有“夷则”二字,“夷则”是古代音律之一。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在今河南商丘出土了6件编钟,因钟出土于春秋时期的宋地,徽宗认为是祥瑞之兆,遂设立“大晟府”,重制新乐,命工匠铸造“大晟钟”。每套钟基准音高都是黄钟宫,作为标准音律定音,真正实现了“音同高”,这样就能保证一首乐曲在另一个地方演奏也不会走音。大晟新乐于政和三年(1113年)始成,宣和七年(1125年),随着金兵南下,这批乐器在北宋宫廷里的使用也就结束了。大晟钟目前传世极少,河南仅开封市博物馆存有一件,非常珍贵。

天青色、玫瑰紫交相辉映的宋钧瓷碗:这只碗出土于禹州扒村钧窑遗址,胎质纯厚紧密,外壁为玫瑰紫色,碗口处有一大片玫瑰紫斑,玫瑰紫与天青色错综掩映,相融相渗,互相衬托。钧瓷始于唐盛于宋,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自宋徽宗起被历代帝王钦定为御用珍品,只准皇家所有,不准民间私藏。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的盛誉。而这只出自民窑工匠之手的碗之所以成为镇馆之宝,更在于其艳丽炽热的玫瑰紫。

开封博物馆里还有一件不得不说的重器,叫仿宋代水运仪象台。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至元祐七年(1092年),苏颂和韩公廉在东京(今开封)合作设计出水运仪象台。它是一座上狭下宽的四方台形木结构建筑,高约12米,宽7米,上下分三层。上层为浑仪,中层浑象,下层为报时装置,集天体观测、天象演示和报时功能于一体。水运仪象台是11世纪末一部杰出的天文仪器,李约瑟认为它是欧洲天文钟的直接祖先。可惜的是,公元1127年金兵攻入汴京之后,将它拆解运至燕京(今北京)重新构建,但是不能运转。公元1214年,金都南迁,这座存在了120多年的精美之作最终毁于战火。所幸苏颂编撰了《新仪象法要》一书,记述了水运仪象台的工作原理、详细尺寸与构造。日本、英国及中国台湾都曾依照此书,对宋代水运仪象台进行一比一的仿制,但都很难完全靠水运行。经过多年研究,开封博物馆仿制出了一比一、完全靠水运行的水运仪象台,再现了昔日世界上最先进、技术综合程度最高的大型机械装置。

近年来,开封博物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按照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标准和要求,明确发展规划,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实施社教活动,努力讲好开封故事,不断提升学习能力,提高业务水准,面向社会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大运河新闻热线:18611735190)

来源:开封博物馆官网、老家河南豫见旅行、寻宝

实习编辑 延晨 徐蓉

一读 桂艳 张莉

制作 曹宇

责编 肖东

审稿 晖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