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教材”能与“奶头乐”理论扯上关系吗?

“毒教材”能与“奶头乐”理论扯上关系吗?

持续发酵的“毒教材”事件虽然在慢慢降温,但“毒教材”引发的思考,却还远远没有结束。

纵观这次小学数学课本插图暴露出来的问题,现在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类问题:一是课本插图的“审丑”意识,特别是插图中明显的唐氏综合征,眼睛小眼距宽令人看了不舒服;二是课本插图的性取向问题,小孩器官故意明显向在外裸露;三是课本插图有意无意间的美国国旗图案,不知道作者的主观意识究竟是在宣扬什么;四是也是后来顺藤摸瓜地发现陕西教育出版辅导教材出现的“雷锋做好事”硬生生地通过偷梁换柱、乾坤大挪移手法,换成了“日军背老太”场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又有网友发现,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的《中华美德故事》中,岳飞竟被画成了日本武士,“秃头”“眯眼”和“塌鼻梁”,以及怀中抱着一把“刀”,妥妥的“日本太郎”形象,这究竟想告诉人们什么?答案就在图中。

难道这是标新立异?抑或这是艺术创作?一个画了一千多年的爱国题材,就这样糟蹋我们心中的偶像?

我们再也不能把“审丑”当作“审美”了,那样,培养出来的“审美”只能是扭曲的、变态的,最后变成没有正确审美观的下一代。

我们是不是被都还记得清代学者龚自珍说过的一句话:“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

岳飞抗击金兵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整个岳飞的一生都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阳光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更是大家熟知的词句,“岳母刺字”的“精忠报国”更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这样把我们心目中史诗级的英雄人物“娱乐化”处理,究竟安得是什么心?其目的又是什么?

这不禁让人想起美国上世纪90年代欧美风行的“奶头乐”理论。

“奶头乐理论”普遍被认为是美国布热津斯基提出来的理论。

“奶头乐”是指的是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伴随着竞争加剧,世界上80%的人口将被边缘化,他们不必也无法参与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同时80%的财富掌握在另外20%的人手中。为了安慰社会中“被遗弃”的人,避免阶层冲突,方法之一就是让企业大批量制造“奶头”——让令人沉迷的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比如:网络、电视和游戏)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后来,又被美国制定“和平演变”计划的手段。就是通过各种诱导,培养出不能明辨是非的“蠢材”,进而达到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和平演变”的目的。

因此,我们务必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防止有些不怀好意、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我们的教育阵地,对我们的下一代动手动脚,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文/悦秋堂)

2022年6月7日星期二*(图片来源网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