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0月9日讯(记者 闫军)最后一类浮动费率基金规则揭晓。10月9日,华夏基金公告称,旗下华夏信兴回报混合基金将于11月1日正式发售,这也是市场上首只管理费与管理规模挂钩的基金。
外界最关注的依然是收费规则,根据华夏信兴回报混合基金发行公告,当前一日的基金资产净值不高于100亿元时,管理费年费率为1.2%。当前一日的基金资产净值大于100亿元时,100亿元及以内的基金资产净值部分适用的管理费年费率为1.2%,超过100亿元的基金资产净值部分适用的管理费年费率为0.6%。简言之,规模越大,管理费率越无限接近0.6%,但却不可能达到0.6%。
随着华夏信兴回报混合对收费规则的披露,与业绩挂钩、持有时间挂钩、规模挂钩的三类浮动费率基金收费规则均已浮出水面。
从管理费率的上、下限来看,与业绩挂钩的最低,低至0.5%,与持有时间挂钩的次之,超过三年则按照0.6%收取,与管理规模挂钩的下限为随着管理规模增大,无限接近0.6%。上限方面,与业绩挂钩因有业绩奖励,最高可收取2%的管理费率,与持有时间、规模挂钩的基金则上限均为权益类基金的均值1.2%。
浮动费率基金相继发行,是落实监管今年7月8日启动的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工作的一部分,即在坚持以固定费率产品为主的基础上,研究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试点,完善公募基金产品谱系,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首只与规模挂钩基金费率规则来了
按照华夏信兴回报混合基金发行公告显示,这只与规模挂钩的华夏信兴回报混合浮动费率在0.6%-1.2%之间。简单来讲,不超过100亿元时,按照1.2%收取管理费率;超过100亿时,第一个100亿按照1.2%收取,超过的部分按照0.6%收取。
这里有两点需要明确:
一是,尽管第一个100亿元是按照1.2%收费管理费率,超出的按照0.6%计算,但并不是分开计算,而是按照综合计算费率向持有人收取费率。这就规避了有投资者担心早买要承担较高管理费率的担忧;
二是,当规模超过100亿元之后开始逐渐降低,并随着规模增加接近0.6%。按照合同中提供的计算公式,当基金规模为200亿元时,费率降至0.9%;当规模达到300亿元,费率降至0.8%。以此类推,规模越大,越无限接近0.6%。当然,因第一个100亿费率是1.2%,并不会实际达到0.6%。
和此前宣布发售的浮动费率基金一样,华夏在这只产品的基金经理选择上也给出高配。派出投资老将王君正担任基金经理。
据了解,王君正有15年证券从业经验,其中9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他曾参与多只公募基金管理,投资经验丰富,坚持研究聚焦,将精力重点放在金融、地产、医药、食品饮料等方向,在深度研究的行业中进行适度偏离。华夏信兴回报混合是一只全市场选股基金,股票仓位为60%-95%,可参与港股投资。
对于当下布局的理由,王君正表示,从长期视角看,当前A股市场已处于阶段性底部,是专业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等各类资金逆向布局权益投资的好时机。
三类浮动费率基金出炉,哪类更优?
华夏信兴回报混合披露管理费率收取规则后,加之此前与业绩挂钩的交银瑞元三年定开、富国远见精选三年定开,与持有时间挂钩的景顺长城价值发现混合相继公告相继公告了募集期,三类浮动费率基金收费标准全部付出水面。
整体来看,这三类浮动费率基金在收费标准上都做了让利的设置,收费下限均低于当前主动管理基金的均值。
其中,与业绩挂钩的基金最低收费标准为0.5%,即在封闭期三年内净值不足当期初净值,与持有时间挂钩、与规模挂钩的收费下限则分别为0.6%,持有时间基金的条件为持有期超过三年,而华夏这只规模挂钩的产品,则随着规模的增加,无限接近0.6%。
在上限方面,与业绩挂钩的基金最高收费可以达到2%,其余两类浮动费率基金的收费上限则为1.2%。
理解成本来看,与持有时间挂钩的基金最为明晰,第一年管理费率为1.2%、第二年下降至0.8%,第三年则将至0.6%。与业绩挂钩、与规模挂钩的基金则需要一定条件以及计算要求。
从三类浮动费率基金收费规则的设计上,的确体现出了基金管理人与持有人利益共担机制的探索,鼓励基金管理人追求基金业绩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望更好提升投资者的投资体验,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从已披露的拟任基金经理上,同样能看到基金公司对这一类型产品的重视,比如交银瑞元三年定开派出杨金金、景顺长城价值发现混合则有鲍无可挑大梁、富国远见精选三年定开选用了蒲世林,都是有相对成熟投研理念,并能保持长期稳定业绩的基金经理。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浮动费率将进一步激励基金管理人充分发挥主动管理能力,浮动费率产品丰富了基金类型,更好地满足了投资者多元化理财需求,推动在投资端和负债端促成更加良性、长期的投资行为。
8月28日,首批20只浮动费率基金获批,按照此前公布的发行时间,富国远见精选三年定开发售已经在9月28日鸣锣开售,景顺长城价值发现混合和交银瑞元三年定开将在10月11日、12日接踵而至。财联社记者了解到,将有更多浮动费率基金在10月、11月面市,当前未披露公告的多家基金公司正在与银行渠道沟通发行档期,亦有基金公司向财联社表示,在当前市场情况下,对发行规模并不会有太高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