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非洲鸵鸟在恩施巴东安了家

原标题:“咕咕咕”“嘎嘎嘎”好不热闹

一群非洲鸵鸟在恩施巴东安了家

王宗喜在饲养鸵鸟 通讯员供图

王宗喜在饲养鸵鸟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李博 通讯员黄华 阙晋伟)8月27日,恩施州巴东县沿渡河镇童家坪村村民王宗喜用小推车装了满满一车菜叶,来到鸵鸟养殖区。看到王宗喜来了,一只只体态肥胖的鸵鸟扭动着身躯,伸出长长的脖子抢食菜叶。

在铁栅栏围住的100多亩平地,百余只体型健壮、毛色光亮的鸵鸟高昂着头、扇动着翅膀,在栏圈里自由奔跑、嬉闹,发出“嘎嘎”的叫声。

2023年4月,王宗喜和同村村民薛劲松一同前往河北石家庄出差。其间,他俩偶然接触到鸵鸟养殖,便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不妨也回去试试。

随后,王宗喜和薛劲松便在网上搜寻有关鸵鸟的养殖信息,了解鸵鸟养殖条件、技术。经过再三考察论证后,两人又邀约了朋友谭云洪,三人一起投资80万元,租用、整修废弃厂房,成立巴东县鸵语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批从内蒙古、新疆引进非洲鸵鸟幼苗,开启鸵鸟养殖之路。

“这是什么?幼苗都这么大?”2023年6月,当第一批非洲鸵鸟幼苗被运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时,周围的百姓纷纷过来看稀奇。

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鸵鸟基本适应了本地的光照、饲料和饮水,体态变得更加健壮,毛色也更加光亮。“鸵鸟比较好养,平时主要以青草、青菜为食,长势快,一年可以长80公斤左右。”王宗喜介绍。

创业之路并非坦途。2023年9月,王宗喜从内蒙古引进鸵鸟幼苗158只。由于天气严寒,到今年2月初,有150只陆续死亡,亏损10多万元。

汲取经验教训,王宗喜计划购买保温棉,在栏舍铺设漏粪板,遇到极寒天气采取暖风机加热等措施,保持栏舍温度,确保鸵鸟过个暖冬。同时,王宗喜也在不断地摸索研究、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钻研鸵鸟的疫病防治,尤其是在得到长江大学鸵鸟研究所专家的指导后,饲养技术大大提升。

鸵鸟抗病能力相对较强,常见病主要是肠胃病。如今,根据鸵鸟每天拉的粪便,王宗喜便能准确判断鸵鸟的健康状况。

“鸵鸟全身都是宝。”王宗喜介绍,鸵鸟肉营养丰富,脂肪含量极低,被国际公认为绿色健康食品;鸵鸟毛柔软,保温性能强,不会产生静电;鸵鸟蛋富含铁元素,鸵鸟蛋壳可做工艺品。

为拓宽增收渠道,2023年12月,王宗喜和另外两名合伙人在县城开办“鸵之味”主题餐厅,专营鸵鸟肉宴。开业半年,营业额就超过100万元。同时,王宗喜将鸵鸟肉制成礼盒装销售,延长产业链。

“我们将利用当地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鼓励群众在牛羊养殖的基础上发展特色养殖,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特色养殖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为养殖户开辟一条增收致富新路径。”沿渡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注: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27-85721622 。)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