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怪叔叔PANDA,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
今天的《怪叔叔PANDA陪你看电影》要为大家介绍的这部电影真的可以说是一颗催泪弹!
怪叔叔PANDA看完这部片子以后,心情好久都没有平复。
在写这篇影评之前也找了很多相关的资料,看了很多的影评,让我也有了很多的感悟与思考。
在这里,我就把我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也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改变。
说了这么多,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这部电影就是——《迦百农》。
《迦百农》是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提名作品。
同时它也是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的提名作品。
最终它还获得了第71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迦百农》是由黎巴嫩,法国,美国共同制作的剧情长片,它的导演是一位黎巴嫩美女,叫做“纳迪·拉巴基”。
她此前只拍过两部剧情长片,分别是《焦糖》和《吾等何处去》。
相信在大家的映像中,接收到黎巴嫩的相关消息都是在政治或者军事新闻里。
而出现在电影相关新闻里的黎巴嫩可能根本都没有听说过,更不用说这位黎巴嫩的女导演了。
最近几年,黎巴嫩的电影作品多次的出现在了世界性的舞台上,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国家的电影。
在去年的奥斯卡金像奖上,黎巴嫩电影《羞辱》被提名了最佳外语片奖,今年这部《迦百农》又一次被提名了最佳外语片奖。
虽然最终都没有获奖,但是连续的被提名,也是对黎巴嫩电影一个极大的肯定。
而且这两部电影怪叔叔PANDA都看了,确实是两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下面,我就把《迦百农》的故事,跟大家简单的叙述一下,方便大家理解后面的分享。(不想被剧透的朋友们请酌情观看)
《迦百农》这部电影,采用的是一种倒叙的叙事方式,影片一开始就把结果告诉了我们:“一位12岁的叙利亚男孩要状告他的父母,而状告的内容就是他们不该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
随着庭审的进行,影片开始进入回忆阶段。
整个故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的是12岁的小男孩扎因,他出生在黎巴嫩的平民窟,他们全家都是来自叙利亚的难民。
因此,扎因没有任何的出生证明文件,他甚至连自己的岁数都不知道(“12岁”还是他被抓住以后,监狱的医生通过他的牙齿,判断出来的。)
在黎巴嫩,他是一个不被政府认可的黑户。
他是家里孩子的老大(他还有个哥哥,不过哥哥在监狱里),下面还有6个弟弟妹妹。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外出挣钱,还要照顾弟弟妹妹们。
扎因有一个11岁的妹妹,父母为了生活,把这个妹妹卖给了他们的房东做老婆,这件事大大的刺激了扎因,扎因也因此下定决心,离开了那个让他伤心的家。
第二部分讲的是扎因离开家以后,遇到了一位从埃塞尔比亚来到黎巴嫩的非法移民泰格斯。
泰格斯有一个一岁大的儿子叫做尤纳斯。在遇到扎因之前,泰格斯为了逃避雇主和政府部门的监视,每天都把尤纳斯放在购物车里,带着一起去上班。
遇到扎因之后,白天泰格斯自己出去工作,而扎因则在家里照顾尤纳斯。三个人就这样组成了一个奇怪的家庭。
但是好景不长,泰格斯因为非法移民的身份被抓了起来。
扎因只能独自的承担起了照顾尤纳斯的责任。
这部电影在整体的结构上非常的完整,在电影里我们可以多次的看到前后的呼应和导演想要表达的“循环”。
影片开头的庭审和影片结尾的庭审,是在一条时间线上的,形成了前后的呼应,也可以看做是这个故事的循环。他们首尾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除此以外,影片里还有大量的呼应和循环。
在影片一开始的时候,扎因的妈妈带着孩子们,一起去给她在未成年人监狱里的大儿子送衣服。
在那座监狱里,还有很多她们家亲戚的孩子,甚至一个牢房里全都是她们亲戚家的孩子。
在影片的最后,扎因因为伤人也被关进了这座监狱里。这里又出现了一次呼应和循环。
再比如,扎因的妹妹去世之后,扎因也被关进了监狱。
他的妈妈来看他的时候是这么对他说的:“当上帝拿走你的一些东西,他会给你另外的东西作为回报,我怀孕了,你会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我希望是个女孩。”
而扎因在听到这番话之后是这么回答的:“你的话刺穿了我的心!”
一个孩子刚刚离去,另一个孩子却又要诞生了,这里又出现了一次呼应和循环。
这样的设计看上去甚至有些讽刺,但是讽刺下的实质却是悲哀与无奈。
导演纳迪·拉巴基出生于黎巴嫩内战爆发的前一年,和很多那个年代的黎巴嫩人一样,她在战火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女时代。
在她的眼中,她的同胞们就生活在这样无尽的循环中,也在这无尽的循环之中饱受着人间所有的苦难。
这种循环就像一种可怕的魔咒,更可怕的是循环里的人甚至都看不出这个魔咒,他们只是抱怨着自己生活的艰辛,却从未想思考过这一切发生的原因。
而看到真相的居然是一个12岁的小男孩!
这个小男孩,我个人的理解是:他代表的是导演对于她祖国未来的希望。她希望她们的下一代能够认清这个循环,走出这个可怕的循环。
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非常的真实,真实的甚至都让人有些压抑。
这样的真实要归功于导演在演员上的选择,这部电影里所有的演员都是非职业的演员。但是这些演员却又都是这些生活的亲身经历者。
他们甚至都不是在表演,他们只是在表现自己真实的人生。
就像电影里的扎因一样,现实中他就是一个没有身份的叙利亚难民,影片中的很多情节,比如街头暴力,他都亲身经历过。
这些演员们甚至都没有固定的剧本,在拍摄之前,导演只是简单的跟他们介绍一下每一幕的故事情境,他们则根据自己生活的真实经历来完成所有的拍摄。
这样的拍摄手法证明了导演对于这部电影强大的把控能力,她把最真实的生活还原给了荧幕前的每一位观众,也把真实生活中的这些真实情感传递给了每一位观众。
导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说过,这部电影的名字“迦百农”代表的意义是“混乱”。
导演想要表达的就是真实生活的“混乱”。
其实真实的生活往往比影视作品里的故事更加曲折,更加的发人深省!
说到这里,我不禁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越是苦难的地方越容易出现伟大的作品呢?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等等。
也许就像《孤独的小说家》里说的一样吧:“诞生伟大作品的年代,往往也是充满苦难的年代”
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种幸运,却也是一种悲哀!
当我们有能力去表达的时候,我们所经历的一切,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我们所表达的内容。
在经历过后,有些情感会慢慢的沉淀,也就是这些情感成就了这些伟大的作品。
《迦百农》就是如此!
今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的得主《罗马》也是如此。
它们表现的都是导演眼中的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下的人们。
这些伟大的作品有的警示着我们,有的唤醒着我们。
好的作品,能够让观众产生共情。
就像每一个看完《迦百农》的观众都会告诉你,这部电影是一颗催泪弹一样。
然而我们可以做的其实更多,电影本身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观众们哭,而是希望每一个被这部电影所感染的观众,能够把获得的能量转化为一种正向的动力。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它自己的技术和形式,我们可以因为一部电影的技术和形式而把它定义为一部优秀的作品。
电影同时也是一种内容的载体,也许某些电影在技巧和形式上不够优秀,但是它所承载的内容能量巨大,我们同样也应该给予它最大的肯定。
在现在的奥斯卡金像奖里,女权题材的影片,种族题材的影片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甚至是青睐。那么难民题材的影片,战争创伤题材的影片呢?它们难道不应该被更多的展现出来吗?
电影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既能让我们感受到影像的魅力,同时也能改变我们的生活。
韩国的《熔炉》,中国的《我不是药神》,在某种程度上都改变了我们生活的现状。
那么《迦百农》呢?我们是不是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样的影片,让更多的人了解原来在地球上还有一群人在这样的生活着。
因为只有了解了,才会有改变。只有改变了,才会有进步。
每一份力量的汇聚,也许就是推动人类前进的动力!
从我做起,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世界,改变这个世界!
看电影,感受百味人生!好了,今天的《怪叔叔PANDA陪你看电影》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吧,88!
豆瓣评分:8.6分 怪叔叔PANDA评分:9分
怪叔叔PANDA评分纯属个人乐趣,无任何参考意义,望大家见谅。
喜欢怪叔叔PANDA的朋友记得点赞评论分享哦!关注大风号“怪叔叔PANDA”,会有更多精彩内容带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