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朵“云”为基层“减负增能”

新华社上海5月21日电 题:上海:这朵“云”为基层“减负增能”

新华社记者兰天鸣、孙青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台账越来越多,重复填报累人”“事务性工作占据了大量时间,连走访居民家里的次数都变少了”……过去,这是一些基层在工作中面临的瓶颈难题。

近年来,上海不断深化“社区云”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应用与创新,通过数据共享,助力工作流程再造,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率和服务水平,让基层干部从“绑在台账上”到“忙在点子上”。目前,上海开通该平台的居(村)民委员会总数6700余个,日均使用量138.67万次。

“过去下沉居村的信息系统条线多、登录不方便,不同部门的政务系统互不联通,居民区工作人员不得不在本子上抄下五花八门的账号密码,操作时要在多个页面切换,影响基层工作效率。”杨浦区殷行街道市光一村第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庆对记者说。

随着新版“社区云”投入使用,上海15个市级部门下沉居村组织的信息系统,实现了“一次认证、一口登录”,将居村工作人员从繁琐的信息系统使用中解脱出来。

“居民区干部一键就可以抵达‘千条线’对应的不同信息系统,比以前省力不少。”一年多使用下来,朱庆感受明显。

不仅是“减系统”,“社区云”更为基层工作“增效能”。据悉,上海已累计向基层共享回流6.63亿条数据,助力基层充分发挥数据治理主动性,提升治理精细化程度。

今年4月,普陀区研发的“百事能AI社工小助手”接入新版“社区云”,利用AI打造社情分析系统,自动抓取社区问题、热点及风险点,生成含解决方案与建议的报告,助力决策。

目前,上海各区充分利用回流数据建设近40个特色应用。例如黄浦区的“要素一张图”实现域内居民、房屋、企业、店铺等可视化管理;松江区的“因病致贫预警共享平台”实现救、防并举,筑牢因病返贫“防火墙”;杨浦区殷行街道的“基层数治助手”实现开发智能外呼等智慧场景,解决了居民区干部通知电话“打得耳朵疼”的问题等。

不仅是居民区干部受益,居民也通过“社区云”得到了更精准的服务,并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最近,不少上海市民关注社区事务时,有了一个“习惯性动作”——打开“上海社区云”微信小程序。

在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恒丰居民区,居民们对“社区云”尤为熟悉,这里的“上云率”已超过90%。居民们在平台上获取社区公告、加入互动交流、报名参加活动,还能享受到上门服务等。

恒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隽说:“居委会可以在平台‘议事厅’发布议事讨论主题,方便广大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居民可以通过‘留言板’等在线反馈需求和呼声,社工及时响应,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我们在‘社区云’上发布了楼道微整治更换灭火器活动的信息,参与度很高。”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公交新村居委会主任胡云说,“以往的更换活动大多是居委会干部发动楼组长一起干,耗时长不说,也无法唤起居民的消防意识。通过‘上云’发布活动,居民积极性高了,半天就完成了400个灭火器的全部更换。”(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