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6. 巨兽之亡(18)被老鼠吃掉的猫——轻巡洋舰“悉尼”号的故事

1941年11月19日下午,澳大利亚西海岸,距离世界上最寂寞的城市珀斯大约200公里以西的外海上,一艘孤零零的澳大利亚皇家海军轻巡洋舰“悉尼”号(HMAS Sydney),遭遇了一艘孤零零的不明国籍的大型商船。

图1. 澳大利亚陆军,独特的牛仔帽和短裤,作为英军的一员全程参战

此时,欧洲战争已经爆发两年多,澳大利亚跟随其名义上的宗主国大不列颠也早早卷入大战,澳大利亚陆军的几乎全部精锐部队都派到了北非,此时的澳大利亚大陆上只剩下警察和童子军,唯一可以聊以壮胆的武装力量只剩下皇家澳大利亚海军的几条军舰。

图2. 这张照片更出名,为日军攻占新加坡后俘虏的澳大利亚士兵

当时的澳大利亚严重缺乏工业能力,他在五眼联盟里的作用就是提供矿产和廉价的兵员,重型装备只能依靠英国进口,这艘“悉尼”号就是由英国斯旺·哈特和维克汉姆·理查森公司联合建造的利安得级轻巡洋舰的8号舰。利安得级是伦敦条约签订后英国海军建造的第一款新型轻巡洋舰,满载排水量约9300吨,最高航速32.5节,主要武器为四座双联装6英寸(152毫米)主炮,两具四联装21英寸(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以及一架舰载机。考虑到巡防广大殖民地的要求,英国轻巡洋舰的单舰作战能力算是比较均衡的。

图3. 1939年12月13日的拉普拉塔河口之战中的两艘利安得级轻巡洋舰

值得一提的是,在1939年12月13日的拉普拉塔河口之战中,两艘利安得级“阿基里斯”号和“阿贾克斯”号参加了战斗,并且成功击退了德国袖珍战列舰“斯佩伯爵”号,这个故事详见“巨兽之亡——斯佩伯爵”。

“悉尼”号和另外两艘姊妹舰“珀斯”号、“霍巴特”号是给澳大利亚海军的定制版,增加了防空武器,舰名都是澳大利亚的著名城市,悉尼自然无人不知,珀斯位于澳洲西海岸,号称“世界上最孤独的城市”,霍巴特位于澳洲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是岛上最大的城市。

图4. 广袤荒凉的澳大利亚,大城市也就是那么几个,注意最左边的珀斯市

“悉尼”号于1934年9月22日下水,1936年8月2日在英国朴次茅斯入役。舰长171.3米,宽17.1米,满载排水量9275吨,海试最高航速31节。武器装备除了标配的8门152毫米主炮外,还有8门(四座双联装)102毫米高炮、4座4联装40毫米“砰砰炮”和3座4联装12.7毫米高射机枪,火力不可谓不强大。

图5. 一艘利安得级轻巡洋舰,注意单个大烟囱

“悉尼”号成军后首先作为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巡洋舰中队的成员,与意大利海军进行过多次战斗,曾击沉一艘驱逐舰,击伤多艘。1941年2月,“悉尼”号回到澳大利亚驶入悉尼港保卫本土,同时应付神出鬼没的德国远洋袭击舰。因为日本人还没有彻底卷入世界大战,“悉尼”号的对手暂时显得没那么强大。

图6. 出厂后直接交给澳大利亚海军的“悉尼”,注意两个细烟囱的特征

接下来的大半年里,“悉尼”号的战争生涯略显无聊,直到11月19日,在一次例行的海岸巡航时,它与这艘奇怪的商船不期而遇。

这条商舰就是经过伪装的德国辅助巡洋舰“鸬鹚”号(HSK Kormoran)。

图7. 德国海军辅助巡洋舰“鸬鹚”号,外观上就是一条普通的万吨级商船

早在一战中,德国海军就注重海上破交战,除了潜艇部队,就是利用潜力较大的商船改造为辅助巡洋舰,专门从事袭击敌国商船队的战术。在二战中,德国海军故技重施,“鸬鹚”号正是德国辅助巡洋舰队的一员。

该舰原来的名字是货船“斯泰尔马克”号,1938年下水,算是一艘很新的船只,船长164米,宽20.2米,满载排水量8736吨,最高航速18节。德国海军在船上加装了多达8门的150毫米炮(数量和口径均不弱于一艘轻巡洋舰)、2门37毫米反坦克炮、5门20毫米防空炮,以及多具鱼雷发射管,此外,船上还可携带水雷320具,一艘可以发射鱼雷的汽艇,甚至还有2架水上飞机。

各种武器平时可以在船体上隐藏起来,作战时才快速露相射击,比如鱼雷发射管平时就用升起的旗帜掩盖,另有2具隐藏在左右舷水线以下。对付一些武装薄弱的商船,“鸬鹚”号几乎可以手到擒来,如果遇上军舰,考虑到防御力的低下,一般还是躲着走比较安全。

图8. “悉尼”号和“鸬鹚”号作战场景,似乎挂了英国海军旗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对德国远洋破交船深有耳闻,英国海军一直在茫茫大洋搜索这些劫掠者的行踪。一旦遇到可疑对象,将会登船实施临检,这样很容易就发现破绽。

说起来在西方概念里,在战场上没有明确标记身份的军事单位很容易被当成间谍“斩立决”,这是从布尔战争以来英国人的说辞。一战中,为了对付烦人的德国潜艇,也是英国人先发明了Q船,以伪装商船扮演小白兔,吸引德国潜艇浮出水面实施登船临检,然后Q船就会显露身份和武器开打,吃了几次亏的德国人就有样学样鼓捣出辅助巡洋舰。

图9. 一艘1917年时的Q船,注意船尾的武器,平时遮挡起来

德国辅助巡洋舰的破交战战果比正规军舰还要明显,道理很简单,可以“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攻其不备,这一次遭遇战,堪称最典型的辅助巡洋舰战例。1941年11月19日下午,就在两条吨位、大小甚至是武器装备都半斤八两的船相遇后,发生了一些令人迷惑的事情。在随后的行动中,“鸬鹚”号显然进行了很好的伪装和欺诈,诱使“悉尼”号进入相当近的距离,以便使用自己致命的武器。

图10. “鸬鹚”号舰长西奥多·安东·迪特默斯

“鸬鹚”号舰长西奥多·安东·迪特默斯是一位资深的海军军官,1921年4月参加德国海军,曾在多艘军舰上服役,参加过挪威战役,也到过澳大利亚,作战和航海经验都十分丰富。当他于下午4时发现“悉尼”号时,第一个念头曾想快速躲避,但船上发动机的一个活塞出现故障,航速无法超过14节,只能一面实施伪装与欺骗,一面做好战斗准备。

“悉尼”号舰长约瑟夫·波奈特也不是等闲之辈,他早在1912年12月就进入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学院学习,曾在多艘军舰上历练,几次出任舰长。1941年5月,经验丰富的他被任命为“悉尼”号舰长。当他发现“鸬鹚”号后,立刻意识到必须对其进行仔细盘查,于是,他命令“悉尼”号快速阻截“鸬鹚”号。

图11. “悉尼”号上的澳大利亚水兵全家福,拍摄时间未知

在“鸬鹚”号左舷前方,“悉尼”号发出灯光信号,要求对方升旗表明身份。“鸬鹚”号装出顺从的样子,开始升旗。可迪特默斯故意将旗缠到烟囱上,使人难以辨认。在“悉尼”号再次要求下,“鸬鹚”号才完全将旗挂好。

波奈特看到,眼前的这艘船是荷兰货船“马六甲海峡”号,这正是他熟悉的一艘船。经验老到的他认为必须作进一步的证实。于是,他命令信号兵发出一个“马六甲海峡”号惯用的密码,看“鸬鹚”号如何反应。

迪特默斯根本不懂这个密码的含义,他意识到伪装已无济于事,一场厮杀不可避免。此时,两舰相距1500米,平行以14节的速度向前行驶,这是舰炮射击的最佳机会。

迪特默斯干脆不再遮遮掩掩,直接开干,他命令升起德国旗,同时快速露出武器,各炮一齐射击,此时大约是17时30分。

图12. 从“鸬鹚”号角度描绘的击沉“悉尼”号的场景

在第一波的攻击中,“悉尼”号的舰桥、指挥塔以及军舰中部均被击中,几乎是一瞬间,“悉尼”号的大脑和高级指挥员就可能全部阵亡了,舰桥的损毁也使得“悉尼”号失去了操舵能力。在此后一波比一波猛烈的攻击中,“悉尼”号舰首B炮塔被击毁,舰载机被击中,引起燃料燃烧,大火迅速在甲板上蔓延。

在突如其来的袭击面前,“悉尼”号实施了坚决的反击。该舰首先以舰炮猛烈还击,第一轮的炮弹从“鸬鹚”号上空飞过,未能命中,这或许显示了“悉尼”号其实并未做好攻击准备。随后的炮击才击中了“鸬鹚”号的烟囱、发动机舱和电气设备舱,引起无法控制的大火。

在海战刚刚开始的5分钟之内,两舰都受到了致命的打击。“悉尼”号舰首开始下沉,“鸬鹚”号上的大火随时有引爆水雷的危险。两条熊熊燃烧的军舰一改几分钟前漂亮整洁的舰容,一下子就杀得血肉模糊。

按照“鸬鹚”号船员的回忆,被打残的“悉尼”号一边抵抗,一边朝着“鸬鹚”号猛冲过来,试图撞击,但因为舵机失控,最终只能从“鸬鹚”号船尾驶过。双方的炮战距离逐渐拉大到4000米左右。

图13. 战舰世界中的利安得级轻巡洋舰

15分钟后的17时45分,“悉尼”号向“鸬鹚”号发射4枚鱼雷,但都未击中,由于受伤太重,“悉尼”号开始逐渐远离,一边承受“鸬鹚”号的炮火,一边向南退去。

此时“鸬鹚”号的发动机彻底损坏,失去了机动能力,但它射向“悉尼”号的炮火依然猛烈,18时,“鸬鹚”号在7000米距离发射了一条鱼雷,从“悉尼”号舰尾擦过未中。18时25分,“鸬鹚”号从10000米外最后一次射击,才停止了攻击。

此时的情景颇为诡异,“悉尼”号舰体满身是火,尤其是舰桥完全损毁,但主机仍在运转。“鸬鹚”号伤情略微轻一点,但失去了动力,熊熊燃烧。战斗持续不到一个小时后,海上恢复了平静。此后的“悉尼”号向南挣扎着航行了大约10英里后,再也动弹不得。夜幕降临了,“悉尼”号的舰体慢慢下沉,舰上的火焰随着海水的涌入逐渐减退。

图14. CG作品,利安得级轻巡的舰首武器特写

图15. CG作品,利安得级轻巡的中部双联装102毫米高射炮和20毫米厄利空(后期加装),注意挂壁的救生筏

图16. CG作品,舰载水上飞机和四联装鱼雷发射管,以及汽艇和救生船

22时整,舰上的最后一缕火光消失了,“悉尼”号沉入2400多米深冰冷的海水中,可惜的是,舰上645名官兵,包括42名军官和603名水兵无一生还,舰长波奈特此时距他的42岁生日还差一个多月。

“悉尼”号沉没后,搜救队只发现了属于该舰的一个无人的救生筏。今天,这个筏子被保存在堪培拉的澳大利亚战争博物馆。

图17. “悉尼”号上唯一的遗物,一艘无人的救生筏

“鸬鹚”号的大火越烧越旺,舰长迪特默斯决定弃船。他命令舰员登上舢板,向澳大利亚方向划去。20日0时30分,“鸬鹚”号发生猛烈爆炸,舰体旋即沉没。“鸬鹚”号的393名舰员有78人丧生,其中包括在以往袭击商船中俘获的两名中国人,幸存的德国人都成了澳军的俘虏。在被击沉前,“鸬鹚”号已经击沉了11艘商船。迪特默斯一直被关押到战争结束,德国政府授予他骑士十字勋章。1976年11月4日,他在家乡去世,终年74岁。

图18. “鸬鹚”号残骸上的一门150毫米甲板炮,炮身上刻有Linda“琳达”字样,因为德国水兵喜欢给自己的武器起名

图19. “鸬鹚”号船体上的字体仍清晰可见,为该舰击沉的11艘商船的名字

由于澳大利亚巡洋舰的船员全部遇难,这次行动的唯一记录来自于鸬鹚号的幸存者。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情况导致了许多谣言、指控和阴谋论的流传,这些谣言、指控和阴谋论没有事实依据和佐证。

2008年3月17日,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发现了“悉尼”号和德国袭击舰“鸬鹚”号的残骸,距离澳大利亚西海岸陡峭点(Steep Point)约112海里。“鸬鹚”号沉没在2560米深处,“悉尼”号沉没在2470米处,两舰的水下残骸相聚约20公里(12海里),他们就这样共同长眠于此。

图20. “悉尼”号上掉落下来的另外一条救生筏?

图21. “悉尼”号上的辅助武器,似乎是102毫米高射炮?

图22. “悉尼”号被摧毁的舰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