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的委屈,「杨丞琳们」并不懂

12月9日,杨丞琳在郑州演唱会上以开玩笑似的话语冒犯到河南民众,于是在近期取代「五月天」成为众矢之的。

很难想象,此前曾多次因不当言论陷入公关危机的新世纪「娱乐圈活化石」,竟然又一次以相同的方式翻车了。

更抽象的是,一个来自于「老电诈基地之一」的人居然说河南人是骗子,多多少少也沾点儿黑色幽默。

几十年来,河南一直处在地域鄙视链的底层,默默背负最多的骂名、承受最大的恶意。那么这个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域,为何总是被误解?

当代作家路遥曾在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表达过「河南是东方吉普赛」的观点。原因很简单,那里自古就是人口净流出大户。

众所周知,河南地势平坦适合耕种,和平年代很容易发展出人口规模庞大的城市群。

可一旦自然灾害引发的饥荒、土地兼并产生的民变、朝代更迭导致的战乱爆发,这个人口密集的产粮区便会向外输出数以百万计的流民。

过程中,一无所有的河南老乡必然会在迁徙路线上和所在地居民争夺各类资源。为了生存,少数败类还操起了坑蒙拐骗、打家劫舍的营生。久而久之,人口流动造成的群体矛盾严重损害了整个河南的名声。

20世纪初时,「溜逛槌」(混混)和「蹚将」(土匪)已成为某些地区形容河南人的代名词。

即便是现在,河南仍是国内人口净流出最多的省份

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河南净流出1482.7万人,相当于15%的人口都在省外发展。虽然比例上没有安徽、贵州夸张,但绝对数量遥遥领先,呈一骑绝尘之势。

离开河南,出走外乡的主要人群是农民工。

在更发达的地区落脚后,他们往往流向工地、工厂,从事危险、艰辛的体力工作。由于规模庞大,该群体的一举一动,尤其是极少数人渣的违法行径都会被媒体、网络无限放大,并升级成针对全体河南人的围猎。次数一多,很多人就会把河南与骗子、小偷联系在一起,形成坚不可摧的刻板印象。

而在这个吃喝不愁的时代,河南人依然坚持不懈走出去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还是跟经济并不发达有关。

2022年,河南全省GDP达到6.13万亿元,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排第5。经济总量乍看挺好,但其人均GDP仅有6.21万元,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位列第22。省富民穷现象的背后,是相对单一,过度依赖传统产业的经济结构。

统计表明,2022年河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接近1.1万亿元,几乎占到该省全年GDP的两成。

而在这四驾马车中,农业总产值又以6948.3亿元,遥遥领先牧业、林业、渔业。

近年来,河南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整体维持在2.2亿亩左右,规模大致相当于国内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8.6%。

2022年,河南产出6789.37万吨粮食,几乎占全国粮食产量的十分之一。由于肩负繁重的产粮任务,省内第二、第三产业只能在夹缝中谋求发展。

可以说,农业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河南,尤其是南阳、信阳、商丘、周口以及驻马店的腾飞。

先来说说南阳。目前该地级市的常住人口为961.5万,仅次于省会郑州。然而,这座庞大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不仅城镇化率落后河南整体水平(52.22%对57.07%),人均GDP也只有4.73万元,在省内18个地级市中位列倒数第5。

为什么那么惨烈?

因为南阳全市超1/3的土地被用作耕种,约459.4万人被「束缚」在农村务农。

比南阳还惨的,是人称「豫东南塌陷区」的信阳、商丘、周口以及驻马店。为了完成产粮指标,这4座常住人口共计2960.7万人的地级市,不得不忍痛限制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眼睁睁看着自己掉队。

商丘、周口、驻马店曾出现过2003年度人均GDP低于2002年的尴尬记录

有人愿意留守,自然就有人向外流动,尤其是农村不再需要大量劳动力,城镇又无法提供足够非农岗位的当下。

2020年,全国跨省流动人口达1.25亿人,其中超1成为河南老铁(主要来自上述5市)。由于占比高,他们自然成了地域歧视和地狱笑话的集火目标。

但我们得明白,这些人是因为家乡受制于宏观调控,才被迫出走,在非议中谋生的。

除了苦耕地红线,河南人还愁人口红利消失、优质大学稀缺等问题。

河南唯一的211大学——郑州大学

最后总结一下。

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高,河南的种地任务就越重。种地任务越重,经济发展便越受限。经济发展越受限,产粮区的老百姓就越要向外流动。越向外流动,针对河南人的妖魔化宣传便越激烈。

作为外省人,我们能做的不多,但起码可以做到不去人云亦云。

作者/开封菜真好吃

运营/稿新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