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时尚芭莎》一年一度的周年纪念刊,这一次我们献礼那些来自祖国、来自天然,陪伴我们千百年来的织物和布料。为了拍摄这组大片,BAZAAR团队兵分四路,其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这四组大片是怎么诞生的以及还有编辑摔断了尾巴骨......一起来看看吧~
于昆
时装明星造型副总监
去年纪念刊大主题【江河湖海】我们四散祖国大好河山取景再汇集诠释一个大主题,那种力量和振奋人心的感觉又回来了,今年【棉麻丝绒】同样展现祖国大地的磅礴力量,我国是棉花产量居世界首位的生产大国,棉花种植带大致分布在北纬18度-46度,东经76度-124度之间,气温>=10摄氏度,产棉省市区22个,【棉】这组原本制定了新疆行程,新疆是全国棉产量排名第一,但因为特殊时期,新疆无法进入,对我们从一开始就下了一个致命难题。
讨论过很多呈现方式,我们找到了为国家地理拍摄照片的人文摄影师,想用他拍摄过的一些新疆照片结合北京棚内拍摄,但最终还是极不甘心,不能去到新疆我就把它搬到棚里,于是决定在北京棚内置景尽量还原新疆特色的红土地貌,并空运了新疆棉花来北京进行棚内创作。
在最初构思画面调性的阶段,我想从棉这个材质给大家最深刻的感受为主线,轻、纯净、舒服,所以一开始的整组调性想以白、蓝为主,但后来我们想让棉这个原材料呈现更有想象力的视觉,是对这个最原始状态的材料最具未来前瞻性的探索,结合新疆特色地貌,我们最终将整组概念设定更加超现实的环境,看起来新疆红土地貌但也非常像外太空火星环境,也有部分外星末日氛围的渲染;希望让大家更多关注人与环境共生的概念,爱我们的地球。
人物形象也用传统材质和一些基础棉质单品为基础,加入未来元素。在前几期的艺术大片【灵光】中我第一次尝试了用百件风衣单品层叠组合成一件超高的解构女神裙,这次想延续这个概念于其中一套look,白衬衣是最经典的棉质单品,于是我让助手借来上百件经典白衬衣提前两天制作层层叠加组成一件由白衬衣托起的女神裙,我脑中的画面是荒芜的红土地貌中汇集棉质单品的涌流从地貌中钻出向上缠绕着女性身体,托起一个代表希望和光芒的女神形象,也希望让大家回归天然材质本身关注环境保护的态度。
造型中,也有使用紧型头套的造型,因为我很喜欢太空主题,想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式未来题材电影常有角色会有这样的装束,即畅想未来又有一种传统情怀在里面,于是我在本季时装中加入这个元素,有一种老式太空电影的氛围,也是希望棉这个最纯粹的材质可以随着人类发展一直延续到未来;既有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形象的借鉴,也有赛博朋克元素和未来主义的体现,想呈现棉这个材料从古至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在场景设计中,除了还原新疆地貌的setting,我们还做了当代艺术装置类型的置景,体现棉在不同时代不同载体下的变化,为了整体性也舍弃了一个已经搭建完成的场景装置。现场阵势让我一度错觉我们在拍电影,山峰、红土、烟机、吊顶装置等等。我和摄影师在前期几乎在每一个画面地对,摄影师手绘每幅画面的手稿;化妆师在妆面上也做了几种设计,实验性的白色眼妆、额头一束花朵的神圣妆面,到尾声星光闪烁全脸撒满闪光银沙的未来感妆面。更多的花絮我们在平面和视频中放一些给大家看。衷心感谢摄影师Wintam,视频ZengBohao,制片丁丁,美术初二,模特潘皓文,化妆师王璐,发型师潇天,我的助手Tanya、Marco、Komi、小石,辛苦大家。
谭云飞win.tam
摄影师
这次拍摄最难的是没有办法到新疆拍摄,需要在影棚里搭建还原新疆地貌。为了展现材料的肌理,我们把棉和金属材质糅合起来,用金属的坚硬凸显棉花的柔软和极强的可塑性;同时,棉花生长在新疆艰苦的地貌环境中,蕴藏着巨大的温暖与能量。拍摄结束后,立刻再买了10件纯棉T恤。
潘浩文
模特
本次拍摄最难的是躺在一片带壳儿的棉花里,与场景融为一体时,我动起来就会被身下的棉花壳扎到,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柔软棉花的坚硬盔甲。
有一个场景把我装扮成一颗巨大的棉花精灵,我的衣服上固定了很多棉花团,同时有很多棉线牵扯着这些棉花,像是一个有生命的造棉机器,好玩的是现场调动了很多人来牵这些棉线。所以看上去感觉我被他们控制了。
初二
美术编辑
1. 本次拍摄最难的是什么?
没啥太难的,哈哈。
2. 如何在大片里把材料肌理展现?
其实用生活中真实的材料去创作,会把设想的材料肌理展现的同时还能保留它原有的状态。
这次大片拍摄就是运用了一些天然真实的材料,有土块、沙、棉花、棉、金属等。比如棉花,它会给人是富有生命力的感受;而工业材料呢,就会给人带来一种冰冷机械的感受。把软和硬这种肉眼可见的材料碰撞做反差,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相结合。
这些反差的碰撞,就会达到一种视觉上和触觉上的冲击。
3.拍摄结束后对所拍摄的材料有没有什么新的认识?
有哇,拍摄后,比起单一的视觉肌理和单一的触觉机理的材料,这类机理形态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引发了挺多联想。对于这类材质机理的相碰撞形式,就开始不自觉的想去研究它。原来,它们和人的内心是一样的,有冷和暧的两面,组成一个捉摸不透的一个整体。它很不合理,它又不冲突,它是一个特别的东西。
灵感是这次“棉”的主题和摄影师所给的方向及想法一起碰撞出来的。
接到这个工作的时候,顶着“新疆土地、棉花、金属、超现实”这几个词儿就开始展开联想。然后就迅速去查找了一些新疆地形特点的资料。“红色的地貌,起伏不定、色泽艳丽、灿若火焰”;“形态各异,峰林状、像脉状、由主干、大支、小支、余脉等构成”;“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由于地壳运用中的内营力作用,有明显的褶皱”;“岩层相间互层组合”等。然而这些形容词塞满了整页备忘录。在消化几个小时后之后把它们简化成“红色、平缓坡度、辽阔”三个词开始做设计和材料准备。
红色地貌制作的时候用沙土一层一层的堆积,坡度上一点一点做肌理。关于纹路和肌理,在制作的时候,常常会跟施工团队较劲肌理细致和真实感,也常常都是自己亲手先去做实验。
棉花。棉花分为棉花杆、叶脉、苞叶和花内三种蜜腺。
棉花虽然单一,但是想把它做的艺术感强一些,所以在草稿纸上画了各种异形形态,开始DIY。准备了一些“螺帽、螺扣、铁片等金属材料”棉花杆一节一节地焊接起来,团状棉花用铁丝拉成真实棉花花苞的样子,苞叶用螺帽和螺扣还有铁丝镶在尖锐的地方做了点缀。手部触摸金属质感,感受到的是冰冷,而棉花朵却又能给人带来富有生命力的感受。
棉花装置:棉花组合成巨型棉花装置,把它想象成新疆棉花地天空上的云朵,蔓延,翻腾。
因为小时候有生活在乡下的经历,由于工作的因素接触大自然和植物类也很频繁,所以对于生活、自然,就更有兴趣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