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寒杉(1879年—1969年),原名张靖,字仲民,别署万树梅影庵主,原籍陕西咸阳,出生于贵阳。早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回国后参加同盟会。曾任上海大夏大学教授。
张寒杉博通史地、金石、诗文,治学严谨,书画造诣精深。他德高望重,为人谦和,接引后昆,有教无类,被誉为“长安宗师”,是对陕西书画创作影响较大的人物。
张寒杉治金石文字,长于书画创作。其书法诸体皆能而风格独具,尤精篆书和草书。张寒杉早年遍临刻石,又得清代篆书之意味,将大篆融于小篆之中,用笔方圆兼施,点厕活变。其小篆书法,虽结构停匀、粗细一致,打破了小篆常态的对称与均衡,写得生动活泼,自成一家,被誉为“关中一派”,对陕西篆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晚年作篆参以汉碑以及魏碑笔意,字形由圆趋方,笔画由圆转趋直,横画两端上翘,于险中求稳,用笔多用侧锋,老笔披纷,率真稚拙,一派天趣。张寒杉还擅长梅花篆联,以朱砂在宣纸上简洁画出几枝参差错落的梅花,再以浓墨书写出小篆对联,图文并茂,书画辉映。
张寒杉一生勾摹临写从汉至明清的历代草书法帖数百册,可见其用力之勤、浸淫之深。其草书以章草为根基,出之以篆籀汉碑,参以北魏,融以黄道周、宋克、张瑞图等大家作品,并且融入自己的草书创作中,广采博涉,自成一家。
他的草书开合有致,俯仰生姿,用笔方圆兼施,以方为主,朴拙刚劲中显出俊逸潇洒之意,形成了拗曲争折、浑朴奇崛书卷气高,金石味浓的书法风貌。